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好習慣小故事
一直以來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從這句話里看到習慣對人的發(fā)展很重要.好習慣提升人的品質和生活品位,壞習慣糟蹋人的形象和生活層次.因此,在教育中人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但一個同等重要的問題被忽略了,那就是教師的習慣養(yǎng)成問題.身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會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yǎng)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下面就分享幾個我的好習慣: 一、 毫不吝嗇地贊美學生。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心中最深刻的稟賦,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贊美學生,賞識學生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尊重. 有這么一則寓言:有一群青蛙在樹林里穿行的時候,其中的兩只掉進了一個很深的坑里.那些幸運的青蛙都聚集到了坑邊.當看見坑很深時,坑外邊的青蛙就告訴那只拼命往外邊蹦的青蛙:不要白費力氣了,你們根本蹦不出來.一只青蛙相信了其他青蛙的說法,放棄了努力,最后倒地死去.而另外的一只青蛙繼續(xù)努力地跳著.其它的青蛙繼續(xù)不停地告訴他不要再費力氣.但是這只青蛙更加努力.他終于跳出坑外.原來這只青蛙是聾子,他一直認為其他青蛙再鼓勵他跳出來. 仔細品味這則寓言,我深受啟發(fā):有時候語言的力量竟是這么大!任何一個人說過的話都會對于困境的人產生影響.一個在困境的人得到鼓勵,就會起死回生,挺過難關.如果一個在困境中的人聽到的是悲觀,惡意的話語,對他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更多的還是喜歡獲得老師的認可與贊美,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老師贊美的話語就是他們成長教育中的一劑良藥,讓學生能鼓起勇氣跳出"深坑".只要我們教師毫不吝嗇,恰到好處地運用贊美,將能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此揚起自信的風帆. 二、關注教育細節(jié). 中國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開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由于職業(yè)習慣,在思想上會比普通人對于細節(jié)的關注更多一些.因為我們知道,老師的一些細微舉動或者無意之語給學生造成的影響可以是波瀾不驚的,也可能是鐫刻一輩子的.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事,處處是楷模 ;管理無空白,時時能育人."要讓學生們學會從細節(jié)做起,我們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要從自身做起,投入到細節(jié)教育工作中.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特點,關注每一個學生,溫暖每一顆心靈,重視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的需要,掌握他們的情緒發(fā)展,傾聽他們的聲音,開展人性化的教育.以"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為思想主導,更好地開展學生各方面的教育教學工作. 我想,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用關注的眼光去發(fā)掘細節(jié),用發(fā)展的思維去處理細節(jié).我要嚴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切細節(jié)問題當作一件大事來做,花大力氣做,把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細致嚴謹.比如備課中的問題設計,問什么問題 怎樣問 何時問 都要進行慎重的考慮和選擇,爭取使每個問題都問得有價值,有針對性,提高實際的課堂效度.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去教育管理學生.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對象,才能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教育和引導.這就要在平時課堂上,課間中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行等細節(jié)上的表現,了解他們各自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只有注重了這些細節(jié),教師的自身發(fā)展才是真實的,均衡的.我們知道,教師發(fā)展了,學生也會發(fā)展得更好,學校也就發(fā)展得更快. 三、走近學生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不僅應該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而且更應該敞開心扉與學生傾心交流,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及時回應孩子"心靈的呼喚".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fā).我在班上定下"規(guī)矩":凡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偶爾出現了錯誤,學生就可以當場提出來.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當場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過錯,一句簡短的"對不起!沒有讓我失去教師的體面,反倒博得了學生的歡心,學生更尊敬我,信任我.課外的時候,我還坐在學生的椅子上,與學生拉家常,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或讓我欣賞他們好看的書和精美的禮物,或提出一些質疑.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因為走入了學生,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師,而是孩兒王,是學生的朋友,一下子,我的生活輕松了很多.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通過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讓我獲得了教學的快樂. 其實,每一個好的習慣如同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正慢慢地浸潤著我甘枯的心田;每一個好的習慣,都會激起我的反思;每一個好的習慣,都會讓學生受益匪淺.讓我們共同感悟,讓教師養(yǎng)成好習慣,讓教學變成一種幸福常態(tài),那么,我們的教育每天都會充滿陽光的。 |
相鄰博客
- 影響孩子健康的8個壞習慣 [2009-12-08 13:33:00]
- 好習慣的故事 [2009-12-22 08:40:00]
- 好習慣的故事(轉) [2009-12-22 08:42:00]
- 小故事大收獲——如何養(yǎng)成好習慣 [2009-12-22 09: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