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塊園地很小,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卻非常重要,有時候孩子回來會興高采烈地說:“媽媽,我們月牙組五片樹葉了!”,那驕傲的神情溢于言表;有時候他也會垂頭喪氣地告訴我:“媽媽,開心組又比我們組多了一片樹葉?!笨吹胶⒆尤绱嗽诤跫w榮譽,我暗自高興,但總覺得還缺少一點什么,畢竟從一個集體中看孩子個體的成長和變化還是有點模糊和籠統(tǒng)。
在新學期開學的第二次家長學校課堂上,校長的授課題目是《用科學的方法教孩子學習》,詳實的教學實例,精彩的語言,令我眼前一亮:“家長要善于觀察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和點點滴滴的不足”,“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養(yǎng)成好習慣,成功獲一半”。是啊,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兩個最主要的場所,本就應該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啊,現在學校受條件的制約和限制,不能給每個孩子做一個成長和進步的園地,那就在家里做,一個家庭對應一個孩子,應該比一個老師對應四十多個孩子要容易的多啊,而且學校鼓勵和家庭賞識相結合,一定會培養(yǎng)孩子更多良好的習慣,發(fā)現孩子更多的優(yōu)點,促進孩子有更大的進步的。
回到家中,我就著手開始了準備工作。我先是找來一張白棒紙,又買了幾張花花綠綠的油光紙,設計、打格、畫線……孩子知道我的意圖之后,像個小尾巴一樣一直跟著我,一會兒給我拿鉛筆,一會兒給我找尺子,還不停地幫我設計,等我們把做好的園地貼在他的墻上時,孩子驚喜地歡呼:“噢,我們家也有‘開心獎臺’嘍!”原來,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意識到園地的作用,真正做到”家校結合”,我有意把這塊園地的名字起得和學校一模一樣,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孩子的乳名叫“開心”,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到”開心”組,這樣做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小愿望吧。
根據平時的觀察,我為家中的“開心獎臺”設計了四大版塊,分別是“養(yǎng)成學習好習慣”、”養(yǎng)成衛(wèi)生好習慣”、”養(yǎng)成生活好習慣”、”養(yǎng)成文明好習慣”。每個版塊中還填充了一些具體內容:比如在“養(yǎng)成學習好習慣”有“作業(yè)整潔,獨立完成”,“學習認真,成績優(yōu)良”、“姿勢正確,愛護書本”、“愛看書、愛學習”,我希望從一年級開始就從方方面面培養(yǎng)他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其他欄目中我根據平時對他的了解,以及我們的希望和要求特別列出幾條,比如:“養(yǎng)成生活好習慣”中我特別針對他吃飯?zhí)羰沉辛艘粭l“不挑食,不剩飯”;在“養(yǎng)成衛(wèi)生好習慣”中,我針對他愛折紙,愛做手工,常常把家中搞的一團糟這一點列了一條“不亂扔垃圾紙屑”;在”養(yǎng)成文明好習慣”中針對他愛哭鼻子這一點列出一條“勇敢堅強不流淚”等等。盡管有些目標對孩子來說暫時有困難,但孩子仍然很高興,因為這樣一來,在學校中,他可能會因為集體的原因失去得小樹葉的機會,可是在家中,他會因為自己的表現再贏得小紅花、小紅旗、五角星或三角旗,孩子因此不僅注重在校的表現,也更注意在家的表現,積極性也就更高了。
“開心獎臺”運行了兩個月了,我明顯地感覺到了孩子的變化和進步,比如,寫作業(yè)的時候,他的書角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經常起卷了,吃飯的時候,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把肉和蔥挑得滿桌子都是了,每次快要咧嘴角哭的時候,我只要說一句“勇敢”,他就趕緊收住哭臉:“媽媽,眼淚還沒掉下來呢?!本瓦@樣,他不僅學會了收拾自己的房間,而且還收拾的有模有樣;每一天作業(yè)做完之后,他還養(yǎng)成了看書、畫畫的好習慣;睡覺前把自己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吃飯的時候把自己的飯碗吃得干干凈凈;在每一次貼獎勵標志的時候,他會和我一起回顧自己一天的行為,查找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 來源:阿拉善新聞網
相鄰博客
- 家校成功合作的要素 [2008-06-04 20:47:00]
- 關于加強教師和家長交流與合作的一點思考 [2008-06-04 20:54:00]
-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2009-08-18 14:04:00]
- 家長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 [2009-08-18 14:0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