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渠道。學校的大門在向青少年學生敞開的同時,也應向廣大家長敞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實現溝通與協(xié)調。只有實現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建立全社會共同育人的大教育體系,育人環(huán)境才能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宏偉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
一、為什么必須實現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
首先,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是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整體效益的需要。?
人從出生到成熟、成才,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教育責任。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過程比喻成雕刻大理石。他說:“有許多力量參與人的教育過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師,第三是集體,第四是孩子……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動有始有終,行動得像一個組織得很好的交響樂隊一樣,那么它產生的將是多么美妙動人的作品。然而每個雕塑家都有自己的性格、風格和長處、短處,有時一個雕塑家對另一個雕塑家的技藝和創(chuàng)造持批評態(tài)度,不僅力圖用刀子在未加工的大理石上精心雕刻,而且總想對另一個巧匠剛剛做好了的地方亂加修補……刀子猶如利劍相互交鋒,大理石碎屑飛舞,有時整片整片從潔白的大理石上劈落下來……”這樣的情景告訴我們,假如家庭和學校教育得不到溝通和協(xié)調,它將對兒童的正常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由此可見,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和諧一致的教育。
從兒童少年的生活空間看,也必須實現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我國現代家庭主要是由父母、祖父母和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人口較少,結構單一。在國家走向改革開放道路時,家庭活動形式卻逐步由開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閉式(單元型),這致使孩子難以廣泛體驗各種社會關系。加之電視的普及和電視節(jié)目的泛濫,幾乎淹沒了孩子與雙親交流、與親友交往、與鄰居相伴的機會。由于離婚率升高而造成了單親家庭問題,由于人口流動而帶來了隔代撫養(yǎng)問題,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溝通與協(xié)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密切學校和家庭的聯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使家長的血緣權威、經濟權威與教師的學識權威、榜樣力量緊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實現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需要。?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但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差,走入誤區(qū),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智輕德,只盼孩子將來成“龍”,忽視教育孩子眼下成人?!巴映升垺钡挠^點非常偏狹,其現實目標就是孩子考上大學,因此,家長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就是把智育抓上去,把分數搞上去,少搞點活動,多上點課……。1996年6月1日,當全國的孩子慶賀自己的節(jié)日時,青海省西寧市第五中學高三學生盧曉瓏卻因升學壓力太大,在高考模擬考試后跳樓自殺了?!渡倌陜和芯俊冯s志曾于1995年第一期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經過對22名兒童的自殺行為進行分析發(fā)現,學習壓力過重導致自殺的情況占45.5%,成為導致兒童自殺的第一原因。目前我國每年僅有5%的同齡人能考入大學,5%是什么概念?它不是學生學習水平的反映,而是中國國情的反映,不管家長的期望如何高,孩子如何拼命,最終結果依然是90%以上的家庭要品嘗失敗的苦果。因此,家長要與教師共同商議,調整培養(yǎng)目標,選擇有利于孩子健康發(fā)展的多種道路。
有個身為獨生子女的小女孩小學畢業(yè)時,不愿去擠上大學這座“獨木橋”,因此她沒上重點中學,而是上了一所以學習日語為特色的普通中學。如今,3年過去了,她生活得很愉快,并且已經能用流利的日語打電話了,還擔任了某報紙的學生記者。她父親的感悟是:一個人應先生存而后發(fā)展,以生存為基礎,發(fā)展的路子也就寬了,何必將自己逼上絕路呢?
(2)重養(yǎng)輕教。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著對孩子過分溺愛的問題,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重養(yǎng)輕教的傾向。特別是有些隔代撫養(yǎng)的家庭,家長對子女百般呵護,怕冷著、熱著、凍著、累著、餓著、氣著、傷著,什么都怕。對孩子的生活投入不斷增大,導致孩子比吃、比穿、比玩、比享樂的現象屢屢發(fā)生。有一個低年級的小學生每周清潔值日都是她奶奶來替她做的,不巧有一天她的值日因臨時調換而提前做了,第二天她奶奶很不高興地質問老師:“提前換人值日為什么不通知我?打個電話我不就來了嗎?非要我們貝貝累著了,你們才高興?我們貝貝昨天回家累得飯都吃不下……”聽了奶奶的指責,老師又好氣又好笑。試問,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熏陶下,孩子還有什么責任心?還有什么為他人著想、為他人服務的良好品質可言?現在競選班干部,很少有人競選勞動委員。http://www.jiaoyuabc.com/a/p/jzbd/2007425/20070425145014.Html
相鄰博客
- 家庭與學校、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建設及功能發(fā)揮 [2009-06-02 18:07:00]
- 從家訪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 [2009-06-02 18:09:00]
- 后進生輔導個案 [2009-07-01 14:13:00]
- 后進生心理輔導個案研究 [2009-07-01 14: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