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完全錯誤的,從我任教的兩個班的情況來看,雖然很多學生都不是本地人,但是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都很好,但是有很多家長不會主動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情況,比如:老師在家校聯(lián)系冊上寫了有關孩子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后,能夠及時反饋孩子在家里各方面的表現(xiàn)的卻很少,有的連回復的話都沒有,有些家長了解了之后不知道怎么才能幫助孩子及時的糾正過來,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只是說老師讓你辛苦了,請你多和他說說,多花點心思了。
從平時的家訪中發(fā)現(xiàn),家長普遍重智輕德,重智輕能,不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習慣的養(yǎng)成,過分溺愛、嬌慣孩子,使孩子任性、懶惰,依賴性強。也不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能里,不鼓勵孩子參加各項活動,不注意發(fā)展孩子的興趣特長,只一味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個別家長平時不過問孩子,當孩子犯了錯誤,便嚴厲責備、棍棒相加,這樣孩子皮肉“久經(jīng)鍛煉,與父母、老師不講實話,常不守紀律,有罵人、打人等不良行為。
正式由于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教育上的隨意性、自發(fā)性,從而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產(chǎn)生了脫節(jié)現(xiàn)象,往往顧此失彼,兩者無法形成合力,難以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這就要辛苦我們的老師,需要我們老師努力協(xié)調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在學校與家庭之間架起雙向聯(lián)系的橋梁,互相聯(lián)系、互相配合采取同步行動。通過學校去影響、糾正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同時以家庭教育促進學校教育,你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重視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們教育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怎樣才能將兩者更好的結合起來,我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讓家長重視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
讓家長明確的知道:家庭教育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fā)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后,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于發(fā)生在家庭之中,與幼兒園、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早期性、連續(xù)性、權威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yōu)勢。
其次, 加強溝通,深化家校合作的意識
現(xiàn)在的家長都比較年輕,都比較關注孩子的成長,可是家長們畢竟精力有限,而且很多家長對教育小孩子在能力上也力不從心,這就阻礙了家庭教育的有利發(fā)揮。
我們知道和家長的溝通尤其重要,而溝通首先不可忽視的是家訪。家訪要徹底的改變理念,改變以往的告狀式,即使是針對問題孩子,也本著愛護孩子的自尊的原則,家長和老師要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角度分別查找教育的弊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而和家長共同尋求恰當?shù)慕逃绞?,讓教育對于某些孩子來講恰倒好處的施展。
家訪過程中,除了講述孩子的不足之外也要有喜事和家長分享,大到某些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小到某些問題孩子的一點進步這不僅是分享,更是對孩子、對教育的一種肯定。而“報憂不報喜”的家訪是不可取的,它往往會把重點放在羅列孩子的錯誤,意在指責家長的失職上,這樣,就會讓家長產(chǎn)生一種不愉快甚至抵觸的心理,損害了家長的自尊心,就有可能會使家長情緒低落、態(tài)度冷漠,出現(xiàn)不配合老師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在與家長交流時一定要尊重家長。讓家長相信老師是在真誠地關心和幫助他的孩子,才會使家長樂于接受老師的意見,從而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實現(xiàn)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此外,還要注意積極主動的聯(lián)系家長,加強與家長的雙向溝通,以利于共同育人。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電話訪問非常的方便,也可以避免到了學生家之后碰壁的尷尬。我們一年級的“校訊通”也正是一種方便、快捷的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和溝通的網(wǎng)絡方式,能將孩子的有關信息及時的反饋給家長。
我覺得,林玲老師的方法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她經(jīng)常是分階段的發(fā)給家長一些信件,內(nèi)容大概是,這段時間班級當中發(fā)生的一些情況,包括學習方面的、思想方面的,然后需要家長配合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傳輸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及方法等等,家長們也經(jīng)常會反饋一些信息給老師,這樣緊密的聯(lián)系,無形中和家長在教育的方向上達成共識,使作為參與者的教師與家長教育觀念、行為指導和結果達成協(xié)調統(tǒng)一,營造有利于學生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大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并帶動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發(fā)展。
再次就是加強互動,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益
我們學校舉辦的家長學校是非常好的一個活動,對家長進行系統(tǒng)的,體現(xiàn)時代性、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讓教育觀念比較先進的家長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全面帶動家校教育的和諧整合。
實踐證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的。良好的學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賴于學校和教師對家長進行大量的深入細致的教育工作。只有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相互結合,才能完成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艱巨任務。http://www.jbedu.org/blog/u/409/archives/2007/7818.html
相鄰博客
- 淺談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 [2009-06-22 13:47:00]
- 關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的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思考 [2009-06-22 13:50:00]
-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是轉化后進生的重要途徑 [2009-06-22 13:54:00]
- 也談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結合的教育 [2009-06-22 13:5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