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這話用到今天來解釋,可以理解為,為人父母,不僅要生育孩子,更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天職。但有的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自己只管生,不管教。孩子在學校成績不好,家長往往認為是學校教得不好。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根本顧不上過問孩子的學習,有的雖然也開學校的家長會,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績欠佳,但并沒真正當回事。
我們覺得,孩子在學校一時受到挫折是正常的事,關(guān)鍵是家長要真正重視,幫助他分析原因,樹立信心。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有所側(cè)重。學校是有計劃的系統(tǒng)教育,家長可起到拾遺補缺、查缺補漏的作用。孩子哪方面差,就重點補哪方面。同時,學校側(cè)重知識的傳授,而家長應(yīng)側(cè)重思想的幫助,如果說前者是硬件的話,后者應(yīng)該是軟件,是一種輔助性的,但這種輔助又必不可少。
南南在小學時,成績不成問題,主要是與同學關(guān)系搞不大好,我們就側(cè)重對她進行思想教育,幫她分析原因,教她應(yīng)與同學和睦相處,有時還要相互將就。由于涉及到她的切身利益,她很聽得進。這種教育不是打罵。有的家長太著急,孩子成績不好,或聽不進大人的話,就出言教訓,甚至拳腳相加。應(yīng)該說,這起不到絲毫積極作用,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情緒。家長要把孩子當朋友,和他平等對話,讓他覺得你是在幫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不是嘲諷、挖苦、冷言冷語,這樣,他就會積極配合,主動和家長談學校的事情,同學間的事情。在交談中,思想問題也就慢慢解決了。
當然,我們對南南也有過不耐心的時候,我還打過南南數(shù)次,爸爸則對她兇過,吼過,但總體來說比較平和,南南也聽得進去。我們對南南打罵、吼,主要不是因為學習,而是因為其他。比如她一邊吃飯一邊看書,這邊等著洗碗、收拾桌子,她卻不著急。有時是她丟了紅領(lǐng)巾、小黃帽或別的東西等。
南南進了少兒班,就倒了過來——思想問題由學校解決了,成績卻有點跟不上,我們才在家里給她補課。這就是說,家長要針對孩子當時的實際需要,缺什么補什么,這就要因人而異,而時而異。之所以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可缺少,就是因為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最清楚這一階段孩子最需要什么幫助。而學校,即使是再負責的學校和老師,也不能做到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了解。因此,家長的配合就必不可少。
(1)、成績差點不要急于請家教,父母幫助更有效
孩子成績差點不要急于請家教,大人可以幫助他學習。許多家長認為自己知識水平不夠,幫不了孩子,其實,家長幫孩子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不是給他講解難題,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重點在于“陪”,起輔助作用。有大人在旁邊,給他一種力量,特別是在孩子小學階段
有的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很著急,就急忙給孩子請家教。如果請的是所在學校老師,孩子在學校都學不好,在家里也未必就能學好。報上曾經(jīng)有報道,說有的老師為了當家教掙錢,故意在課堂上不充分講授;如果請的是別的老師,則可能不了解孩子哪方面差,不太好下手。
最了解孩子的應(yīng)該是家長。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幾乎所有家長都可以充當家教老師的角色。最關(guān)鍵的是要有耐心。家長的幫助應(yīng)該著眼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因為最終是孩子在學,要調(diào)動他的積極性、能動性,讓他的腦筋轉(zhuǎn)起來。最好教給他一種學習的方法,讓他今后能自學。因為到了中學以后,家長往往就使不上勁了。即使許多家長是大學畢業(yè),但隨著知識的更新,對于現(xiàn)在的課本還是有許多不懂之處。但并不是說家長就無法幫助孩子了。家長不懂不要緊,可以以“陪讀”的方式輔助其學習。特別是如果孩子沒經(jīng)過小學的自學訓練,家長就只能采取這樣的辦法來幫助他。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坐在孩子旁邊,幫助她分析例題或試題(最少也可念念題),既給她一種力量,也給她一定壓力。此外,要給她布置一定任務(wù),到時抽查。家長的輔導,其實是一種“陪讀”,相當于給孩子做了伴,由于大家都讀過這些題,雙方可能有共同語言,如果第二天家長再問起來,起碼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對他的大腦再進行刺激,加深了記憶。
相鄰博客
- 家長學校:做孩子人生路上引路人 [2009-08-28 07:32:00]
- 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2) [2009-11-07 22:04:00]
- 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3) [2009-11-07 22:05:00]
- 家長的作用不可替代(2) [2009-11-07 22:0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