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剝奪孩子體驗失敗的權(quán)利
成功固然是每個人的理想,但失敗往往在成功到來之前反復(fù)地造訪,即使父母大包大攬,什么都替孩子做了,也不能保證孩子就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永遠不會犯錯誤,不會品嘗到失敗的痛苦。失敗也是一筆財富,盡情地讓孩子去體會失敗中的滋味,讓他們盡早接觸世間的真實形態(tài),父母所要做的,只是在孩子的背后默默地支持和鼓勵,理解和安慰。
某雜志刊登了一則小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在海邊的漁村里,有個漁人非常擅于捕魚,每次出海都滿載而歸,比村里的其他漁民要多捕百余條,于是他被村里的漁民尊為“漁王”。然而,他年老的時候卻陷入了苦惱,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shù)都很平庸。于是,他不斷向遇到的人訴苦:“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shù)這么好,為什么我的兒子卻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開始教他們捕魚的技術(shù),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wǎng)最容易捕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群……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我把多年來的捕魚經(jīng)驗全都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shù)竟然連普通漁民的兒子都趕不上?!币晃宦啡寺犃怂脑V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啊,為了讓他們學(xué)到一流的捕魚技術(shù),我盡己所能,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啊,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xué)。”
路人笑了,說:“這就是你的錯誤所在。你只傳授了他們技術(shù),但沒有給他們獲得教訓(xùn)的機會,對于一種技能來說,沒有教訓(xùn)與沒有經(jīng)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這則故事,雖說簡單,但意義深刻,尤其值得我們父母深思。故事中的漁王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正是目前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國的父母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無私的父母,只要是為了孩子,他們可以傾其所有,從金錢到物質(zhì),從時間到精力,凡是對孩子有利的或者孩子需要的,父母一定不遺余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按理說,在父母如此關(guān)愛和呵護下,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應(yīng)該是最棒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時下很多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像故事中漁王的兒子一樣,不僅平庸,甚至還不如普通漁民的孩子。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故事中路人與漁王的對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本質(zhì):“沒有給他們獲得教訓(xùn)的機會?!?/font>
由此,作為父母,必須要對失敗有正確的認識。
首先,失敗不可恥,也不可怕。不經(jīng)歷失敗就不能獲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父母過于心疼孩子,往往不讓孩子面對失敗,甚至?xí)押⒆拥氖】闯梢环N恥辱,這樣就剝奪了孩子體驗失敗的權(quán)利。
其次,失敗與成功同樣重要,孩子需要成功,也需要失敗。如果說成功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失敗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父母大多有這樣的體會,凡是跌倒過的地方,也總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所以,在生活中適當(dāng)?shù)刈尯⒆映惺芤稽c失敗的壓力是有好處的。父母可以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給孩子制造一些“人為”的失敗,當(dāng)然,父母給孩子的這種“人為”失敗不能太多,過多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后,父母要包容孩子的失敗。很多時候,孩子的失敗給父母心靈上帶來的沖擊,往往超過對孩子本身的沖擊。在這種情形下,很多父母不忍心看到孩子失敗,于是“拔刀相助”乃至“包辦代替”,表面上幫了孩子,實際卻奪走了孩子實踐的機會和體驗失敗的權(quán)利。所以,父母不僅不能“拔刀相助”“包辦代替”,還要相信孩子可以承受失敗的挫折,相信他們一定能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
在孩子遭遇失敗時,父母要用信任來鼓勵孩子,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是孩子超越失敗最大的動力。父母可以微笑著對孩子說:“這點挫折沒什么大不了,我相信你能行?!辈⒏嬖V孩子,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要經(jīng)歷失敗,勇敢的人要懂得從失敗中學(xué)習(xí),從失敗中吸取教訓(xùn),讓孩子明白失敗的價值,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向著成功不斷前進。(何銳敏搜集)
相鄰博客
- 為何要說“3歲看大,7歲看老?” [2009-12-06 15:51:00]
- 孩子“蛻變期”怎樣當(dāng)家長 [2009-12-06 16:29:00]
- 頑劣的兒童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 [2009-12-06 17:03:00]
- 孩子口若懸河家長頭疼不已 [2009-12-06 17: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