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
晨曦 主編 韓榮奎 王映輝 編著
《陳文:爸爸用一張地圖開啟了他的成功之圖》
一個孩子即使有再多的缺點,也會有與眾不同的閃光點。父母不要只注意孩子的毛病,而忽略孩子的亮點。如果疏忽了孩子的亮點,也許會因此而埋沒一個可造之才。
陳文:初一學生,貪玩,學習不用心,成績差。一次,父親從上海出差回來,拿回一張上海市的交通圖。陳文喜歡,不斷問:“哪里是外灘?”“明珠塔在什么地方?”因其姨媽住在上海,聽她說過這些地方,這下從地圖上找到了這些地方的位置,很興奮。爸爸發(fā)現(xiàn)后,就教他有關知識,告訴他學會看地圖的好處,進而又買來一些省市地圖,陳文很快記住了每個省會的名稱,聽廣播、看電視時,一聽到感興趣的地方,就在地圖上找它的位置。爸爸又買來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和地球儀。后來,陳文不僅關心地理位置,而且也關心各地的資源、礦藏、氣候、物產(chǎn)、……,從此也不貪玩,用心學習,成績不斷進步,后來考上一所師范大學地理系。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一次教訓遠勝過聆聽無數(shù)次的教誨?!?/span>
“會孩子寬容就是教會孩子融入社會,走向光明的人生。”
《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般來說,人類有三種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第一種是聽覺學習方式:主要通過“聽”來學習。
第二種是視覺學習方式:主要通過“看”來學習。
第三種是運動或者觸覺學習方式:主要通過身體運動或者觸覺來學習。
想象一下指導孩子去坐車的情形。我們可能用言語告訴孩子:“從這里向北走大約100米,左拐彎,一直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右拐彎,這往前走大約150米的地方,你會看到一家超市,你所乘坐的公共汽車站就在超市對面?!比绻⒆勇犕赀@番話后,馬上就明白,他就是一個聽覺學習者。如果他聽完這番話后大叫:“慢點,我都聽糊涂了,給我畫張圖吧。”這說明孩子很可能是個視覺學習者。如果孩子在聽說話時,不停地在房間里走動,用身體運動來“實踐”我們的指示,并借此記住我們描述的線路,那么,孩子很可能是個運動和觸覺學習者。
不過,并不是所以的孩子都只會用一種方式學習。有些人掌握信息的最佳方式是通過閱讀,有的孩子的最佳方式是通過聽,也有的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時的效果最好。
只有當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自身所采取的學習方式與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匹配的時候,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和學習效果。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表明:如果學習效率是100%,那么經(jīng)過一天就剩下60%左右;經(jīng)過兩天則剩下40%;到第三天就只記憶30%了,再以后的降低率就減慢,一個月以后仍記得20%左右。
也就是說,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
失敗綜合癥:軟硬不吃,對學習無動于衷,對評價不在乎。
原因:一、重復失敗的經(jīng)歷可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永遠也走不出失敗了。一次次失敗使孩子感到對生活、環(huán)境和學業(yè)無能為力,怎樣學習也無法改變命運,感到無助,因而放棄努力。
二、對成功和失敗的不正確歸因。認為失敗是由外部的、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
三、父母及教師的不良評價。如“苯”、“不如ΧΧΧ”等。
克服的方法:
一、幫助孩子處理可能的障礙。如基礎差,要查漏補缺。
二、將孩子置身于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找感興趣、易學的學科作為突破口,使其感受成功的樂趣和和自身的能力。
三、采取小步子前進的策略。達到一個小目標就是一次勝利,利用勝利的喜悅?cè)スタ舜竽繕恕?/span>
四、掌握積極的歸因模式。
“一個將失敗歸因于能力或任務困難的人,可能只有較低的期望,輕易放棄期望,或者將來選擇較低水平的追求。
一個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的人,可能下次較為努力。
因此,教導孩子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等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有助于保持孩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動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最終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五、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有“失敗綜合癥”的孩子往往認為,父母、老師把孩子本人同他的表現(xiàn)結果等同起來,自己成績不好,就毫無價值。
六、稱贊孩子的善良人品。
稱贊孩子的善良人品等于暗示:父母看重他,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要看人品。學習不好人品好同樣有價值,這樣,孩子就會在對自己肯定的同時更加努力。
七、保持對孩子的高期望。
高期望給孩子一種信任感,因而更加努力。
八、鼓勵孩子課外興趣。提高自信。
九、做一個“善于”評價的家長。鼓勵、培養(yǎng)自尊和自信心。重過程,不只看結果,用個人標準,不用集體標準。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