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界,它們都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這種沖突,有的是孩子一長大就離開父母,從此互不干擾,矛盾自然消失。有的是到了青春期,仍然留在族群里,但必須服從家長,直到有一天它強壯到再也不能屈尊,要么分群,要么篡位,以決斗的方式分出勝負。
人類社會比較復雜,兩代人同居的時間太長,做父母的既希望孩子獨立,又希望他們永遠處于自己的支配之下,這怎么可能呢?實際上,每一個家庭都在進行這樣的戰(zhàn)爭,只不過戰(zhàn)爭的形式有的溫和,有的粗暴,戰(zhàn)爭的結果也各不相同罷了。
時代在前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價值觀,文化氛圍也不同,而孩子是新時代的代表,父母則意味著過去。
兩代人之間,即使在感情上親密無間,也會存在價值觀上的沖突,父母的許多教誨,在父母看來都是真理,在孩子眼里卻是落伍的,是陳舊和老土的代名詞。他瞧不起老一輩的觀念,卻又不得不接受,內(nèi)心的抗拒油然而生。
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待孩子的問題,而且我們的表達方式也讓孩子難以接受。曾經(jīng)在水果攤前聽到兩個女攤主閑聊,一個抱怨說,上初中的兒子學習不認真,每天都上網(wǎng),問他還不耐煩,沒法管。另一個問她,孩子上網(wǎng)都在做什么,她回答說:“誰知道呢,我又不懂!”我想,在這樣的狀況下,她是不可能就上網(wǎng)的問題和兒子好好交流的,在兒子眼里,你就是個什么都不懂的人,你有什么資格教訓他?
要達到兩代人的和諧,不僅需要理解和寬容,也需要父母與時俱進。有時候,我們幾十年人生經(jīng)驗的積累,那都是真正寶貴的東西,只需要換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可以為孩子所接受。
那些在各個網(wǎng)吧尋找自己的孩子,或者千方百計監(jiān)視孩子,非要把孩子拉回所謂的正常軌道的父母,沒有一個會成功。因為雙方已經(jīng)成為戰(zhàn)爭態(tài)勢,你要想戰(zhàn)勝他,除非他滅亡。但無論以體力、時間還是精神上的頑強來說,父母都不是孩子的對手,最終失敗的都是大人。這場戰(zhàn)爭所爭奪的東西是孩子的心,心本是屬于孩子的,大人去爭奪,無異于侵略,短期內(nèi)可能占領土地,打勝幾個戰(zhàn)役,但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侵略者很難熬過原主人。
很多年輕時關系緊張的父子或母子,到老年趨于融洽,因為父母隨著體力的衰退和經(jīng)濟收入、社會地位的下降,不得不放棄自己對孩子的支配,在家庭中變得隨和而寬容了,孩子則隨著閱歷的增加,尤其是自己也做了父母,對上一輩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又由于實際上取得了家庭的支配權,兩代人之間的力量平衡重新確立,對抗減弱,達到了相對和平。
父母對孩子往往過度干預,一方面是出于對孩子的愛和所謂的責任心,另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自以為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猶如一場曠日持久的拉力賽,父母總希望將孩子塑造成自己認為應該成為的那種人,而孩子卻希望成為自己愿意成為的人,如果雙方的愿望是一致的,那么孩子和父母就如同戰(zhàn)友,形成合力。如果相反,則相互對抗、消耗,兩敗俱傷。
只有目標一致才會雙贏,如果不一致,干預越多失敗越大。http://www.hnjtjyw.com/456/html/?5136.html
相鄰博客
- 家長學校: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2009-08-14 13:46:00]
- 家長學校:讓寶寶從小自信的28個方法 [2009-08-15 17:28:00]
- 家長學校:23條育兒法則聰明父母必知 [2009-08-15 17:31:00]
- 家長學校:中國人疼孩子的十大法則 [2009-08-15 17:3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