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上的“溝通”方法
期中考后,家長會是少不了的。而家長會上,老師的總體性評說常常讓家長覺得不解渴。于是,會后的個別交流成了家長會必不可少、甚至是更受家長重視的一環(huán)。可是,與老師的個別交流中,家長們的表現(xiàn)是否得當呢?
家長類型一:如饑似渴型
老師的常規(guī)總結總覺得沒有針對性,沒嘮到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就認為家長會是白開了。會后,無論如何都要與老師溝通,把話嘮透才能心滿意足地離開學校。
家長類型二:避而不談型
與“如饑似渴型”家長相反的是,這種類型的家長總覺得跟老師沒有什么話可說,或?qū)τ趥€別交流覺得無所謂,甚至嗤之以鼻。此類家長的想法一般處于兩極,一種是自覺很懂教育,孩子的事情有信心自己搞定;一種是覺得說了也白說,孩子油鹽不浸咋都沒轍。
家長類型三:思維跳躍型
此類家長心里憋著一肚子話想與老師傾述,孩子的成績得說,孩子的習慣得談,孩子的心理也得嘮……他一人“霸”著老師,根本不給別的家長接觸老師的機會。
家長類型四:抱怨不斷型
一提孩子滿口抱怨。孩子成績一有起伏,家長首先把持不住,指責不斷、垂頭喪氣,抓住老師使勁兒告狀,把氣氛弄得跟批斗會似的。
家長類型五:縱容護短型
家長不愿面對孩子的缺點??傆X得孩子沒長大,老師的話有點兒危言聳聽,把孩子的問題看得太重、太大了。于是,一再和老師強調(diào)自己的孩子不至于如何如何……
家長會上的“溝通”方法
家長會上,家長往往有許多關于孩子的事情要與老師溝通。如何有效地達成家長與老師間的溝通呢?
首先,就時機來說,家長可以在平時選擇合適的時間多與老師溝通,簡明扼要地描述孩子的實際情況,不一定非要家長會上與老師說個沒完。許多家長為了能夠?qū)⒑⒆拥那闆r統(tǒng)統(tǒng)掌握,就在開家長會前抓緊一切機會與老師單獨交談,這種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家長要考慮到老師在開會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個別家長過多地接觸。家長會上,老師以一對多,如果家長個個都進行個別交流根本不現(xiàn)實。因此,家長最好在家長會的前一周內(nèi)與老師溝通,那時老師應該會有充分的時間幫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而家長也會準確掌握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梢杂袝r間把孩子在家及在學校的情況做以對比,及時調(diào)整。
其次,就方式來說,家長會只是家長與老師間多種溝通方式中的一種。如果想及時了解、糾正孩子的問題,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但千萬不可對老師“避而不見”。當然,面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在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短信是個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E-mail等形式來聯(lián)系。
再次,就主題來說,雙方交流時,家長最好讓老師了解自己孩子現(xiàn)在最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導,不要信馬由韁,抓啥說啥,一味啰啰嗦嗦、面面俱到,搞不好把老師也弄蒙了。家長與老師討論的范圍當然可以不只局限于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一定要有主題,讓老師明確家長所想、學生所需。家長應注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有哪些思想變化,學習是不是主動,方法是不是得當,思想是不是有波動,特別是針對青春期的孩子更應該在這些方面多關心孩子,而不是只關心孩子成績的高低。在與老師溝通時,要有的放矢。要知道,一次談話不可能解決所有難題,因此,最好主題清晰、目標明確,讓老師的工作也好有個抓手。孩子的學習成績源自于多個方面,例如孩子的行為、情緒、興趣、同學關系、思想品德修養(yǎng)、青春期心理等這些都是溝通的重點。將這些問題處理好,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不在話下。u/5937/archives/2009/200971152930.html
相鄰博客
- 家長會經(jīng)驗總結 [2009-07-02 19:05:00]
- 家長會經(jīng)驗介紹 [2009-07-02 19:08:00]
- 為后進生創(chuàng)造一方精神家園 [2009-07-21 14:37:00]
- 后進生的特點及轉(zhuǎn)化 [2009-07-21 14:3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