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是一名初二年級的女生,今年14歲,有一個孿生妹妹。在她10歲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并且各自又重組了一個家庭。她和妹妹的監(jiān)護權一個判給了媽媽一個判給了爸爸。但由于媽媽為了維持現(xiàn)在重組的家庭、爸爸為了生計在外打工,就把姐妹倆留給了舅舅一家來撫養(yǎng)。我從平時與她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她非常想自己的親生父母能夠重新和好,,給她和妹妹一個完整的家。可是,最近她的母親又生下了一個弟弟(同母異父),現(xiàn)在她的希望破滅了。在她的日記中反應了對母親、對弟弟的怨恨?,F(xiàn)在小麗已不再和母親來往,也拒絕他們的探視和關心。
小麗這種心境屬于家庭離異所造成的惡劣心境。心境是一種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彌漫性的情緒體驗狀態(tài),通常叫做心情。惡劣心境也就是指持續(xù)出現(xiàn)的情緒低落狀態(tài)。針對小麗的情況,我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來解決。
一、調整認知 調整心靈
第一次與小麗見面。通過與她交談,了解到她很希望親生父母能夠重新和好,她認為只有爸爸媽媽和好,她才會感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但現(xiàn)實卻是一個不可能的事。因此我認為有必要重新建立她的認知,讓他明白父母離異的必然。在與小麗的交談中我是這樣做的:
咨詢節(jié)錄
咨詢師:“小麗,你給老師講講爸爸、媽媽沒分開前家里的生活場景吧?!?/span>
小麗:(陷入了沉思)
小麗:“爸爸、媽媽沒離婚前,他們經(jīng)常吵架,甚至有時深夜都還在吵,我和妹妹嚇得直哭…’
咨詢師:“那么你想想,假設現(xiàn)在爸爸、媽媽重新在一起,會怎樣呢?”
小麗:“可能爸爸會很痛苦、媽媽也會很痛苦。他們又會像以前一樣大吵大鬧…”(小麗很激動,她不愿再想下去。)
咨詢師:“是的,現(xiàn)在你把爸爸媽媽強拉在一起,會讓他們過得都很痛苦。生活又會像以前一樣,家庭又會因為他們的吵架而雞犬不寧。這是你不希望的吧?”
小麗:(沉思)“嗯?!?/span>
咨詢師:“那你想過這樣的家庭生活嗎?”
小麗:“不想!”
通過談話交流,調整了她的認知,懂得從不同視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發(fā)生了變化。讓她認識到父母離異比強忍著生活在一起好,從而使她正確地認識了父母離異這件事情。
二、學會感恩重真情
離異家庭的孩子并非都缺乏愛,相反大多數(shù)離異家庭的孩子擁有過多的、復雜的愛。比如在此案例中小麗就有媽媽、爸爸、舅舅、舅媽、繼母、繼父對她的愛,而這些愛在家庭離異重組后卻有了質的變化:具有監(jiān)護權的愛變得更嚴厲了,愛的壓力更大了。這使小麗不能適應甚至產(chǎn)生了逆反。小麗父親為了一家的生計常年在外打工,為了小麗能健康成長只好把她托付給舅冀照管。然而她在日記中談到舅舅一家經(jīng)常因為她的學習而嚴厲責備她:經(jīng)常給她講一些大道理讓她感到很煩。我第二次與小麗見面,她和我也談到了,她對舅舅、舅媽以及父母的看法。她告訴我舅舅一家經(jīng)常責備她,甚至有的時候語氣很重,認為舅舅一家對她不好。
咨詢節(jié)錄:
咨詢師“你的爸爸媽媽離異后,你的舅舅一家是不是非得有責任來撫養(yǎng)你,照顧你昵?”
小麗:“沒有?!?/span>
咨詢師“是的,那舅舅一家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小麗:“他怕我們在沒有爸爸媽媽的照顧下會學壞,怕我們走上歧途。”
咨詢師:“是的,那舅舅是關心你的,不是嗎?”
小麗:(低下了頭,沉默。)
咨詢師:“舅舅有自己的小孩嗎?”
小麗:“有,比我大兩歲,男孩?!?/span>
咨詢師:“平時舅舅一家在他犯錯時也用同樣的語氣責備他嗎?。
小麗:(沉默了一會)“嗯。”
咨詢師:“這能說明什么嗎?”
小麗:“其實舅舅一家對我和他們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公平,都是一樣的關心?!?/span>
咨詢師:“是的,舅舅一家同樣非常愛你?!?/span>
(小麗久久沒有說話,眼中蓄著淚水。)
接下來我讓小麗做了一個游戲:
我準備了很多張大小相同,分別是紅色和藍色的卡片。我讓小麗在一周之內(nèi)回家收集,把舅舅為她做的事一件一件分別寫在紅色的卡片上,然后把自己為舅舅一家做的事同樣寫在藍色的卡片上。
一周后,我為小麗準備了一架天平,我讓她把卡片拿出來在天平上衡量兩種卡片的重量。結果紅色的卡片遠遠重于藍色的卡片??吹竭@一結果,小麗的眼淚流了下來。我知道這是小麗感恩的眼淚,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舅舅給與她的愛(以后她還會感受到更多)。我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小麗解決了她與爸爸、媽媽的感情問題。小麗逐漸從尷尬的處境中解脫了出來,一周后我得知小麗第一次主動給她的爸爸、媽媽打了電話。
三、集體關懷 永駐真愛
有的孩子在父母離異后,失去監(jiān)護權的一方遠走他鄉(xiāng)或不理不問,案例中的小麗就是這一種情況,父母為了重新找到自己婚姻的幸福把小麗和她的妹妹留給了小麗的舅舅撫養(yǎng),給小麗造成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時間一長使她感到失去了另一半愛,覺得被遺棄,感到了愛的殘缺,產(chǎn)生了自卑、孤獨、膽怯等不良心態(tài)。鑒于此,我巧妙地與班主任取得聯(lián)系并達成共識,班主任表示要做好監(jiān)護人的工作,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該子,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親和母親兩方面的關心和愛護。
同時,班主任也很有耐心,充分發(fā)掘她的閃光點,理智地對待她由于心境惡劣而持續(xù)出現(xiàn)的情緒低落狀態(tài),用愛心去醫(yī)治她心靈的創(chuàng)傷,填補她心靈中的空虛,從而充實她的精神生活,穩(wěn)定她的思想情緒,使她在消極中鼓足勇氣,在困境中突圍前進。
此后,小麗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下獲得了不少的榮譽。這種由師生共同營造的溫馨友好的教育環(huán)境是消除她不良心理的最好良藥?,F(xiàn)在的小麗自尊心、自信心明顯增強,她已不再是以前那個反叛、自卑、孤獨、膽怯的小麗了。
一路走來,幾多感慨,對像小麗這類孩子稍有不慎將給她帶來長期的甚至終身的痛苦,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很大的危害,陷入兩難——難教、難學。幫助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使溝通成為習慣,讓孩子的心離我們更近。用心溝通,讓愛輕松,給孩子一個傾訴的平臺,讓孤獨的心靈從此不再寂寞。
作者單位: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zhèn)學校/成都市大邑縣教育局http://www.xinliedu.com/Article/Class3/Class24/200902/2119.html
相鄰博客
- 艱難的選擇 ——考試焦慮的個案輔導 [2009-07-01 13:47:00]
- 在繪畫中打開心結 [2009-07-03 14:10:00]
- 后進生轉化的個案分析 [2009-07-03 14:21:00]
- 一個后進生的“心病”及治療 [2009-07-03 14: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