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作為一個十歲孩子的父親,陪著孩子經(jīng)歷了比利時和中國的教育,相形之下,頗有感觸。
孩子在比利時上的小學,學校叫熊貓小學,聽起來像是一所童話里的小學。兒子每天上學輕輕松松的,倒也像是去童話國玩了一天。沒有回家作業(yè),一半的課程是讓他們動手制作剪、模具。老師常常帶孩子們去郊游,參觀各類博物館。兒子談起拿破侖、二次世界大戰(zhàn)、海灣戰(zhàn)爭、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如數(shù)家珍。我不知道,對于一個小學低年級學生,是這些常識重要還是乘法口訣心算速度更重要。
兒子的熊貓小學常常舉辦party,孩子們跳舞、表演,自在無比,說錯了也不緊張,兒子回到了國內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他除了要完成大量的課堂作業(yè)和回家作業(yè),周末還要同大多的孩子一樣去上補習班,天天顯得疲憊不堪。想想他曾經(jīng)的輕松無比的學生生涯,我也不免若有所憾。
看到國內的父母們,在督促孩子做功課上是無論多久都有耐心的,一看到他們在生活自理上遇上一些棘手的事,就趕快包辦了。記得在比利時期間,一次同一位朋友一家騎車去郊游。他們的兒子的自行車忽然拋錨了,小孩子就不慌不忙下了車,檢查了一番告訴我們鏈條脫位了。不等他父親發(fā)話,就讓我們等等,自己修理起來。朋友悠悠閑閑地同我們一起看風景聊天。半個小時過去了,朋友過去看了一下,他已套上了脫位的鏈條。朋友用手轉動了一下踏腳板,驗收合格,便招呼我們一起上路了。
內容來自www.zhgax.com
其實,愛子之心,舉世相同。傳統(tǒng)、經(jīng)濟、生活態(tài)度與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兩地父母不同的愛兒方式。作為一個父親,我覺得理想中的教育應該是東方式的約束同西方式的開放相結合,當然,關鍵是我們的教育應該使孩子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的生活,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
相鄰博客
- 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 [2009-08-03 00:51:00]
- 法國的感性教育 [2009-08-03 00:55:00]
- 國外孩子寒假怎樣過 [2009-08-03 00:56:00]
- 美國人眼中不可思議的中國教育 [2009-08-05 23:3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