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老師很反感,家長該怎么樣和教師溝通 |
賈國明 發(fā)表于 2008-3-14 11:35:00 |
我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太好,老師總是抓住孩子的一些小問題不放,進行體罰,用過激的言語批評.孩子接受不了,每天偷偷的哭,上課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而且在同學也很沒面子,抬不起頭來.我很苦惱.
回答:我們先分析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可能的原因: 一、孩子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老師沒有讓孩子當小干部,沒有給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務,甚至在課堂上很少提問他,或者老師跟某個孩子從來沒有交談過。 二、孩子對某科的學習缺乏興趣,成績不好,即使老師沒有對孩子批評、責備,孩子自認為學習不好,老師不會喜歡自己,于是對老師缺乏感情。 三、因為紀律問題或個別錯誤受到老師的批評過多、過于嚴厲。受到太多、太嚴厲批評的孩子,在老師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體驗,造成感情上的隔閡。 四、被老師冤枉過,老師又沒有認真承認自己的失誤。老師教育、批評學生時,難免出現(xiàn)錯誤,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懷,產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緒,與老師感情疏遠。
要解決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問題,必須分析具體原因是什么,找準了原因,再思考解決措施。從分析中往往發(fā)現(xiàn)老師應承擔一定責任,而我們家長又不便于直接給老師提出意見,要求老師改變變教育行為。家長應該采取加強溝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礎的方法。
對孩子認真進行尊師教育。
學生必須尊敬老師,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教師也是人,難免有缺點、有錯誤,如果因為教師工作中有缺點、有錯誤就不尊敬,那是不對的。最忌諱家長站在狹隘的立場,對老師評頭論足,陷入失敗的誤區(qū)。一旦家長對教師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難的。在教育孩子尊敬老師之前,家長應該先檢查一下自己的態(tài)度,如有不當,先行調整。
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流傳著許許多多尊師的故事。家長可以找這方面的材料給孩子看,或者講給孩子聽。如果家長能講講自己尊師的故事更好。有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學、中學時代的老師,肯定是很好的尊師教育。
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通過其他渠道(如老師、同學),了解孩子不喜歡的老師的情況,特別要了解一些這些老師可敬的事實,這會對孩子的感情變化起催化劑的作用。
到學校跟老師交談,請老師給孩子成功的機會。
孩子不喜歡哪位老師,家長先主動與這位老師溝通,以尊敬、虛心的態(tài)度,傾聽老師的話,包括批評孩子、甚至批評自己的話。家長這樣做,會促使老師自省。當老師態(tài)度平和之后,家長跟孩子一起請教老師,當面分析孩子的優(yōu)點與不足。要孩子表態(tài)好好聽老師教導,好好聽課,認真完成作業(yè)。孩子真的有所進步,老師可能表揚他,也可能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xiàn)的機會,這就會使孩子與老師之間由疏遠逐漸親近起來。當然,家長也可以在給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請求老師在課堂上或課下給孩子一定的表現(xiàn)機會,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指導孩子主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
教師節(jié)或元旦、春節(jié),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制作小紀念品贈給老師。老師有困難或身體不適,主動關心老師,詢問能否幫助老師做什么事情。
還可以幾個同學一起利用節(jié)假日去看望老師,跟老師交談,聽老師的教誨。
指導孩子給老師寫書面材料。
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膽怯,與老師面對面溝通心理發(fā)怵。這種情況,可以指導孩子以書面形式與老師交流。
要讓孩子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點,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師的前提下如實寫出來,向老師匯報,請求老師的指導、幫助。告訴孩子,不要忘記寫出自己的打算、措施。
這樣的內容,可以寫成單獨的書信,也可以寫在周記本、日記本里,請老師批閱。
如果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在教育言行中存在嚴重的問題,則應采取適當?shù)姆绞较驅W校領導反映。注意,態(tài)度要誠懇,內容要客觀。 |
本文由鐘紅娟收錄
本文鏈接網址: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54154/archives/2008/787627.shtml#myflower78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