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自己來!
——小程家庭教育個案指導日志
上海師范大學康城實驗學校 戴娟娟
【人物寫實篇】
周五的數(shù)學課剛結束,數(shù)學老師生氣地將小程帶進了辦公室,一下推到我面前。只見小程滿臉通紅,“張開了嘴”的書包斜掛在手臂上,在我跟前站定,兩眼紅紅的,怯怯的目光在我和數(shù)學老師身上游離。
“今天早上布置的作業(yè)到下午還沒完成!星期一以來的作業(yè)到現(xiàn)在還沒有補出來,已經一個星期了!”數(shù)學老師在歷數(shù)種種“罪狀”,“更可氣的是,昨天的家庭作業(yè)上有幾道題目居然是他媽媽完成的!”
小程,男,一年級學生;隨父母從老家安徽來到上海;長得臉白俊秀,只可惜穿著邋遢;課堂上,同學積極活動,他則茫然四顧,不知所措。每次傳本子比賽,他所在的小組往往是最后一名,因為,本子一傳到他那里就卡殼。更可笑的一次是,把組內其他同學的試卷都放到了自己的桌肚里,害得數(shù)學老師找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這一沓試卷。體育老師經常驚奇地發(fā)現(xiàn):小程能將右腳的鞋穿在左腳上也能疾步。更有時候,輪及小程做值日時,年逾花甲的奶奶會不辭辛苦地越俎代庖,掃地拖地,可謂“俯首甘為孺子?!?。老師們對小程的評價相當一致:缺乏自理能力。
【指導日志篇】
一、對癥下藥
小程的父親匆匆來到了學校,幾位老師迫不及待地將小程的情形描述給他聽。小程的父親是個內斂的人,含著笑,認真地聆聽。末了,作出如下解釋:
1、工作時間長,無暇對孩子進行教育。因為從事郵遞員工作,和侄子包攬了整個吳涇地區(qū)的送報工作,所以,每天從早上七點一直忙到晚上七點。每晚回家,已經疲憊不堪,沒有精力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了。
2、孩子的事情老人包辦太多。因為妻子在東方商廈當服務員,上班時間雖是兩班倒,但也沒時間照顧家里,所以,夫妻倆商量著將兩老從老家接到上海搭把手。于是,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老人全部包辦了。其中,當然包含著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的技能。
3、忽視了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心理過程的疏導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幼兒園里沒有學習的具體任務,所以,對孩子回家后的時間任意安排;而一旦進入小學,有了家庭作業(yè)以后,問題就凸現(xiàn)了,矛盾也就產生了。
根據(jù)小程的父親所表露的問題,我們與他一道進行了商議,以 “現(xiàn)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為指導,針對“問題孩子的產生主要源于問題家長”這一理念,達成了以下幾項共識:
1、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應該“懶”一點,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即使他做不好,也要盡量讓他自己做,父母可以指導,但千萬不可包辦代替。和爺爺奶奶商量好,一定要齊心協(xié)力做好培養(yǎng)工作。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循序漸進,堅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由少到多的原則。要求孩子自己削鉛筆、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洗澡、整理自己的衣櫥等等。在這一過程中,家長注意不要犯急躁病,不要急于求成,要允許孩子“慢慢來”,甚至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正確的方法,鍛煉能力。
3、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不要犯冷熱病,今天想起來了,就讓孩子練一次,明天沒時間了,就包辦代替了。父母和家庭成員要堅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做,沒有別人可依賴的,“等、靠、要”都是不行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愛父母的表現(xiàn),能夠幫助父母減輕負擔。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培養(yǎng)和訓練,才能使孩子具有自立、自強的精神,學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為孩子以后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我推薦父母共同閱讀以下兩篇文章:
1、《孩子應該有自理能力》
http://mhjj.xdxxblog.com/archives/2006/20068612155.shtml
2、《要善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http://mhjj.xdxxblog.com/archives/2006/20068611216.shtml
當晚,深夜11點半,我收到小程母親的一條短信,大意是感謝老師們對孩子的關心與照顧,并譴責了自己作為家長未盡之職,表示自己將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爭取在較短時間內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二、乘勝追擊
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我們幾個任課老師聚在一起。英語老師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小程的英語成績獲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大跌眼鏡的同時,老師紛紛回憶并表述:自上次和他父親的交談之后,確有很大的改觀。于是,我決定擴大戰(zhàn)果,和老師們商量,將“學習進步獎”頒發(fā)給了小程,并利用寒假期間對他進行家訪。
按著班主任手冊上登記的地址,轉了多少個來回都沒能找到門牌。想著手機上保存著小程媽媽的短消息,為了方便,直接打電話聯(lián)系,沒想到她還在下班途中。此時,我抬手看表,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了解到小程居住的地方又名“新上海之家”,專門出租給外地來上海工作的人員,這一路問詢也就顯得方便多了。拐進一條弄堂,看到一個孩子躺在廢棄的水泥墻上,仔細一看,驚叫:“小程”。孩子迅速地翻起,聲稱自己在等媽媽下班。然后,驚奇而又興奮地一路小跑,穿過一簇簇喧鬧的人群,把我?guī)摇?span lang="EN-US">
這是一個二居室的套間,陳設簡單,墻上那張“學習進步獎”的獎狀格外醒目。由著這張獎狀,我直奔主題。講述了前一階段,家長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訓練初見成效,并促進了學習能力的增強。表明我們學校和家庭在下一階段要攜手將孩子的進步最大化。程父也接過我的話茬講起了他在家庭中的各項訓練,他的觀念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體現(xiàn),奶奶也在一邊不斷補充著。
由此,我對小程的父親再三強調了一點:培養(yǎng)自理能力要有恒心、有毅力。要預防反復性的發(fā)生。學習成績也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的,正確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孩子的成績自然會提高的。孩子要堅持,家長更要堅持到底。
程父一再表示,在近階段的家庭教育中,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學問。
根據(jù)目之所及,我又談起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問題,表示了我的憂慮:
1、希望能給孩子一張書桌。飯桌上也可以做作業(yè),可是奶奶在飯桌邊忙碌,孩子怎么能安心作業(yè)?
2、希望能給孩子一盞臺燈。廳里的燈光雖然明亮,但光線發(fā)散,影響視力。
3、希望能給孩子一個書櫥或書架。讓孩子整理書包時,能將不用的書整齊地放好,切忌隨意堆放,良好習慣少年始。
而程父再一次嘆起了“苦經”:
1、生活的壓力使他不敢對任何一分錢有“非分之想”,一家五口人能糊口已經萬事大吉了。
2、對于年邁的雙親,如何跟他們談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與行為模式呢?能對他們有更多的要求嗎?
我靜靜地聆聽著,知道一個外來打工者的不易;飯桌上的那一盤餃子也靜默著,等待著此時還未到家的母親。九點三十四分,懷著祝福,我離開這酷似“大雜院”的“新上海之家”。
三、隔代的遺憾
月初,小程的爺爺總會顫巍巍地親自把飯錢交到我手上,如果我一時忙碌尚未記錄,他就會用我聽不懂的方言追著我反復強調。
每天放學,小程的奶奶總會佝僂著背親臨教室,整理書包,背上自己的肩頭。
面對這熟識的一幕,我們把小程的爺爺奶奶請到了教室,進行了一番交談。
我們盡量讓兩位老人明白:
祖父母的疼愛和庇護最容易導致兒童的嬌慣、任性和惟我獨尊;自理能力的缺乏也常常由此而來。尤其是老人們對孩子的溺愛和護短,更容易造成孩子很難接受父母和他人的批評與嚴格要求,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根本無法實施。
我們表達了對凡事家長包辦的行為持堅決否定的態(tài)度,并給出了兩老如下建議:
1、以后交飯錢,可用一個小袋子裝好要交的錢,或者用一張紙包好,放在書包的內層,叮囑孩子到學校后記得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錢交給老師即可。生活中總有第一次,家長不放手,孩子如何才能得到鍛煉?
2、以后整理書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來做。速度慢點,可以等待;理得亂點,可以指導。萬萬不能代替而為之。
對著寫滿滄桑的兩老商討教育行為,年輕的我們知曉,答案早已經寫在縱橫交錯的溝溝坎坎里了。
我們和小程的父母取得了聯(lián)系,關于隔代教育的問題做了探討。首先,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雖然老人的“隔代教育”有其弊病,但相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老人有著較多的育兒經驗和耐心,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只要注意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肯定會真正達到父母輕松、孩子有長進的“雙贏”效果。但老人身上固有的東西不是短時間內能彌補的,只能在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下,父母盡量和孩子多交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換育兒經驗,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實現(xiàn)‘三代同贏’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模式。
那么,如何才能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呢?我們和小程的父親專門約定時間再次深入探究。
由于夫妻兩人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整日天昏地暗地忙于工作,基本無暇顧及孩子,而兩位老人的充足時間和對孩子的耐心是對父母的一種彌補?;谶@種優(yōu)勢,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做到:
1、學會調節(jié),盡量爭取有更多的時間來親歷孩子的教育問題;
2、本著同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宗旨,鼓勵老人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放手教育;
3、關心老人,通過溝通與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觀,形成更符合時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關系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項良好教育。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詩中寫道“一般人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們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墒沁@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這將是一份多么令人遺憾的“可怕禮物”啊!
擇日,給程的父母送上一份菜單,希望他們能有所啟迪。
菜單: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六個方法
(u/gxmgxm/archives/2007/200753225652.html)
1、祖輩家長和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思想認識應統(tǒng)一。兩代人往往對教育孩子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如年輕一代比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而祖輩家長則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這就需要兩代人相互溝通,統(tǒng)一認識,擇善施教。還應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維護孩子父母的威信。
2、祖輩家長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盡量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撫養(yǎng)教育孩子。
3、兩代人協(xié)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規(guī),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獨立性。
4、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應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感情,兩代人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5、年輕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yǎng)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
6、作為孩子的父母,同時作為祖輩家長的子女,我們要經常與祖輩家長溝通,只有兩代人統(tǒng)一認識、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孩子的教育才會通向成功。
四、我的禮物
一年的時間悄然而逝,耳邊依然能聽到各科老師對小程學習能力的質疑,齷齪的衣服和散開的鞋帶依舊映入我們的眼簾。對孩子,除了提醒還有勸告。常常想,改變一個習慣真的比塑造一個習慣難。可見成長的道路上,引領何其重要!
雖說家庭教育是一門通俗易懂的應用型學科,可是,實踐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難題。我們老師目前能做的,就要將更多的家長帶入到學習家庭教育常識的課堂中來,而鼓勵廣大家長堅持學習現(xiàn)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的前提,是要讓家長認識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是解決問題孩子的根本。
相鄰博客
- 對離異家庭教育的個案指導 上海師大康城實驗學校 黃美萍 [2008-10-06 09:52:00]
- 奶奶的小“兒子” 上海閔行區(qū)虹橋小學 張怡 [2008-10-06 09:55:00]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陜西楊君 [2008-10-06 10:02:00]
- 中學生家長如何指導孩子與人夠溝通 [2008-10-06 10: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