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各種侵蝕社會的因素,學校知道,我們必須做一些事情來教給孩子們正確的道德價值。但是,要擔負起這一使命,我們需要兩件東西,成功的希望和獲得配合。
令人不安的青年人道德趨向
當學校老師互相聊起如今的道德教育和學生道德品質(zhì)時,經(jīng)??梢月牭竭@樣的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和以前是大不相同了,越來越難教了!的確,從一些現(xiàn)象可能可以看出現(xiàn)在年輕人總的道德趨向呈現(xiàn)出較為暗淡的前景。
1.暴力與破壞行為。例如高年級同學欺負弱小。學生防礙警察執(zhí)行公務。
2.偷竊。校園里偷竊事件時有發(fā)生。錢財、物品甚至圖書館書籍。
3.作弊。學生中存在作弊行為。有的學生視這種不誠實行為為正常,甚至是必要的。前景令人擔憂。
4.蔑視權(quán)威。學生對權(quán)威的尊重在學校里逐漸改變。一些學生對權(quán)威表現(xiàn)出蔑視和拒絕的態(tài)度,這種心態(tài)使他們對學校的約束,社會基本的規(guī)范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例如:老師或行為規(guī)范規(guī)定“不能這樣做”,他們會偏要那樣干。有時學生說話的語氣上會不夠尊重老師,甚至會和老師發(fā)生爭吵。這在以前是很少發(fā)生的。
5.欺辱同學。一些高年級同學會欺侮弱小同學,他們正傾向于用暴力解決爭端。
6.粗話。當課間學生互相打鬧或受到激怒時,他們會口出粗話,有的已成為他們的口頭禪。
7.性早熟。由于書刊、網(wǎng)絡、影視的影響,現(xiàn)在學生的思想更加開放,行為也更為直接和大膽。
8.自我中心意識不斷增強,公民責任感不斷減弱。在課堂上及日常與學生的聊天中我發(fā)現(xiàn),如今有些學生拜金主義十分強烈,他們更多地追求物質(zhì)利益,金錢至上,當教師提到人生觀價值觀,信念理想,有少數(shù)同學會表現(xiàn)得不屑一顧。
家庭的角色是什么
當學生在學校或社會上犯了錯,一般人都會把它歸罪于校方,說是學校,老師沒有教育好。的確,學校在培養(yǎng)年輕人的品格方面作用良多,但我們能否完成所有工作。家庭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常識告訴我們,家庭是孩子最初的道德教育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道德老師,他們也發(fā)揮著最長久的影響:孩子們每年或每幾年都換教師,但一般來說,在他們的整個成長年代,他們始終至少擁有父母中的一方。父母會讓孩子們感到被愛護與自身價值,或是沒有愛護,自己不重要。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能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從小給予孩子以關愛;給予正確的道德方面的引導,使其從小尊老愛幼,明辯是非,在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得以健康成長,那么在學校里、在社會上也會是個好學生,好公民。但有的父母采取“暴力”的態(tài)度,對孩子以過激的“教育”,造成孩子身心造成甚大傷害。與這種“暴力型”父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放任型”和“溺愛型”父母,這在現(xiàn)在的學生家長中是非常普遍的,其造成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F(xiàn)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在家中視他們?yōu)榛实酃?,什么家務都不干,生活自理能力極差,而且父母對他們百依百順,形成孩子們自私自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父母從小就不愿意設立規(guī)范,規(guī)矩,并且不正視自己的過失,從而導致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克制與社會責任感方面都不成功。學生和學校表現(xiàn)不佳,當老師請家長來協(xié)助工作時經(jīng)常聽到家長說:“這個孩子我們從小太寶貝了,我們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實在管不好,還是請老師幫我們管管吧?!倍嗫杀母改浮哪撤N程度上來說,做父母合格程度,是孩子能否遵守法律,成為合格公民的最好的預測因素。
還有一種父母,他們自己的價值觀模棱兩可,根本沒有清醒的認識。這使他們不能給孩子提供道德上的建議,甚至灌輸錯誤的思想,試問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子女如何能完全歸罪于學校?
學校的尷尬:其曲也高,和者也寡
作為道德教育者,家庭中發(fā)生的這些變化和教導當然影響了學校的工作,使工作更棘手。比如說:當一個家庭對孩子感到麻木或疏于管教時,一旦孩子在學校發(fā)生問題時他們就不能給予教師以一定的支持。當我們同他們的家長談話時,他們有時會麻木不仁或不知道怎樣處理這種問題。有的父母甚至教唆與學校試圖灌輸?shù)膬r值觀完全相反的東西。例如,有一次,上黨課,有位同學就公然反對,說:“我爸爸說共產(chǎn)黨現(xiàn)在是搞不好的,那么多下崗,那么多亂七八糟的事等等?!痹俦热缯f現(xiàn)在孩子們金錢至上的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受父母,家庭影響頗深。也許學校的價值并非從正面削弱,但其削弱是不容忽視的。過去通常是,如果學生在學校遇到麻煩,在家里他們就會陷入雙重的麻煩之中,家長和教師協(xié)調(diào)一致。可是現(xiàn)在家長們可能在電話里為他們的孩子的“權(quán)利”而交涉。
簡而言之,學校被要求承擔越來越重的道德教育的負擔,而所獲的支持甚少。我們非常指望家庭同心協(xié)力來支持,灌輸學校的價值規(guī)則。
學校與家庭:同盟伙伴
即使學校得以提高學生們在學校的行為水準,如果這些學校價值在家庭中沒有得到支持,其長久影響孩子品格的可能性就打了折扣。為此,學校和家庭必須為了共同的事業(yè)走到一起來。
雖然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我們還有樂觀的理由,因為畢竟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仍然盡心盡責,也非常樂意配合學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與學校同心協(xié)力,成為同盟伙伴,幫助孩子們成長為善而有德之人。
成功的希望來自那些已精心致力于價值培養(yǎng)并結(jié)下碩果的學校的榜樣作用,而可獲得配合來自另一種激勵:學校和家庭攜手共同培養(yǎng)有道德有情操的孩子。因為道德教育絕不是靠教師,學校單槍匹馬地去完成,也需要父母,家庭的支持和幫助。 http://www.xzschool.edu.sh.cn/dygz/ShowArticle.asp?ArticleID=885
相鄰博客
- 淺談民工子女的學校與家庭教育 [2009-06-13 14:40:00]
- 家庭與學校的責任與聯(lián)系 [2009-06-13 14:42:00]
- 當代家庭教育的主要職能: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2009-06-13 14:44:00]
-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對立和合作 [2009-06-13 14:4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