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能成功
作者:高非
哪怕您的孩子缺點再多,也不會達到李圣珍老師所收留的孩子的那種程度,可李圣珍老師可以讓這些被他們的父母和老師視為"不可救藥"的"壞孩子"、"差孩子"一個個變成了"乖孩子"、"好孩子",那么,您憑什么還對自己的孩子那么沒信心呢?
不一樣的母親李圣珍
李圣珍現(xiàn)年53歲,從教近30年,是北京通州二中的一位優(yōu)秀教師。經(jīng)她之手調(diào)教的學生已是桃李滿天下自不必說,最令人稱道的是她作為一位平凡的母親,所調(diào)教出來的一批特殊的兒女。她的兒子王遠,16歲即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20歲又以超群的成績考入亞洲著名學府--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經(jīng)她領(lǐng)養(yǎng)的50多名被他們的親生父母視為"無可救藥"的"問題孩子",如今大半已考入國內(nèi)重點大學,多位赴日本、歐美等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未成年的孩子,經(jīng)她手把手的調(diào)教,少則數(shù)月,多則一年,全部"脫胎換骨",由原來的被父母和老師評判為在教育方面已經(jīng)沒"希望"的"教育棄兒",變成了深受學校和家庭歡迎的位居全班前三名的"希望之星"。
不論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還是有健康障礙的兒童;不論是有品德障礙的未成年人,還是有心理障礙的青少年,只要來到李圣珍老師的家里,通通"藥到病除",個個都成為了文質(zhì)彬彬的"小天才"。盡管有些孩子不能親聆李老師的教誨,但只要得到她片言只語的點撥,或隔三岔五的指導,就如醍醐灌頂,好比久旱逢甘霖,立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給她寫信打電話而得到親自指導的遍布全國,有的一邊給她打電話一邊哭喊著,有的簡直是在苦苦地哀求,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甚至還有讓人羨慕的研究生,都把她當作了惟一的救命稻草,視她為親生母親。她點撥的數(shù)以千計的家長和孩子均受益匪淺,成千上萬的孩子視她為"再生父母"。
第一章 李圣珍老師就教育問題答記者20問
您為什么會想到要來教育這些連家長和老師都感到絕望的孩子?
▲我從1971年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已經(jīng)有30年的教齡了。我一直都教化學。在學校,我的教學方法、教育方法,以及做人的方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同事們、學生們都稱我是一個"口碑很好的人"。我和同事們相處得很愉快,對學生的教育也比較成功。尤其在我的兒子王遠1994年--當他16歲的時候,就考上了中國最負盛名的清華大學以后,我的鄰居、親戚、朋友們都認為我的教育,無論在學校和家里都算是成功的。于是,名氣就在小范圍里傳開了,家長們、同事們紛紛要把孩子送到我這里來。可以說,我今天做了數(shù)十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因緣巧合。我1994年接手的第一批學生現(xiàn)在都生活得不錯,有一個孩子現(xiàn)在在日本留學,有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了。還記得,那位現(xiàn)在在日本留學的孩子,當時人比較聰明,小學成績一直就很好,上中學后,由于父母工作較忙,對他疏于管理,到初中一年級上學期成績還湊合,結(jié)果到下學期就完全不行了,有五門功課不及格,只有語文一門得了61分。同時,他還迷上了電子游戲機,成天地瘋玩,還早戀。
父母沒有辦法,成績不好就給他找家教,孩子還是不好好學。據(jù)他媽媽講,在校大學生請過,普通教師也請過,最后沒辦法,還將海淀的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也請到了家里。招數(shù)都用盡了,結(jié)果孩子還是不爭氣,到初二考試還是五科不及格。這時,父母著急了,動不動就罵孩子,孩子聽煩了,心理就起逆反情緒,于是就與父親對罵,家庭氣氛特別緊張。孩子還養(yǎng)成了不尊重父母的一些毛病,父親恨鐵不成鋼,有時氣急了想動手打幾下,孩子就說:"你敢打,你打我,我就出走。"父母于是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后來,孩子送到我這里,我告訴他母親,你的孩子要解決的不是知識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心理問題。孩子送到我家里,結(jié)果只呆了一年零九個月,回去后就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還穩(wěn)穩(wěn)當當考進了大學,后來大學沒念完就考到日本一所世界名牌大學留學去了。那孩子剛開始來的時候,我給他測試了幾道最簡單的幾何題,才得了十幾分,他脾氣也很暴躁,動不動就要對父母動粗。從這兒走出去的時候,他已經(jīng)改掉了很多"惡習",人變得溫良恭儉,成績也基本上達到一個較穩(wěn)定的中等以上水平。
現(xiàn)在在我這兒還有個孩子,同樣是剛來的時候數(shù)學才考了50多分,來這兒之后,我讓他把代數(shù)、幾何書來來回回地大聲朗讀,讓他真正進到書里頭去,只用了三個月,現(xiàn)在數(shù)學基本在80分左右。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已經(jīng)教過了好些這樣的學生,他們都是在家父母實在沒有辦法教了,學校也不肯收留了,說句不好聽的,是走投無路了,才到我這兒來的。這些從我這兒走出去的孩子現(xiàn)在都能正常地生活學習,有多位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和國際一流大學,而且從我這里畢業(yè)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在全班上前三名。
現(xiàn)在常住在我家里的孩子有12個,他們都管我叫媽,每天上門來要認我做媽的更是絡(luò)繹不絕,長此以往,我的孩子真的會像漫天繁星,多得數(shù)不清了。
您的教育思想中的第一點:家長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您能具體談一談嗎?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點,也是中國的大人們最不好把握的一點。
▲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都感到和孩子溝通特別的困難?孩子有心里話也不愿意跟大人講,大人找孩子談話談不了兩分鐘,孩子不但聽不下去,而且感到十分厭煩。最后,父母親和孩子的關(guān)系十分緊張。而緊張的關(guān)系造成的消極影響最具殺傷力,孩子還能教育好嗎?這就說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總是傾向于把孩子當成下級,當成被駕馭的對象,當成小奴隸,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一方面來講,絕大多數(shù)家長總是習慣于居高臨下地去駕馭孩子的精神和肉體,比如說,有的家長總是教訓孩子要這樣那樣,而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從未把他當作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比方,上我這里來咨詢的很多孩子的父母,總是以斥責或者命令的口吻來對待孩子,總是說,你要這樣,你要那樣,總是讓孩子聽他們發(fā)號施令,而從不考慮孩子們自己的所思所想,時間長了,孩子不但不聽父母的,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父母與孩子一旦離心離德,教育還能有什么好結(jié)果?
為什么家長不要向孩子發(fā)泄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考試時得的分數(shù)不高,就向孩子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我平時在家接待的一些家長,就犯了這個毛病。孩子只要考分不好,就直接向孩子宣泄他們的不快,說一些過激的話,結(jié)果只會搞得孩子越來越緊張,一緊張就更加學不好,或者產(chǎn)生心理上的障礙。
有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階段學習一直都非常好,剛考上重點高中,第一學期還不太適應(yīng),其中有一科出現(xiàn)紅燈,家長就驚慌失措,認為孩子考上高中后學習有所松懈,就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罵了一頓,而這個孩子自尊心特別強,聽了父母那些過激言辭后,認為形勢真的很嚴峻,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逐漸地,孩子反而不認真學了,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失敗了,還不如破罐子破摔。于是,徹底放縱自己,從不認真聽講,還逃學,最后發(fā)展到?jīng)]日沒夜地打電子游戲。
其實,要相信孩子,他考得不好,心理壓力已經(jīng)很大、很難受了,家長盡量不要不顧后果地在孩子面前宣泄憤怒情緒。因為家長的這種過激的批評,不是一種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是家長在向孩子發(fā)泄自己的不滿,甚至是家長在轉(zhuǎn)移自己的緊張情緒。
上次到我這里來的有些孩子家長,喜歡將自己的"哀"也發(fā)泄給孩子聽,這也是不應(yīng)該的,尤其一些離異的父母親要注意這一點。比方說,前兩天,有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到我這里來,孩子今年已經(jīng)19歲了。他輟學已經(jīng)有1年半,在學校一直上到高中二年級,本來在學校成績不錯,由于父母親離異后,母親情緒不穩(wěn)定,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發(fā)泄自己的痛苦,說什么做人真難,做女人好慘,說什么人生之路太難走,人間世態(tài)好炎涼……孩子本來就比較內(nèi)向,聽多了這些后,性格更加孤僻,學習也松勁,感到世態(tài)真炎涼,特別憎恨他父親,內(nèi)心一直處于特別矛盾的一種狀態(tài)。孩子畢竟還不成熟,不理解大人的很多的事,將自己的"哀"發(fā)泄出來有時會扭曲孩子的正常心理發(fā)育。
同時,家長還要把握一點的是,對自己"喜"的情緒要稍加控制。有很多家長很喜歡用金錢或物質(zhì)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尤其有的孩子考分不錯,家長就高興得忘乎所以,說:"兒子,你真了不得,你考得這么好,你要什么爸爸都給你買。"還有的家長,在麻將桌上贏了一把,回家后就摟著孩子親個不停,給他買這個,買那個。其實,這種情緒對孩子也是不利的,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情緒反應(yīng)太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憑什么會得到這種獎賞。父母喜怒無常,就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暴躁,或情緒起伏較大的毛病。
所以,父母的喜怒哀樂,不能無控制地展現(xiàn)給孩子,比如說夫妻吵架,當著小孩的面情緒失控,孩子肯定會覺得無所適從,對他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我注意到,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不少下崗工人與生活貧困的家庭,他們把全部的希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本身的這種焦慮的心態(tài)直接傳達給了孩子,結(jié)果孩子反而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索性逃避學習了
您談到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的情感歸宿是什么意思?
▲其實,人是一種感情的動物,孩子在感情上天然需要一個貼近的人,家長必須就是成為孩子感情貼近的這個對象。
拿最通俗的比方來說,夫妻之間,應(yīng)該互為情感歸宿,要不是這樣,婚姻就會出現(xiàn)傷痕、裂痕。
如果父母親不是孩子的情感歸宿,那么,父母親和孩子之間就會出現(xiàn)裂痕,孩子就會尋找新的情感歸宿,就會將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心里話找別人說,尤其在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就會去找女孩子,女孩子就會去找男孩子,很多早戀的情況就是這樣形成的。像我兒子王遠就沒有早戀的情況,因為他在父母這里找到了情感歸宿,他什么都會跟父母講,不需要再到別的地方尋找一種情感需要。如果父母親不注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可以說,到了一定年齡是很危險的。孩子本身是很孤獨無助的人,父母對其情感需要如果漠不關(guān)心,孩子就覺得自己好孤獨,仿佛普天之下,無自己的立足之地。這種油然而生的痛苦,在大人看來是小孩為賦新詞強說愁,在孩子自己看來,就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孤僻、最不幸的人。為此,他們可能會走上情感的歧途。
把握孩子的情感需要,不僅要父母細心觀察,而且要講究方式方法。有時候,孩子需要熱情的鼓勵,甚至包括親吻和擁抱;有時候,孩子需要安靜,家長應(yīng)該視而不見,給孩子自己反思調(diào)整的機會。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斥責孩子,批評孩子,孩子就沒有安全感,沒有感情上的歸宿感。有時候,該拍拍背就給拍拍背,該摸摸就摸摸,該抱抱孩子就應(yīng)該抱抱孩子,甚至有時候該貼貼臉也得貼貼臉。但是如果做得太過了的話,跟他這個年齡段不合適的時候,孩子的心理也不會健康。去年有一個北京的家長到我這兒來咨詢,孩子都12歲了,她還經(jīng)常把孩子抱在腿上,親他的臉,還是一個男孩子,顯然這個動作就超越了這個孩子的年齡階段,這樣做已經(jīng)不合適。11、12歲的男孩子正處在人生的迷茫階段,他需要的是那種男子漢的鼓勵,是與父母親那種心與心的交流,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父母親給他鼓勵,給他找出前進的方向來。要是父母親不能給孩子這個,孩子心理上不能成長,這個孩子還是處在四五歲的孩子心理狀態(tài),這樣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拉大距離,心理年齡滯后。
所以說,孩子在成長階段,對孩子的情感歸宿到什么程度,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我非常反感父母對孩子搞間諜手段,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情感需要,一些家長生怕孩子情感失控,所以,不擇手段地偵查孩子的新動向,甚至偷看孩子日記、對孩子電話監(jiān)聽,這樣做,不但于事無補,反而將小孩推向情感的對立面:父母反倒成了自己感情的敵人,原來最可信賴的人成了克格勃。這不就麻煩了嗎?其實,只要父母相信孩子,把握住孩子的本性,孩子不會越軌的,即使出了問題,也是可以挽救的。而父母一旦成了孩子心中的間諜,你就失去了最終的把握能力。
一旦您的孩子不再從情感上相信你,我可以斷言,您的家庭教育已經(jīng)亮起了紅燈。
您常說:"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指責,要采取具體的措施去幫助他逾越困難。"為什么?
▲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的一個通病。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老是不停地念叨,不停地指責,孩子學習不好,就會在旁邊"你要努力,你要努力"、"你怎么不好好學"、"你看人家多努力",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不停地在孩子耳邊說。最后,家長唇干舌燥,問題也解決不了,孩子情緒也受影響,更沒有心思學習。
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遇到挫折時,家長千萬不要指責,而要采取具體的措施幫助孩子逾越這個困難,使他戰(zhàn)勝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自信,讓他勇敢地跨越過去,這是做父親做母親的應(yīng)該做的。如果父母親連這一點也做不到的話,就對孩子的發(fā)展很不利。
我很反對現(xiàn)在的家長在孩子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一味地指責,一開口就是"你看誰誰學習怎樣,你又怎樣"。實際上,每個孩子面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像我自己的孩子,有一次,考試應(yīng)該考滿分,卻又沒有考滿分,然而我沒一味地指責孩子,我故意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你這輩子也得不了100分了吧,你這么馬馬虎虎的。"孩子聽了說:"我下次一定得100分。"我說:"那好,看你行動。"結(jié)果,孩子下一次考試就真得了100分,他說:"我真得了100分。"我告訴他:"那下次咱再接著得100分。"如果我要是一味指責孩子,肯定就不會是這個結(jié)果了。我覺得我之所以教育上取得一定的成績,是因為在孩子碰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一些具體的指點。對現(xiàn)在的這些孩子,我也是這樣。
今天上午來的一個家長,因為孩子馬上要面臨高考,成績不算很理想。家長整天絮絮叨叨,說,要抓緊,要努力,你怎么不爭氣,你怎么不好好用功,要不怎么會這樣被動啦。我告訴那位家長,從現(xiàn)在開始,你不要再說一些這樣的大而空的話,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更加緊張、焦慮。你現(xiàn)在要做的是,采取一些具體的辦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你可以和孩子的老師取得聯(lián)系,大家在一起分析孩子面臨的具體障礙,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而不是泛泛而論,對孩子全盤否定,這樣言不及義,只能增加孩子的緊張程度,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其實,在大人眼里,孩子面臨的那些障礙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孩子本身是個弱者,大人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的問題,在孩子那里,可能就會被看作是不得了的問題,這是由孩子本身在社會中的能量較小決定的。他們更需要切實的幫助,而不是大而空的理論,更不是家長消極的抱怨。
在我這里的孩子們,我都是這樣,無論是學習上、精神上,他需要你幫助他解決一些難題,我就會給他們很多具體的指導,而從不抱怨他們。
相鄰博客
- (轉(zhuǎn)載)顧老師的講座資源庫二 [2008-12-14 22:00:00]
- 王寶祥講座--《走出家庭教育誤區(qū)》 [2008-12-15 22:17:00]
- (轉(zhuǎn)載)經(jīng)營幸福的9大法則 [2008-12-18 04:52:00]
- “分錢實驗”引出的生活大智慧 [2008-12-18 05: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