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良好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下健康成長
王露菲
據(jù)調(diào)查,許多小學生都不愿意教師與家長見面,因為家長與老師見面后,他們往往會挨打受罵,或者遭爸媽羅嗦說教一番,這說明教師與家長的聯(lián)系,不但沒有起到促進學生進步的作用,反而造成學生對教師的害怕與反感,導致學生產(chǎn)生與教師的敵對情緒,家長也怕見老師,于是教與學之間產(chǎn)生了惡性循環(huán)。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尤其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在這方面或那方面上存在著它的不足,有待于改正的缺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和家長要正確的加以教育與引導,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改正不足。
一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騼H靠家庭都是不夠的,需要教師與家長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
一、相互信任:家長與教師之間要相互信任,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
有些家長在和老師談話中,總是會說到:自己工作忙,孩子就全交給老師了,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的充分信任。但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只需要學校教育就行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有些家長在學生面前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某某老師“沒有水平”等等。過分看重分數(shù),其實分數(shù)只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方面。作為家長,向教師了解的不僅是分數(shù)—一諸如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情況、突出的優(yōu)點和品德表現(xiàn)等都應列人必須了解之列。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后,拳打腳踢,這是不正確的。更有甚者,家長會當著老師、同學的面施暴,這都是錯誤的。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壞的打擊。
家長只有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家長才能與教師“合力一處”, 幫助孩子在學習等各方面不斷取得進步。
二、相互理解:家長與教師之間要彼此理解消除不必要的誤會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
有些家長會把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反映給老師后,希望老師能夠進行教育,出現(xiàn)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如果達不到滿意,就對教師不理解產(chǎn)生誤會。其實如果家長對教師的情況多了解一些的話,就不會產(chǎn)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想法了。在學校中每個班有四五十名孩子,有的甚至七十到八十多名。做為老師是不可能把心思完全只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的。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只能是和孩子談過以后,希望他能夠改正。但如果要求老師每天都盯著這名孩子,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師在這時也非常希望家長能夠在反映問題之后,同老師協(xié)商一個監(jiān)督方案,共同去教育孩子。畢竟,老師的一雙眼睛要分給全班幾十名孩子,而家長的兩雙眼睛是會時時是監(jiān)督好這一名孩子的。
三、相互溝通:家長與教師之間要相互溝通,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
很多老師往往在接班以后,都會把自己的電話留給學生,方便學生有情況有問題及時溝通。家長們不妨把這個電話記在自己的號碼簿上,在煩忙工作之余打個電話詢問一下。還有些家長只是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當著孩子面打電話給老師,這樣做收到的教育效果會適得其反,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對家長和教師產(chǎn)生逆反心理。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應及時向教師反映,但注意不必在孩子的面前說孩子的情況。不管出現(xiàn)了哪方面的問題,讓教師盡早得悉各種“信息”,以便教師采取相應措施。
家長把孩子在家的情況或者孩子學習生活上出現(xiàn)的一些疑問,寫成紙條或者書信讓孩子帶到學校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在校的學習與表現(xiàn)情況寫成紙條或者書信讓學生帶回家里,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教育是教師和家長雙方共同的責任,因此,雙方在對教育學生的工作投入責任心和熱情的同時,應該坦誠相見,彼此尊重,加強溝通,加深了解,達成共識,相互配合,讓孩子在良好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下健康成長!http://www.lylssy.com/xunxi/flash_play.asp?id=1402
相鄰博客
-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如何更好地接軌 [2009-06-16 14:05:00]
- 如何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和諧 [2009-06-16 14:07:00]
- 當前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2009-06-16 14:11:00]
- 協(xié)調(diào)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我見 [2009-06-16 14:1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