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爛的臍帶”抵消成長動力凸現(xiàn)家庭教育誤區(qū)
兒子高三了,期中考試3門不及格,可仍癡迷在電腦前激戰(zhàn),人生關口了,竟一點都不思進取!
也曾苦口婆心,也曾拳腳相加,可孩子對前途無動于衷,屬于“針扎不進,水潑不透”。
“你要是考不上大學怎么辦呀?”
“去死!”全家所有的念叨戛然而止。
記者在接到康先生的電話前,也聽到很多家長的反映,孩子學習沒欲望上進沒動力,動不動就說沒勁!“我們之間只剩下經濟關系了”。
腐爛的臍帶攔住了孩子上進的路?
在深圳一大公司任總裁的康先生對兒子從幼年到高中的教育充滿了批判精神?!芭畠阂獘绅B(yǎng)兒子要苦養(yǎng)”,可從小到大,兒子要什么有什么,卻總號稱自己“很憂郁”。父親覺得這就是“欠揍”。
孩子總是要挾,不讓玩游戲課本就一個字不看,所以在大學任教的母親甚至在今年暑假瞞著丈夫專程到日本買了最新款的PS游戲機,希望孩子能多看看書。
康先生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兒子小康不肯吃大閘蟹,忙著玩游戲。奶奶將蟹肉剝好,一口一口喂在小康嘴里。奶奶
有一種“腐爛的臍帶理論”,認為如果不能讓孩子盡早建立其對自己的責任感,家長的照顧反而會適得其反,變成兩代或者三代人共同的痛苦。這種理論把父母兒女之間矛盾的關系,比作一根即將腐爛的臍帶,讓人厭惡,卻無法割斷。
一所民辦高校的劉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學校的迎新晚會場面“蔚為壯觀”——學生們擠在前排高高舉著當季最新潮的手機、數(shù)碼設備啪啪拍攝,就像“最新款數(shù)碼設備的展示會”。該民辦高校最大問題是學生進校時心情郁悶,認為自己是高考的失敗者,但學生們家庭背景普遍不錯,電子產品更新頻率極高,劉老師感嘆,崽賣爺田,“他們用父母的錢真是不心疼”。據(jù)了解,該校本科學費一學年1.3萬元,專科也要7500元。
劉女士是一個娛樂城的老板、女強人,女兒大學畢業(yè)后就是不工作,整天游手好閑揮霍無度,劉女士難免數(shù)落閨女。這常常招來孩子瘋狂地喊叫:“你的錢都是臟的,你有什么資格教訓我?”媽媽很傷心,你嫌棄我的錢就更該獨立了呀??膳畠骸半x家出走”才兩個小時,就趕快偷偷回家了,因為“怕媽媽不給錢了”。
“只要是正經事,干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干什么都煩?!睏钆坑X得永遠不能理解兒子就喜歡買耐克運動鞋,都10雙了,還要呢!她告訴記者,有一次她罵孩子的時候說:“你全身上下打滿了對勾(耐克品牌的識別標志),怎么考卷上都是叉子?!”
“您不覺得你對孩子太刻薄了?”記者問。“哼!他不勤奮學習努力上進,沒有競爭力,還有臉要民主自由嗎?”
家長把矛頭直指網(wǎng)絡游戲,孩子從不與家長交流,容易歇斯底里。女孩對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多半是哭和笑兩個表情,而男生則只有冷漠和鄙夷。
記者發(fā)現(xiàn),這類家長都屬于自我要求極高,事業(yè)有成的群體,都曾對孩子寄予了厚望,但現(xiàn)在充滿絕望。他們對孩子不惜冷嘲熱諷惡言惡語——“要么你給社會下跪,要么社會給你下跪。你不會有工作的,到我們公司連個搬運工都不配!”
讓孩子吃苦 家長病急亂投醫(yī)
小約翰到5歲還不會說話。有一天他突然對媽媽說:今晚的湯涼了。父母大驚,你會說話啦!小約翰無奈地嘟囔一句:在此之前你們把什么都準備好了,我還有什么必要說話?
這是康先生說的一個西方幽默。所以他堅持,孩子在成長過程一定要吃苦?!翱稍趺醋屗钥啵孔屛液退麐層X得很困惑?!?/span>
當然,大多素質較高的家長都像康先生一樣將孩子沒有上進動力歸罪于“沒吃過苦”。
不少家長選擇了出國這一途徑,這樣父母鞭長莫及,孩子只能發(fā)奮圖強,開始懂事。這對很多孩子確實有用。可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留學垃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父親告訴記者,他將兒子送到澳大利亞,每年給他相當于50萬元人民幣的澳元。去年,兒子回來,什么學歷也沒混到手,父親趕緊給他聯(lián)系民辦大學??蓭讉€星期下來,家人發(fā)現(xiàn)兒子身體虛弱,臉色蒼白,反復盤問之下才知道,兒子為還賭債,竟然在國外“把一個腎賣了”!
全家的心都被撕裂了,20歲的年輕人身高1.
“我們這一代人反抗父母就離家出走,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喜歡甘當寄生蟲的消極抵抗?”劉女士問記者。
北京海淀區(qū)某小學的凌老師則把年輕人、大學生、中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歸咎于幼年習德的養(yǎng)成。她曾經看見一個學生在教室外打手機,一邊哭一邊聲討家長——為什么沒給我裝語文作業(yè)?“他們把自己的好勝心建立在父母幫助的基礎上,失敗了是父母的錯,成功了是自己獨享。這樣對孩子的未來只有害處?!?/span>
她覺得,生硬地讓孩子去吃苦,不如讓他們處理好自己手頭的事,一步步學會自己穿衣服、整理書包、解決人際關系,然后建立起獨立的意志力和思考力,高三時、大學畢業(yè)時就不會讓家長措手不及。
“對接受秩序和規(guī)范進行抵制是人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睆娜毡玖魧W回來的北京十五中校長邰亞臣告訴記者,他接觸的日本韓國中學生提到學習多半也有畏難情緒?!昂⒆觽兩顔握{、欲望降低,在嚴格的考試制度下,即使是我們學校這樣的市重點,真正愛學習愛研究的孩子也是鳳毛麟角。”他組織了午間音樂會、詩歌節(jié),希望學生應試的同時,在最黃金的中學時代體味到學校生活的浪漫。
他認為,家長、老師不要動輒把孩子不求上進的責任推給網(wǎng)絡成癮?!拔覀兛梢杂酶鞣N活動和節(jié)目,來占據(jù)孩子的時間,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有成就感和幸福感,那么他自然會找到自己的動力?!?/span>
社會和家長對富裕都準備不足?
事實上,記者發(fā)現(xiàn),深陷苦惱的劉女士、康先生等家長,自身的行為和價值觀也有矛盾之處。比如,這些50歲上下的家長們都屬于白手起家型,小時候吃苦受窮,后來去兵團、下鄉(xiāng)、當工人,都是從底層干起的。而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觀都保持著受“老一代人正統(tǒng)教育”的明顯痕跡。但是,在具體對待兒女的時候,他們又都承認“總是在物質上盡量滿足他們”,理由是“總不能讓他們像我們當年一樣吧”。這些父母,教育觀念還停留在過去,聽上去“很傳統(tǒng)”,而行為方式卻是極“現(xiàn)代的”,物質激勵是他們慣用的教子方法,而在精神上卻疏于鼓勵也缺少耐心。
邰亞臣校長指出,此問題其實有歷史背景。日本的國民性中,清貧思想和居安思危是一條主線,他拜訪的富翁家庭沒有極盡奢華的。他以十五中為例,“我們的硬件遠遠強于日本的中學,但他們城市和偏僻鄉(xiāng)村的教學設備水平沒什么差別,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而硬件好了,培養(yǎng)的學生是否就必然強呢?同時,我們的家長也對富裕生活準備不足,導致家庭教育出現(xiàn)問題。”
其實,社會學家早已分析出,現(xiàn)階段,很多成人還無法適應急速轉型的社會。從物質極度匱乏到極大豐富,他們本身陷入惶惑中。而這種矛盾反射在他們的孩子們身上,就成了一連串的“教育問題”。
想做一件事就能找到一個辦法,不想做一件事就能找到一個借口。這是邰亞臣的座右銘,他希望這些家長也想想:孩子不爭氣,到底是誰的責任? (記者 王磊)
相鄰博客
- 大學生“感恩調查”發(fā)現(xiàn):感恩意識普遍存誤區(qū) [2008-06-09 21:27:00]
- 走出家庭教育誤區(qū),鑄造子女成功 [2008-06-09 21:32:00]
- 農村家庭教育常見誤區(qū)(轉) [2008-06-25 19:13:00]
- 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qū)(轉) [2008-06-25 19: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