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苛刻 三女生出走凸現(xiàn)農村家庭教育誤區(qū)
梁 林
父母不注意與孩子溝通+打罵孩子+施加過重壓力=逼迫孩子離家出走。4月19日上午,南陽市宛城區(qū)黃臺崗鎮(zhèn)包營小學校長包漢成,以該校剛剛發(fā)生的三名女學生出走事件為例,向記者分析了當前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隱患與誤區(qū)。
據包漢成講,4月15日,該校3名學生結伴離家出走,學校聞訊后,立即幫助學生家長尋找。17日早上,包漢成在南新路上看到三名女孩站在路邊又冷又餓,遂上前詢問。在校長面前,三名女孩不禁痛哭失聲。她們跟隨包漢成回到學校,講述了出走經歷:15日14時,3人帶著20元錢決定外出流浪,到新野縣城后,錢被花光了,白天3人在縣城內流浪,餓極了只好吃樹上的槐花,到餐館求職,因為年紀太小沒有餐館要,晚上只能在馬路邊露宿。16日,一位好心的司機將她們捎到黃臺崗鎮(zhèn)一帶,三人躊躇著不敢回家,恰好被包漢成找到。
“我媽脾氣很壞,動不動就打罵我”、“父母從沒有給過我好臉色,和同學玩兒還得他們同意,否則就不讓出門”、“父母要求苛刻,學習壓力太大,不想待在家中”,三名女生道出的出走原因讓包漢成揪緊了心。在長期的農村教學、管理實踐中,他注意到:大多數農村學生離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他分析說,學生接受新生事物快,思維活躍、敏捷,但又單純幼稚,需要家長和社會精心呵護、引導。而不少家長至今仍把培養(yǎng)孩子單一理解為給吃、給穿、給錢,忽略了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家長平時很少考慮孩子想些什么,愛做什么,煩惱什么等,久之,滋生代溝。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可能成為孩子出走的導火索。他呼吁廣大家長:要經常抽出時間與自己的孩子談心交流,給孩子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來源:南洋日報)
相鄰博客
- 改變“窩里橫” [2008-05-23 00:12:00]
- 農村初中學生青春期教育初探(轉) [2008-05-23 21:33:00]
- 引你走出青春期的心理誤區(qū)(轉) [2008-05-23 22:51:00]
- 家庭教育九大誤區(qū) [2008-05-23 23: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