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5月以來,帶十歲的兒子游走了許多的城市,非常欣喜的是兒子走到那里都受到歡迎,叔叔阿姨們紛紛邀請兒子再次去做客,甚至一個人去也行??偨Y(jié)一下,十歲的兒子的言行舉止仿佛一個小小紳士,讓人感覺輕松和溫暖。剛好在網(wǎng)上搜到篇英國父母的紳士教育文章,分享于此,祝家家有紳士,從我做起。----羅俊--
來自:中國家庭教育網(wǎng) http://www.jiaj.org/?action-viewnews-itemid-44862
大概是因為身材嬌小的緣故,與西方人的同齡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看上去往往要小兩三歲。豈止是看上去“小”,心理年齡也普遍比實際年齡小,做事很幼稚,愛哭,依賴性強,總是希望別人都包辦了才好,對自己的行為后果也往往考慮不夠。
這些行為特征使中國留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遇到許多難堪。比如,我的一位同學就曾經(jīng)因為在午飯時間去找老師問問題,而大受指責,理由是作為成年人,竟不懂在別人吃午餐時不能提問。又比如,有的同學當眾哭泣,遭到嘲笑。
對這類情況,人們通常用東西文化差異來解釋。比如,英國人基本不在陌生人面前哭,即使在親人的葬禮上,大聲哭泣也被看作是無禮的。因此中國學生在老師面前哭訴困難,確實會令老師感到困窘。實際上,這種哭訴只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或者從小以來的一種習慣,在英國卻被人解讀為年幼無知,不能控制自己。
誠然,“文化差異”的確是留學生在外國遭遇困難的原因之一。但是,“文化差異”一詞大而空泛,將中國留學生所有的不適應和幼稚歸于“文化差異”,反而無助于具體問題的解決。
有一次,在倫敦參觀展覽,記錄片的放映廳很小,而參觀的人比較多,椅子不夠用了。我親眼看到,很多家長叫自己的孩子坐到地上去,以便空出椅子給更需要的人。其中有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賴在椅子上不起來。他的父母一再過去勸說,直到孩子坐到了地上為止。對孩子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家庭中大概是不多見的。
還有一次,我到曼徹斯特一位電視制片人家里做客。他們帶著5歲的兒子到車站接我,一見面,男主人就把我的雙肩背包接過去,遞給了小兒子,說:“大衛(wèi),做個紳士。”于是,小小胖胖的孩子就一路拖著背包跟在我后面,讓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他父母倒是若無其事,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獨生子懂得給女客人拎包是很正常的,甚至是他們引以為自豪的。
“一個紳士就是要能夠時刻想到別人、幫助別人?!蹦峥怂稍?jīng)在回憶錄中這樣說。這恰恰是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原則。
實際上,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謙和待人和助人為樂是很重要的一項。大多數(shù)中國留學生在國內(nèi)的家庭教育很好,完全懂得出門要注意禮貌。幾乎我認識的所有英國人都承認,狂妄無禮的中國留學生是很少見的。他們的不足是顯得幼稚和“不懂事”。究其原因,恰恰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中,家長和學校對孩子的獨立行為能力訓練不夠。從這點看,留學生幼稚,讓“家長”而不是讓“文化差異”來負責或許更切合實際。
當前,中國與外國的聯(lián)系很多。如果每位中國人都從小事做起,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堅強的性格,這不僅對孩子本人有益,也許還會使我們國家與世界的關(guān)系更融洽些。
相鄰博客
- 華人新移民家庭漫談加拿大高中教育心得 [2010-02-22 14:06:00]
- 解讀英國的消防宣傳教育 [2010-03-01 11:21:00]
-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從四個方面注重培養(yǎng) [2010-03-09 16:29:00]
- 國外如何養(yǎng)育0到4個月的小嬰兒 [2010-03-09 16: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