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粘人依賴的根源在這兒
曾經(jīng)有篇文章談到,現(xiàn)在年輕人有個共同缺點,就是精神氣質(zhì)上的依賴性,其癥結(jié)在于他們從孩提時代起,方方面面一直受到家長照顧,并將之視為理所當然,成人后也很難從中擺脫出來。乍讀起來好象有點危言聳聽,但在我們的采訪中,這樣的個案卻歷歷在目。無論是富?;虿桓辉5募彝?,那些愛子心切的家長,往往是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的締造者。
家長是生活老手,處理事務(wù)效率高。處理一件事情時,往往是孩子還沒注意到,他們已經(jīng)注意到了,孩子還沒做,他們已搶先做完了。本來孩子天生就有等待、依賴的心理,這樣一來,孩子的雙手,甚至思考都在等待、觀望中被剝奪了動的權(quán)利,徹底閑置著了。當習慣成為自然,孩子變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家長反而膛目結(jié)舌:怎會是這個樣子?
然而,依賴又是每個孩子必經(jīng)的階段。為人父母,如果孩子對您一點都不依賴,您又會作何感想?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家長對孩子也有一種情感上的依賴,那是對孩子依賴自己的一種期待,一種與孩子血肉相連的情結(jié)的宣泄。問題的關(guān)鍵是,家長如何掌握孩子依賴和自立的尺度。比如2歲前的孩子,一方面他想獨立自主,不愿家長對他的行動加以干預(yù),一方面又特別依賴,需要家長的撫愛和關(guān)注。這個時期,家長既要鼓勵、鍛煉他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又要適當滿足他的依賴之情,穩(wěn)定他的情緒,使他更大膽地走向獨立。
孩子依賴性的產(chǎn)生應(yīng)該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下面的個案只是以我們采訪的事例來直觀分類。無論這里面有沒有您和孩子的身影,我們都應(yīng)該明白:孩子自信心強,往往就能成為個性獨立自主的人。
案例1功能退化型依賴的愛愛(女,5歲半)
李鳳儀(幼兒園老師):愛愛家庭經(jīng)濟條件很好,她是一直由小保姆帶大的。這孩子最令人頭疼的是咀嚼能力不好,愛吃流質(zhì)食物。入園時每天帶著沖好的奶粉、粥、湯、糊等食物,而且還要老師喂。雖然她父母知道這樣不好,但又擔心她營養(yǎng)不良,完全把改造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了。
記者: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大班了,情況還會這樣嗎?
李鳳儀:經(jīng)過調(diào)整,孩子現(xiàn)在也能吃幼兒園的米飯了,但是否吃還要看當天菜式是否合口味,而且吃得相當慢,對一些較硬的如瓜果等食物,只會用門牙啃咬而不懂得咀嚼。
記者:孩子在生活和其他方面依賴性強嗎?
李鳳儀:據(jù)她媽媽反映,她在家很少動手,比如她喜歡喝的奶,若是放在她面前,她會自己拿來喝,如果稍微放遠一些,媽媽和保姆又都不在,她干脆就不喝了。這種懶散也表現(xiàn)在愛愛的學習上,她幾乎不愿意動腦想問題。比如上算術(shù)課,她一見到題目,連想都不想,就馬上說不懂,讓我告訴她答案。
記者:愛愛在家里對什么人最依賴?
李鳳儀:孩子對小保姆最依賴,其次是媽媽。平時放學一見到保姆來接,還未出園門,就馬上說累,把書包遞給保姆拿。
記者:在生活和學習上依賴性這么強,她的學習態(tài)度會好嗎?
李鳳儀:愛愛在不用動手、動腦的游戲活動中依賴性較弱,但動作反應(yīng)很慢。她的表現(xiàn)欲較弱,對于自己唱得好的歌愿意進行表演,但也要老師不斷地鼓動才行。
記者:依賴性強的孩子都愛發(fā)脾氣,愛愛經(jīng)常發(fā)脾氣嗎?
李鳳儀:在家比較多,多是對媽媽和保姆討價還價和撒嬌。比如每天早上她都賴在床上,必須要聽到動畫片的音樂才起床,刷牙和洗臉都是媽媽或保姆代勞的。
王曉春分析:
愛愛是功能退化型依賴。愛愛的家長嚴重缺乏教育知識,沒意識到這是典型的溺愛。愛愛這樣的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有“下人”代勞,她的行動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根本用不上,久而久之就退化、銹住了。如此發(fā)展下去是非常危險的,到了小學,學校是不能忍受這種“家庭教育不合格產(chǎn)品”的,學校不是“享?!钡牡胤?,該怎么要求還會怎么要求。于是這孩子就會受到極大的挫折,最大的可能是她會拒絕上學,退回家中去繼續(xù)“享?!保@就離“廢物”不遠了。
王曉春建議
1.急需教育家長,讓他們清醒過來,明白自己這樣做是在害孩子,要及時地懸崖勒馬。
2.辭退小保姆,或者換一個保姆,對新保姆講清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保姆不可以代勞。原來的保姆被孩子支使、欺負慣了,不換改變不了孩子的生活方式。
3.家長控制自己的感情,配合幼兒園,逐漸讓孩子學會干自己該干的事情(包括吃飯)。如果家長不變,孩子在幼兒園取得的進步就會被家長的溺愛抵消。
案例2情感依賴型的小葉(女,5歲半)
李鳳儀(幼兒園老師):小葉的家長是做服裝生意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經(jīng)濟條件很好,家里有一位殘疾的14歲哥哥,因而父母對她非常寵愛,把她當成是家里的希望。但父母生意忙,又要照顧哥哥,所以只好把她寄養(yǎng)在一位大學教授家,吃住全由教授負責,直到上幼兒園前才回家里住。由于孩子上幼兒園不斷哭鬧,她的家長只能把她在全托和日托班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記者:孩子哭鬧后會集中精神上課嗎?
李鳳儀:很難。孩子上課時依然心神不安,眼睛不停地看著窗外,說要等爸爸媽媽來接自己。有些孩子欺負她,她一般不敢吭聲,只是表情很委屈,很痛苦。這種情況讓家長很擔心她得憂郁癥。
記者:聽起來她只是情感依賴強些,她的生活能力怎么樣?
李鳳儀:可能她獨立生活的時間長,所以生活上依賴性并不強,生活基本能自理,而且很懂事。例如,媽媽讓她用“利是”錢買玩具,她不買,說要留給哥哥;媽媽給她買的零食,她也會留給哥哥??傮w來說,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強些,在幼兒園,小葉非常依賴她哭鬧時安慰她的那位老師。
記者:她什么時候自主性最強?
李鳳儀:她開心的時候自主性最強。她心情好的時候很活潑,會跟小朋友說很多話,告訴老師或小朋友她媽媽買了什么玩具給她,帶她去了什么地方等等,在這個時候她也很喜歡幫助別人,比如幫小朋友扣扣子等,會干得很出色。而且她的表現(xiàn)欲很強,尤其喜歡表演跳舞。
記者:她父母知道她的優(yōu)點嗎?
李鳳儀:這孩子實質(zhì)上挺講道理的,只是情感上過于依賴父母了。經(jīng)過我和她家長的溝通,他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王曉春分析
小葉的依賴像是情感型的依賴。這可能是從小把她寄養(yǎng)在別人家,得不到父母關(guān)愛造成的,也可能孩子天生個性就如此。我感覺這孩子的問題不大,過一段時間,情況可能就會好起來。
王曉春建議
1.現(xiàn)在這種情況,家長有三個選擇:日托;全托;繼續(xù)送她到教授家寄養(yǎng),在那里上幼兒園。選中一個之后,不要變來變?nèi)?,要堅持。孩子看到哭鬧也沒用,就會逐漸平靜下來。
2.家長首先要鎮(zhèn)靜和堅定,如果家長慌了,孩子就鬧得更厲害。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后,最好轉(zhuǎn)身就走,不要弄得生離死別似的,否則更會刺激孩子哭鬧。
3.無論采用哪種辦法,家長都要抽時間和她做游戲,講故事,聊聊天,要特別注意撫摸和擁抱孩子,這對穩(wěn)定她的情緒作用非常大。
4.建議幼兒園老師多給這孩子一點出風頭的機會,安排小朋友主動拉她玩,以轉(zhuǎn)移她想爸爸媽媽的注意力。
案例3專人依賴型的寶寶(男,3歲)
李安琪(親子俱樂部老師):孩子父親從事證券交易工作,媽媽是會計師。孩子目前由外婆專職帶,由于孩子體質(zhì)較弱,外婆對他的保護有些過度,媽媽則主張多讓孩子進行鍛煉,雙方在教育觀念上有矛盾。但由于父母都忙,所以帶孩子還是以外婆為主。
記者:隔代教育免不了孩子受寵,助長他的依賴性,他的依賴性表現(xiàn)在哪里?
李安琪: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寶寶都很依賴外婆。他已經(jīng)3歲了,跑得很快,但平時外婆大多是抱著他,不讓他自己走路。學習上他也同樣依賴外婆,比如玩撥珠游戲,他不肯自己撥,而是抓著外婆的手撥;玩跳躍游戲,他不愿跳,反而要求外婆跳。他還很愛對外婆發(fā)脾氣,稍有不順心就哭。
記者:孩子有沒有不拉著外婆一起從事的活動?
李安琪:他的表現(xiàn)欲比較強,數(shù)學概念很好,對唱歌和跳舞也很有興趣,愿意主動進行表演。
記者:對于孩子這種狀況,您作為早教機構(gòu)的老師,有沒有對他采取過干預(yù)措施呢?
李安琪:孩子還有個毛病就是睡眠不好,喜歡白天睡,晚上逛街。有時晚上12點仍讓父母開著車到街上兜風。后來我們與家長一起采取了干預(yù)措施:白天盡量讓豐富多彩的活動引起他的注意,讓他晚上正常睡覺。現(xiàn)在孩子正在慢慢轉(zhuǎn)變。
王曉春分析
所謂“專人型依賴”是指孩子專門欺負和依賴最疼愛自己的人,一看見這個人,毛病就全來了,自己什么事都不會干了。這種孩子的毛病主要是被家長寵的。像這個寶寶的毛病,肯定就是外婆寵的。隔輩人帶孩子比較容易發(fā)生這種情況。
在“專人型依賴”的人際關(guān)系中,實際上大人對孩子的情感依賴比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有過之無不及。這種家長,你不讓他溺愛孩子,他比孩子還難受。你跟他說道理,他明白,可是一見到孩子,他的理智就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是泛濫的情感了。
王曉春建議
1.最好把寶寶和外婆分開,不要讓外婆帶孩子了。這可能很困難,孩子不干,外婆更不干,但是恐怕這一步是躲不開的,因為別的辦法解決不了問題。
2.孩子母親最好想辦法自己帶孩子,和老師配合。如此,這孩子的問題不難解決。
3.對這個孩子的教育,幼兒園能起很大作用,如果孩子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在那里能更多地表現(xiàn)自我,他對家長的依賴就會減輕。
案例4自卑型依賴的中中(男,7歲)
洪老師(心理訓練機構(gòu)老師):中中的家長文化程度較低,爸爸是工人,媽媽是服務(wù)員。由于媽媽得了產(chǎn)后風,所以一直由奶奶帶大。從訓練那天起,我們就感覺到孩子的心理不安全感很重,訓練僅僅是一個小時,但只要見不到媽媽,他就哭。默默地飲泣,一句話不說,讓人感到不安。
記者: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這么大的心理壓力?
洪老師:家長說,其實家里并沒有對他施加什么壓力,不知他為何會這樣,令他們很頭疼。中中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學習成績較差。自理能力也很差,到現(xiàn)在還不會系鞋帶。白天一個人不敢在家,需要人陪伴。這樣一來,家長就不敢讓他和別的孩子交往,怕他和別人發(fā)生沖撞,會被人欺負。
記者:中中已經(jīng)讀一年級了,他依賴老師嗎?
洪老師:孩子對媽媽是最依賴的,只要看到媽媽在視線之內(nèi)就會很安定地做任何事情。但我覺得他同時也很依賴老師。有一次在訓練時,他突然哭起來。我問他為什么,他說我曾說過,如果他做得好會給他獎勵,當時我表揚他做得不錯,卻忘了給他獎勵,所以他就哭了。我連忙向他道歉,并補給他獎勵,他很開心。我感覺這孩子對別人的評價很敏感。
記者:中中表現(xiàn)最好的是什么?
洪老師:如果他媽媽在看他訓練,他會表現(xiàn)得很好,也會和陌生的小朋友玩得很默契,但他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欲,在很多事情上都顯得很自卑。不會對人發(fā)脾氣,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晚上的睡眠狀況非常不好。
王曉春分析
中中的依賴是自卑型依賴。從小的過度保護和封閉型管理使他十分膽怯。我估計他還會有語言障礙,這與奶奶的語言素養(yǎng)可能有關(guān)。奶奶如果只和孩子說一些“老太太語言”,或者很少和他交談,那他說話肯定上不得臺面,只好退縮。我還懷疑孩子爸爸或者媽媽對他有忽視或貶低的做法,只有疼愛,缺少鼓勵??傊?,這是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孩子。
王曉春建議
1.老師應(yīng)詳細了解中中的家庭教育情況。中中的家庭教育一定有些失誤是家長自己不曾覺察或者有意避開的—比如他們夫妻關(guān)系如何就值得研究。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夫妻關(guān)系不和諧,孩子就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2.教師應(yīng)爭取為孩子做“主心骨”。要多表揚他,像媽媽一樣對待他。如果他有一天變得看見老師就有安全感,局面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專家小結(jié):家長,您的熱情要降溫
孩子依賴性的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種,從以上的例子可以基本確定,孩子的依賴是有關(guān)成年人(家長、保姆)“越位”造成的。也就是說,大人過分熱心,做了很多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致使孩子習慣于支使別人而不習慣自己做事、想事,久而久之,喪失了想、做事的能力。
大人為什么會過分熱心呢?主要是不理智,以為包辦一切就是愛,以為孩子什么都不行,不如自己動手爽快,這種家長只有養(yǎng)育觀念沒有教育觀念,時間長了,孩子的依賴性就會愈演愈厲。
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這樣入手:
1.首先是轉(zhuǎn)變家長觀念,頭腦清醒了,“越位”的舉動就會減少。有的家長(特別是隔輩人)轉(zhuǎn)變觀念非常困難,或者明白了做不到,那就要考慮“隔離”,讓孩子離開他最愛支使的那個人。
2.給孩子“講道理”是沒有什么用處的,要的是行動。對一些依賴程度較深、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糾正時應(yīng)該有梯度,否則容易造成傷害。
3.幼兒園和學校老師能起很大作用,家長要注意與老師配合。
相鄰博客
- 有關(guān)安全教育的誤區(qū) [2008-09-20 20:32:00]
- 《解析現(xiàn)代家教的誤區(qū)》 [2008-09-20 20:36:00]
- 家教誤區(qū):教育投資并非一個錢字了得 [2008-09-20 20:41:00]
- 不要和特長教育較勁 [2008-09-20 20:4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