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資料
(一)姓名:李明明(化名)
(二)性別:女
(三)年齡:19歲
(四)籍貫:富陽
(五)年級:高三
(六)輔導時間:2月22日至6月27日
二、主要問題概述
該同學從初三下半學期開始,經(jīng)常有間歇性的情緒恍惚,成績也隨之時升時跌,但一直到高三上半學期才向老師講述了這一情況,其具體表現(xiàn)是:
1、行為表現(xiàn):把注意力放在不想注意也沒有必要注意的問題上,學習成績下降很快。
主要是在看書或做作業(yè)時,經(jīng)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與書本無關的物體上,比如手表、衣服上的拉鏈,或桌子上的一個小孔,她清楚地知道這樣做非常沒有必要,而且也知道其危害性,但即使把眼前的一些物體清除掉也毫無作用,因為她會把注意目標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別的物體上,比如別人頭上的頭屑,并且很想把它處理掉,否則就會非常難受,她現(xiàn)在已無法正常生活,感到痛苦、無助、絕望。
2、生活狀況:想好好地生活真的好難。
經(jīng)常頭痛、耳鳴、胃痛,三餐無味,覺得吃飯是一種艱苦的任務,身體日漸消瘦,經(jīng)常懷疑自己是否得了什么病。
3、人際關系:為什么沒有人真正理解我?
在班級中,有很多朋友,可是沒有知心朋友。每次向同學傾述痛苦時,別人總以為她在開玩笑,不以為然,甚至覺得她有“問題”,久而久之,她對這方面的事情就不談了。
4、內(nèi)心獨白:人活著究竟有什么意義?
長時間的矛盾的心理,使她倍受精神折磨,進而影響了她的人生觀,進入高中以后,她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人的一生要承受太多太多的痛苦和壓力,要為自己活,為父母活、為什么要這么累?是不是死了就可以什么都不管,從而真正解脫出來?”
5、其它情況:經(jīng)常重復同一個恐怖的夢。
晚上基本上睡不好覺,有時根本不想睡,等著清晨的來臨。有時似睡非睡,朦朧中經(jīng)常夢到自己的父親死了,全家人都圍著父親在哭,非常凄涼,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哭,全身是汗,非常痛苦。
三、背景資料
1、家庭背景
①、個人成長史
來訪者從小多病,身體狀況欠佳,但因家庭經(jīng)濟條件及環(huán)境較好,個人成長經(jīng)歷非常單純、順利。小學、中學時期成績不錯,直到初三下半學期才開始出現(xiàn)上述癥狀,但當時以為這屬于正?,F(xiàn)象,所以并沒有在意;進入高中后,高一、高二時期癥狀不是很明顯,偶有精神恍惚,主要是考試前后,但進入高三以后,癥狀開始嚴重,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②、家庭教育情況
父: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工作非常嚴謹,一絲不茍,事業(yè)上有所建樹,興趣愛好廣泛,對自己及家人要求嚴格。所以一旦不順心,就要大發(fā)雷庭,態(tài)度粗暴,但對女兒卻非常疼愛,遠遠勝過對其兒子,同時也對女兒抱有較高的期望,女兒若有進步非常高興。
母: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村家庭婦女,勤勞、忍耐,生活上對女兒非常關心,但由于文化層次較低,在學習上對女兒過問較少。
哥:作為長子,其父對他的要求非常苛刻,對父親總是持服從態(tài)度,但作為哥哥,對妹妹也是無微不至,凡事讓她三分。
2、學校背景
普通中學,學風較為寬松,整體學習氣氛不是很濃,但來訪者所處的班級環(huán)境則相反,作為最受學校重視的重點班,班級學風非常好,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普遍重視,要求較高,同學之間競爭較為激烈。
3、來訪者自述
在家里我最在乎的人是父親,因為他對我非常好,雖然看起來他很兇,但我知道其實他很善良,做事情很認真,投入,而且總是干得很出色;他興趣愛好廣泛,拉的一手動聽的二胡。我小時候他經(jīng)常教我。我從小就經(jīng)常做些讓他高興的事,希望得到他的贊揚。
說到來訪者最初產(chǎn)生這種癥狀的起因時,經(jīng)過回憶她講了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記得初三下半年的期中考試,我很幸運地得到了全年級第一名的好成績,父親對此事高興程度遠遠超過了我自己,從那以后,我對自己的要求又提高了,我渴望有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然而我周圍的同學經(jīng)常在上課時吵鬧,老是分散我的注意力,我不得不強迫自己眼睛盯著書本,盡量不去聽周圍的談話內(nèi)容,但越是這樣要求自己,就越想去了解周圍發(fā)生的事情。
我覺得我的很多性格很象父親,或許是遺傳,或許是受父親影響,我也追求完美,要求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非常精采。
四、分析與診斷
1、完美主義的個性特征與內(nèi)心矛盾沖突
具有完美主義個性特征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表現(xiàn)為:學業(yè)上非常勤奮,過分認真,追求盡善盡美、刻板、嚴格遵守各種規(guī)則。這種特征令他們對于挫折感的體驗更加強烈,并易陷入極端性思維方式而難以自拔。而來訪者第一次癥狀的直接原因就是初三期中考試之后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這一挫折,因此在精神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強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到書本上,并且懷疑自己再也不能考一名,隨著這種信念的不斷強化,當自我防御機制減弱時,這種強烈而又持久的精神壓力導致了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來訪者的自我意識為了讓這種沖突得以妥協(xié),就急于尋求外在表現(xiàn)形式來宣泄,于是就產(chǎn)生了癥狀中出現(xiàn)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
2、渴望父愛又無法承受父愛的心理矛盾
從來訪者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來訪者非常在乎父親的愛、父親的贊揚,希望自己在父親面前是完美的,但另一方面對自己的狀況非常擔心焦慮,害怕辜負了父親的期望,所以寧可父親少關心自己一點,少傾注一點愛,可以讓自己少負一點責任,少一些內(nèi)疚。
另外,也可以對來訪者的夢進行解析,夢中的情景恰恰說明來訪者對失去父愛的恐懼心理和自責心理,認為這是由自己成績下降使父親失望而造成的,這種極為矛盾的內(nèi)心體驗和恐懼也是癥狀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考試壓力加重
從來訪者的談話中可以了解到,其癥狀往往是在考前一段時間。平時偶爾有癥狀,不明顯,但到考前癥狀加重,而且嚴重程度與考試的重要性成正比。所以,如果說來訪者完美主義的個性特征和對父親依賴是癥狀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的話,那么考試壓力則是產(chǎn)生癥狀的外在原因即導火線。
診斷:來訪者的癥狀與強迫癥狀相似,符合強迫癥的4個基本特征:
①病人體驗到思想或內(nèi)在驅使是她自己的,是她主觀活動的產(chǎn)物,但她有強迫體驗。
②主觀上感到必須加以意識的抵抗,這種反強迫與自我強迫是同時進行的。
③有癥狀自知力,即病人感到自已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態(tài)的,至少希望能夠消除癥狀。
④嚴重患者還有自殺傾向。
所以從各方面綜合判斷,來訪者患有強迫癥。
五、干預措施
1、整體策略
①、基本理論:根據(jù)來訪者的實際情況,應采取綜合性輔導對策。主要運用心理分析法。認識領悟療法,另外適當?shù)嘏湟宰匀化煼?、認知療法等,通過這些方法對來訪者進行認知調(diào)整和行為指導。
②、基本過程:信息收集→心理診斷→信息反饋→確立咨詢目標→幫助和改變→結束階段
③、中心任務:一要改變來訪者輕生念頭。這是難度較大的任務;二是消除其強迫意向。
2、具體輔導要略
(1)第一次面談(2月22日):引導來訪者(傾述)近1個半小時,從中了解了來訪者的癥狀和情緒體驗,并引導其對過去的事情進行回憶,了解來訪者簡單的個人經(jīng)歷、家庭背景、學校生活狀況。在這次面談中,來訪者一開始就非常迫切的把所有痛苦情緒體驗傾訴給輔導者,從她的眼光中可以看出來,她希望輔導者能夠幫助她盡早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所以第一次會談應該說比較順利。從中沒有任何阻礙。在輔導者充分表示理解和共情的基礎上,雙方信賴關系初步建立。
(2)第二次面談(2月23日)由于來訪者的特殊情況,輔導者與來訪者一起前往專門治療這種癥狀的醫(yī)院,由醫(yī)院專家進行了一個小時談話,并配了一些藥作為輔助治療。
(3)第三次面談(2月25日)仍以來訪者傾訴為主,輔導者幫她理清了幾點思路并提出幾點建議。
①碰到這種癥狀不用太擔心,只要相互配合,繼續(xù)輔導,吃藥,病癥會消失。
②同學不理解,并不表示不正常,不要有心理壓力。
③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沒有必要擔心,同時希望其能把自己的情況向父母講清楚。
④沒有必要非得把注意力集中在書上,不要強迫自己,想注意什么就注意什么,不必擔心。
⑤不用擔心學習成績,只要癥狀消除,成績就會恢復,甚至進步,并且給來訪者三個字——“不求全”,要求經(jīng)常想到,并默念。
(4)第四次面談(2月28日),這次來訪者的情緒比前兩次有了明顯好轉,表示藥物很有效果,有時昏昏欲睡,所以沒有精力顧及周圍事物。輔導者對這一認識予以究正,指出癥狀之所以好轉是來訪者自身努力和藥物共同作用的結果,關鍵是繼續(xù)加強“不求全”的信念和任其自然的心態(tài)。同時還教給了來訪者一些基本的放松訓練方法: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法等。
(5)第五次面談(3月5日)在校園外進行,主要目的是引導來訪者學會在焦慮、痛苦時及時到自然環(huán)境中散心,多看看外面的山山水水。
(6)第九次面談(4月1日),來訪者認為現(xiàn)在她病情基本好轉,強迫傾向明顯減少,已經(jīng)可以正常學習,成績進步也很大,但又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她一直比較合得來的男性朋友,突然中斷了與她的交往。她非常困惑由此產(chǎn)生了信任危機,并且又產(chǎn)生了悲觀極端的想法,決心以后不再與任何人交往。輔導者認為這是癥狀在不同事情上的體現(xiàn),強迫癥狀并非如來訪者所說的已經(jīng)消失。分析原因有兩點:一是來訪者思維仍然混亂、刻板、偏激、走極端;二是仍有輕生念頭,為此輔導員仍然采取認知調(diào)整,用合理情緒療法與來訪者辯駁,改變其不合理信念。通過辯駁,來訪者承認自己認識的偏激,愿意與同學進行交往。
(8)第十五次面談(5月5日)來訪者基本無強迫傾向,性格較為開朗,對近幾次班級考試取得的成績較為滿意,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六、結果與思考
本個案總得來說輔導是成功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但也應該知道,要徹底根冶這一癥狀,并非一、二個月可以完成,還須要一年、二年甚至三年以上的輔導和來訪者自身的不斷調(diào)節(jié)。同時這個個案也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處于中學時期的學生是否真象我們所講的無憂無慮、天真浪漫?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的“恨鐵不成鋼”的思想,使本該無憂無慮的少男少女壓力重重,身心疲憊,所以學校教育當中是否應該真正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位置?老師、家長是否應該真正走入學生內(nèi)心世界去指導他、帶領他,讓每個學生的心理癥結得到及時的疏導?但愿我們能早日靠近這一目標,以確保每一個青少年能健康地面對自己本該是燦爛的人生!http://www.fcex.net/article_view.asp?id=1073
相鄰博客
- 兒童表達障礙輔導個案——她的語言發(fā)育遲緩 [2009-06-30 19:27:00]
- 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個案 [2009-06-30 19:28:00]
- 叛逆女孩的轉型 [2009-07-01 13:41:00]
- 心理健康輔導個案 [2009-07-01 13:4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