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xiāng)縣圩上橋小學 樂麗芳
家訪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似乎已進入記憶的角落很久了,這是由很多的因素導致的。近年來,撫州市教育局開展了“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主題活動,家訪在撫州市教育系統(tǒng)內(nèi)已活躍為一種常見現(xiàn)象。家訪既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也能切實有效的解決學生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有效地將學校和家庭連在一起,將學生、家長、老師組成一個和諧合作的三維共同體。
下面我想通過幾次家訪的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案例1:一次成功的家訪
江某的家長屬于專制型,深信“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對孩子管教過多、過嚴。孩子成績不好或者犯了錯誤,輕則訓斥責罵,重則拳腳相加。這樣的家庭家訪應特別注重方法。有一次江某他犯了錯誤,知道我要家訪,非常害怕。作為班主任,我該怎么辦呢?那就來個“宣而延訪”。先對學生宣布準備去家訪,又說明給他留出一段時間,好好努力,作出成績,給老師提供一個家訪的良機。他激動地向我鞠了一個躬,并請我看他的行動。果然他變了。幫助同學,刻苦學習,平時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學生的好評。這時,我對他說:“我準備明天到你家去報喜”。他高興極了。到他家去時,談了他近段時間的良好表現(xiàn),待家長高興時,委婉地講了家長要給學生愛撫和溫暖,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理解、體諒孩子的不足。這樣,家長的思想轉變,學生也有自信和熱情,有了學習的動力。
通過這次家訪,讓我明白了老師家訪的目的不是告狀,不是把“皮球”踢給家長,而是充分了解情況,最后在教育過程中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老師要采取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改變自己的有利條件,并能抓住契機,促成學生的轉變。
案例2:一次意外的家訪
還有一次,我到鄉(xiāng)下辦事,回校時剛好路過一個學生家門口,我決定到他家坐坐,算是一次家訪吧。這位同學的奶奶聽說我是他的班主任,連忙拉住我的手說:“謝謝老師,這孩子在老師們的教育下,現(xiàn)在懂事多了……”原來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把他留給了體弱多病的奶奶和已經(jīng)癱瘓多年的爺爺。自從進入六年級后,他一天比一天懂事,每個周末回家,不僅總是搶著幫奶奶做家務,甚至擔起了照顧爺爺?shù)闹負?,全村的人都夸他是一個好孩子。我聽完他奶奶的話,心中一陣感動,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小皇帝”,具有這種品質實在是難能可貴。說真的,這位同學在學校的表現(xiàn)并不突出,成績也一般。這次意外的收獲,使我看到了同學們平凡外表下那顆純真的心。
我回到學校,立即開展了一次向他學習的活動,使其他同學得到教育,同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也有了不小的進步,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
以上是我所做家訪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幾次。在眾多實踐之后,我深深體會到:家訪 ,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橋梁,也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一種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的聯(lián)系方式,它可以徹底串聯(lián)起學生、老師、家長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讓老師全面了解學生,讓家長清晰了解子女,讓子女也能真正地理解老師和家長的用心良苦,利用三方的“合力”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http://www.jxdxjyw.com/xyfm/ssqs/IEED722C1C.html
相鄰博客
-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 [2009-06-15 14:23:00]
- 幼兒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關聯(lián) [2009-06-15 14:25:00]
- 關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工合作的思考 [2009-06-16 13:33:00]
- 我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同的理解 [2009-06-16 13: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