法國家長們認為,讓孩子早早擁有屬于自己的“私房錢”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經濟上一定的獨立性。
根據法國消協(xié)一項涉及1700于個不同信仰、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所作的一項專項調查,在擁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高占75%的家長贊成并實施給自己的孩子發(fā)放零用錢。
他們認定,即便是小學生,都會有各自特殊的消費需要,此外他們的“社交活動”盡管看起來并不象成年人那么正式,但同樣需要一筆開銷,對此家長理應予以尊重和支持。
在過圣誕節(jié)和生日時,幼童們第一次從大人那兒得到的零用錢可能僅為1-5法郎。法國家長們認為,讓孩子早早擁有屬于自己的“私房錢”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經濟上一定的獨立性。
對于這筆不起眼的小錢。家長們大多并不主張孩子們把它儲蓄起來,而是鼓勵他們合理地消費掉,如購買喜愛的零食、玩具或書刊。
消費以后,則可以跟孩子交流一下感受。如是否合算、滿意,是否合理、必要,并從中可以獲取什么經驗、汲取什么教訓等等。
此后當孩子正式上學后,隨著孩子消費欲望的提高和消費種類的增加,零用錢可適當增加。
而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法國家長還大多在孩子升人小學高年級,即10歲左右時,就給他們設立一個個人的獨立銀行帳戶,并劃入一筆錢,而且一般并非區(qū)區(qū)幾十或幾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數千法郎。
,本文來中國愛心網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美國、英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中,這也是十分少見的。事實上,待孩子正式擁有了自家獨立的帳戶后,讓孩子通過消費來理財的學習才算系統(tǒng)、全面地展開了。
當然,對第一次擁有這么多金錢的孩子,家長必須及時地作出指導,并充分予以關注。當家長發(fā)現自家孩子胡亂購買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時,大多并不會大動肝火或對孩子橫加責備——權且把它當作孩子學本領時必須付盛的“學費”罷了!
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一開始出現的“消費膨脹”心理在經過一定時間的自我反省和家長幫助后都會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獨立帳戶”可能給另一些孩子帶來的另一種極端則是在無意之中使其過度捂緊了自家的錢袋。他們往往會很自然地想到:既然這些錢都已歸入我的名下,那么我就理應盡量縮小開支。
生性浪漫、豪放的法國人當然不會欣賞這種不懂得享受人生的“守財奴”式的消費理念,因而一定會采取一些辦法來鼓勵、引導這樣的孩子更為勇敢大膽地消費。
他們一般會耐心、細致地啟發(fā)孩子作出消費,如建議孩子邀請小伙伴去看一場電影啦,買一雙新的運動鞋啦,給爺爺或奶奶送上一束鮮花啦,等等。如果消費合理又有意義,那么孩子還會受到表揚甚至嘉獎。
www.zhgax.com
“獨立帳戶”不僅為孩子的合理消費提供了實習場所,而且也可幫助培養(yǎng)孩子合理儲蓄的良好習慣,即所謂的“該消費時就消費、該節(jié)約時就節(jié)約”。
家長可與孩子商議其獨立帳戶必須保留的金額的底線,然后一起制定短期的儲蓄和消費目標:開始時可能僅是小目標,如一把瑞士軍刀、一件火車模型等,一般只須儲蓄幾個星期便能大功告成;此后可轉向較大目標,須耐心儲蓄幾個月才能實現夙愿;最后上升至更大的需儲蓄上一年半載的大目標。
要是在這段時期孩子受到其他東西的誘惑而沒能“挺住”,那么他就必須為自己的或合理或不太合理的花銷負責。
換句話說,責任人不是家長,而是孩子自己!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從中可學到一種寶貴的責任心,領悟到一種辨證的得失觀。
在專家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法國家長已認識到:要使孩子的“獨立帳戶”真正發(fā)揮幫助孩子學會理財的積極作用,家長對帳戶“監(jiān)控“的合理適度十分重要。
要知道,如果家長對其尚未諳世事的未成年孩子過度信賴而對孩子帳戶的使用情況不聞不問,那么孩子可能很快便淪為大手大腳亂用錢的敗家子。
而要是走另一極端,即家長事事管、樣樣問,孩子的一切消費仍由家長作定奪,甚至干脆將帳戶鎖進自家抽屜里,那么孩子同樣也會因沒有機會親身經歷理財的過程而領悟不到理財的真諦,當然也難以達到“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目的。
相鄰博客
- 1-13歲孩子財商教育進度表 [2009-07-21 10:25:00]
- 讓孩子學會精打細算 [2009-07-21 10:26:00]
- 孩子學烹飪的七大好處 [2009-07-21 10:27:00]
- 美國孩子家務清單 [2009-07-21 10: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