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種子雖然早在嬰兒時期便萌芽,但同理心的培養(yǎng)卻必須依靠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潛移默化而來。
家庭顧問網的教育專家指出,由于孩子,生活經驗與社會認知能力有限,從“覺察”需求、“同理”需求、展現(xiàn)同理“行動”到內化成為孩子能力的一部份,特別需要大人一步步地引導與不斷地練習。
究竟怎么做,才能教養(yǎng)出有同理心的孩子呢?
6個鼓勵同理心的教養(yǎng)練習題
談到同理心的養(yǎng)成,金瑞芝教授特別提供爸媽,在生活中增進幼兒同理心能力的6個練習題。
1. 請多和孩子討論情緒和感覺
孩子必須先能辨識自己的情緒感受,才有可能「將心比心」,進一步覺察、接納和同理別人的情緒感受。而這樣的能力,必須透過在生活中反復地練習。
當孩子很開心時,你可以問問孩子:「你喜歡這樣玩,所以覺得好開心!對不對?」當孩子鬧脾氣時,請先同理孩子的情緒,再指出孩子不適宜和可以補償?shù)男袨椤1热纾骸肝抑滥悻F(xiàn)在很生氣。你可以跟妹妹說你不想跟她玩,但是不應該用力推她,她可能覺得很痛?,F(xiàn)在,你可以把積木借給妹妹玩,讓她不要那么傷心?!购⒆訉倪@些生活對話中,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也能學習解決問題和體諒別人的方式。
2. 實時回應,讓孩子有被同理的感覺
當爸媽可以實時、適當?shù)貪M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會感覺被重視,也會主動地去注意別人所傳遞出來的「需求訊號」。
剛上完班,正在廚房里忙著料理晚餐,孩子卻硬纏著你陪他玩時,與其氣急敗壞的打罵小孩,建議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想要我陪你玩,但是媽媽現(xiàn)在要煮飯,請你先等一下!」然后再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作安撫。通常,孩子并不是無法理解媽媽的忙碌,只是需要多些引導。當你說出孩子的心情,他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受,也會逐漸學到如何同理他人。
3. 以身作則,作孩子最佳的同理心典范
家庭顧問網教育專家特別提醒說:「再多的口頭訓誡,都不及爸媽以身示范同理行為來得有效?!共徽撌怯H友或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生活中隨處都有展現(xiàn)同理心的時機。比如:當孩子跌倒時,你幫他貼上Ok繃;換你切菜受傷時,孩子也會幫你溫柔地貼上Ok繃。孩子跟在你身后,不論你讓座給老人或孕婦、或是幫問路的人指點迷津,透過你的示范和說明,孩子會觀察到你的一言一行,并從中學習到同理助人的行為。
4. 讓孩子成為小幫手,練習同理心
當你給孩子一些任務,他會很樂意當小幫手。在幫忙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別人的需要,也會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給予最適當?shù)膮f(xié)助。
比如:幫睡在沙發(fā)上的爸爸蓋被子時,你可以先提醒孩子說:「你看,爸爸在沙發(fā)上睡著了。他會著涼喔!請你拿小被子幫爸爸蓋上?!箯哪愕奶嵝阎?,孩子會了解沒蓋棉被的爸爸可能會太冷,于是會更積極地以行動解決爸爸的需要。
如果家中有種花或養(yǎng)寵物,你可以請孩子幫快枯萎的花澆水、幫小狗換水、加飼料,這些動作,都能讓孩子從照顧小生命中學習體會別人的感受,水量該澆多少、以及對待小狗的方式,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
5. 從扮演游戲中,學習同理不同角色
角色扮演是小小孩體驗他人感受的最好方式。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醫(yī)生和病人的扮演游戲,讓孩子當醫(yī)生,轉化自己生病不舒服的經驗,在對話中,同理病人并提出提醒。你也可以跟孩子互換角色,你當小孩,讓孩子扮演爸爸或媽媽,請孩子打掃家里、說故事給你聽、或帶你去公園玩。在孩子努力扮演小媽媽、小爸爸角色的同時,會發(fā)現(xiàn)爸媽的忙碌。當孩子了解當大人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后,也會試著體諒你或主動幫忙你。
6. 與友伴互動,學習同理與互助
同理心的養(yǎng)成必須從人與人的互動開始,因此,還沒上學的孩子,建議可多帶他到公園玩,進行機會教育。比如當孩子亂丟沙子時,爸媽可提醒孩子注意其它孩子的安全,你也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公園里其它大孩子的助人行為,這些良好的人際互動,都會經過模仿而內化在孩子的心里。
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誰在學校最受歡迎?為什么他會那么受歡迎?除了幫孩子整理出值得模仿的友伴榜樣,你還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里練習同理行為,和你分享關懷與助人的滿足感。
小心!別打壓孩子養(yǎng)成同理心的機會
在生活中,除了鼓勵爸媽多與孩子練習覺察和同理別人的感受,家庭顧問網教育專家也特別提醒爸媽,應留意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不要無意間打壓了孩子養(yǎng)成同理心的機會。
響應孩子情緒的態(tài)度,不要過與不及
能覺察對方的情緒是展現(xiàn)同理心的第一步。在溫暖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會因為擁有滿滿的愛,所以更能去同理別人也需要關懷的想法;但在獨裁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表達感受的機會通常會被嚴厲地打壓,比如哭泣時被爸媽斥責:「不許哭?有什么好哭的?」金瑞芝教授指出,這樣的孩子,對于自我情緒和感受的覺察力通常較低。一旦他將爸媽對情緒表現(xiàn)的「價值判斷」套用在別人身上,也就無法同理他人的感受。
過于嚴厲會造成反效果,但忽略的態(tài)度,對培養(yǎng)同理心也是有害的。有些爸媽因為本身不善表達或處理情緒,所以對孩子的情緒便假裝「視而不見」,讓孩子以為根本沒人在乎他;有些爸媽響應孩子情緒的態(tài)度則是「忽冷忽熱」,易讓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表達產生懷疑。久而久之,孩子除了會隱藏自己的感受,缺乏表達情感的動機與信心,也會成為一個漠視別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的人。
莫以賄賂或強迫方式,讓孩子表現(xiàn)同理行為
有些爸媽會以獎品鼓勵孩子表現(xiàn)同理行為,但根據(jù)研究調查,一旦沒有獎品,孩子的同理行為便會消失無蹤。因為真正的同理心必須來自「感同身受」,它所激發(fā)的良善行為應是不求回報的。金瑞芝教授提醒爸媽,最好的作法是幫孩子把同理行為細膩地說出來,比如:「你真仔細!能看見他的手受傷了,幫他先把門打開?!乖俳o孩子一個擁抱當作鼓勵。這樣一來,孩子便能從你的反應中學到,這樣的行為是好的、是被肯定的。
此外,有些爸媽因為愛面子,在不熟悉的朋友或長輩面前,會強迫孩子展現(xiàn)助人的行為。若孩子并未形成同理的感覺、爸媽又未加以說明,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同理的壓力;特別是天生氣質較內向害羞的孩子,面對不熟的人,他們會需要較多時間,才能順利展現(xiàn)同理的行為。
能夠被人理解的心情是幸福的;擁有同理能力的人則是快樂的!只要爸媽從滿足孩子的需求開始,營造愛與關懷的家庭氣氛,并且在生活中隨時引導孩子,他就能在被理解與接納的同時,獲得同理的能力,也能學會用柔軟的心來看待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個人。當孩子能自動自發(fā)地去關懷與幫助別人時,別忘了給他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個愛的擁抱,讓同理心在小小的心中,穩(wěn)穩(wěn)地生根、長大!
出處:www.edujt.com 作者:adm
范紅娥搜集
相鄰博客
- 幫助孩子發(fā)展精細的動作能力 [2010-09-18 16:29:00]
- 幫助孩子發(fā)展精細的動作能力 [2010-09-18 17:02:00]
- 轉 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際高手(圖) [2010-09-18 22: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