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歲嬰幼兒早期訓練
2個月:
兩個月嬰兒的視覺與聽覺比以前靈敏了許多,此時,可以孩子床的上方25~50厘米處,懸持色彩鮮艷的玩具,如各種顏色氣球、彩色布球具、燈籠、嘩啦棒、花手帕等,但注意不要總將這些玩具掛在一處,要經(jīng)常變換位置,以免引起孩子斜視。逗孩子的目光隨著玩具移動的方向移動,左右可達45度。這樣做是促進孩子視覺發(fā)育的好方法,但應注意不要讓強光直射孩子的眼睛。
為了促進孩子的聽覺發(fā)育,可以給孩子多聽音樂。當媽媽的也可以給孩子多哼唱一些歌曲,也可以用各種聲響玩具逗孩子。聲音要柔和、歡快,不要離孩子太近,也不要太響,以免刺激孩子引起驚嚇。劇烈的響聲,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刺激,而輕快悅耳的音樂,可使孩子精神愉快并得到安慰。每天給孩子做操時,可以給孩子播放適宜的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十分有利。如果孩子經(jīng)常自己躺在一邊沒人理睬,對他的要求不主動理解,沒有哄逗,就會影響其心理發(fā)育,表情會顯得呆板,反應相對遲鈍。
3個月:
要經(jīng)常和孩子多說話,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也不理解語言的意思,但是反復地把一些語言輸送到孩子三個月的孩子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雙手抓握東西出現(xiàn)了隨意性的變化,去抓自己想要的東西。對顏色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視覺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視野范圍由原來的45°擴大到180°在語言上也有一定的進步。根據(jù)這些特點,可以在孩子床上距離孩子能用手抓到的高度系上各種色彩鮮艷的小玩具,當嬰兒伸手去抓時,玩具被碰得來回擺動,發(fā)出聲響,孩子會很高興。由此鍛煉孩子的眼、耳、手的協(xié)調能力。另外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雙手可以支撐起上半部身體,頭部也能抬高,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的發(fā)育,也為以后的爬行打下基礎。此時,還可在孩子面前放一些能引起他的注意的玩具,他想用手去抓,頸部、胸部肌肉都在用力,從兒鍛煉這兩部分的肌力。還可以鍛煉孩子做在媽媽的懷中,但時間不能太長。孩子處在座位時,頭還有點搖擺不定。但也有的嬰兒頸肌較發(fā)達,立抱時,頭能很穩(wěn)。為了鍛煉孩子的手頸,可以先把嘩啷棒放在他手里,開始時,孩子握住時間很短,以后逐漸能握很長時間。大腦皮層,儲存起來,可以為以后的語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4個月:
4個月的孩子顯的很懂事了,喜歡讓人抱,會把頭轉來轉去地找人,如沒人在身邊就不高興,會又哭又鬧。這時可以給孩子買些有趣的玩具,如電動狗熊、花狗等,打開開關可以移動,并伴有音響,孩子會人認真地觀察玩具。當孩子仰臥位時,喜歡雙手相握,一個嘩啷棒,他會兩手一起拿在眼前玩耍,還會用力搖晃嘩啷棒,這說明孩子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使孩子頭腦貯存更多的語言信息。
當有人逗他時,會大聲發(fā)笑;如果不高興,他會以大哭大叫來向人發(fā)脾氣。家長要盡量多與孩子說話,給孩子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使孩子頭腦貯存更多的語言信息。
4個月的寶寶,在抱著的時候,頭能完全挺起,可以豎抱了。俯臥時能抬頭挺胸,兩臂靈巧自如,兩側動作對稱。抓握玩具不但較前牢固,而且雙手都可抓起,抓到一張紙時會揉成一團。抓到帶響的玩具會胡亂搖擺。此時的孩子,還不能用指頭活動,5個手指頭沒有分工;眼睛不協(xié)調,能看到的不一定的拿到。這時要玩具放在孩子面前,不但讓他看到,而且還要讓他用手摸到,訓練他眼與手的協(xié)調能力。
4個月的孩子雙下肢更加有力了,軀體肌肉也增多增強了,仰臥位時,手腳亂動,用力翻身但還翻不過來,但可以從側俯臥位轉為仰臥位。可以扶著座在母親懷中10~15分鐘,時間不要太長,以免造成脊椎畸形。
5個月: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色彩鮮艷、圖較大的嬰兒畫報,給孩子邊看邊講,開始時先看一些簡單的畫,如一只貓、一個蘋果,以后逐漸看其他的物品、景色、花草等。
5個月的孩子能俯臥抬胸時,可把玩具放在他伸手能夠得到的地方讓他抓,再把玩具換個地方,讓他轉頭轉身去找。當他找到時,就要鼓勵他。這樣做是鍛煉孩子頭、頸、上肢的活動能力及手的動作,訓練手眼協(xié)調,另外也能促進他的觸覺發(fā)育和記憶能力,看過的東西還想再去看,再去找。
5個月的孩子如果還不能很好的翻身,應該訓練他,可以在大地毯上鋪好席子,讓孩子仰握在上,拿一個有趣的新玩具逗他,當他想抓他時,將玩具向左側或右側移動,這時的孩子頭也會隨著轉,伸手時上肢和上身也跟著轉,最后下身和下肢也轉,全身就翻了過來。開始時大人可以幫助他一臂之力,但主要還是鼓勵他自己翻身。當他翻過來了,就要表揚他,抱抱他或親親他,然后把他放回原位,讓他從新再翻。當他能夠自由地由仰臥位之后,就大大開拓了自己的視野,開始了認識世界的一個新階段。
6個月:
① 動作訓練
大人 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幫助他練習坐起來的動作,一是從仰臥位或仰臥位爬起來坐下,一是從直立狀態(tài)下 。大人還可以把孩子經(jīng)常扶坐在自己的膝上,或放在特制的座位里,使他不會前后左右傾斜,保證坐姿正確。但也要讓孩子坐的時間過長,以防脊椎彎曲。
家長扶著孩子腋下讓他站在大人腿上正確跳躍,或拉小兒雙手使之隨力站起來試做踏步姿勢,都能夠鍛煉小兒的骨骼和肌肉,加快動作發(fā)育。
6個月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由仰臥位翻轉成俯臥位。但也有的孩子翻不好,家長應該助他一臂之力,使他學會翻身。當孩子會翻身后,家長千萬注意看好孩子,不要從床上掉下來,最好給床加上床擋。
如果孩子能熟練翻身,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往前爬,在開始爬的時候,家長可以把一只手頂住孩子的腳掌,使之用力蹬,這樣孩子的身體可以往前移動一點。然后,再把手換到孩子另一只腳下,幫助他用力前進,使小兒慢慢體會向前抓的動作。發(fā)育較好的孩子很快就能夠學會爬。
為了鍛煉孩子手的活動能力,可以給他一些紙,讓他去撕,這能夠訓練他手指的靈活性。
② 語言訓練
6個月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喃喃發(fā)音。這時,要多和孩子說話、交談。讓孩子觀察說話時的不同口形,為以后說話打下基礎。
6個月的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果叫他沒有反應,家長應該告訴他:“XXX是你的名字,這是叫你??!”然后再叫他,如果他有反應就鼓勵他,抱抱他或親親他,反復幾次,孩子聽到叫他的名字就會有反應了。
家長要孩子認識身體的各部位,比如和孩子一起游戲,教他指出自己身體上的部位,告訴他:“這是手,這是腳,這是耳朵,這是鼻子……”這樣反復教他幾次后再問他:“手在哪兒?”讓他指出來。
半歲的孩子可以玩簡單的玩具,例如,皮球、娃娃、塑料的搖鼓、大的沒有上漆的積木等。
要給孩子玩具之前,要清洗干凈,因為6個月小兒經(jīng)常把玩具放在嘴里“品嘗”。另外,一次給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多,他玩膩了,便希望給他新的。
7個月:
① 動作訓練
7個月嬰兒已能獨坐了,應該開始訓練他爬。爬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可以鍛煉孩子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組 ,為今后站立做準備。爬可擴大孩子認識范圍,增加孩子的感知能力,促進心理發(fā)展。爬對孩子來說,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有些孩子不愛運動,可以在他面前放些會動的、有趣的玩具,啟發(fā)、引逗他爬。
當孩子會爬之后,就要為他爬創(chuàng)造條件,如:把他放在有床欄的大床里或放在地毯上,讓他自由活動。
② 語言訓練
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除引導他觀察說話時的不同口形,為以后學話打基礎之外,還要讓他觀察成人的面部表情,懂得喜、怒、哀、樂。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一定要臉對著孩子,使他注意到大人的面部表情。
要經(jīng)常給孩子聽優(yōu)美的音樂和兒童歌曲,讓他感覺音樂藝術語言,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啟發(fā)孩子的智力。
8個月:
有些寶寶不會爬就直接會走了,這對于寶寶來說并不好,今后有可能造成寶寶協(xié)調能力差,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情況。爬能鍛煉寶寶腦部相應的部位,使寶寶今后動作協(xié)調能力發(fā)展得更好。八個月大的寶寶頭部、頸部及四肢的力量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這個時期,爬是一項重要內容,是一項鍛煉全身的自我運動。
9個月:
① 給9個月小兒選擇玩具
可以給9個月嬰兒一些能夠拆開,又能夠再組合到一起的玩具,讓他拆了再裝,他會感到有意思。但是拆開的玩具一定要足夠大,如果太小,孩子會把它放在口中吞下去或塞入耳朵眼和鼻孔里,發(fā)生危險。最好給他一個收藏玩具的大盒子或籃子,這樣玩具比較容易保存。每次玩時,可以讓孩子坐在大床上或地板上,也可以讓他坐在小桌子旁邊的小椅子上玩。讓他自己從玩具盒子里拿出玩具,玩過之后再自己放回原處,當然,在開始訓練他這樣做的時候,大人要幫助他,逐漸形成習慣。再大一點兒,他就可以完全自己做了。
② 動作訓練
9個月的孩子如果已經(jīng)能夠扶著床欄站得很穩(wěn)了,就該訓練他扶著床欄橫著走。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也很不容易,這畢竟是小兒跨出的第一步,但是必須有這第一步,以后才能夠扶著床欄走來走去。開始家長可以拿著有趣的玩具在床欄的一頭來引逗孩子,孩子為了拿到玩具,就要想方設法地移動自己的身體,如果失敗了,家長要鼓勵他,如果成功了,家長要贊揚他。
本月要繼續(xù)訓練孩子手的動作,如把小棍插進孔里,再拔出來;把米花糖裝進小瓶子里,再倒出來;兩手同時拿玩具并將東西換手拿。鍛煉小兒同時對兩種物體做出兩種動作,手眼協(xié)調一致。還應該訓練他學用杯子喝水。
大人可以通過游戲來訓練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讓他眼睛看著,把玩具藏起來。然后告訴他“沒了!”吸引孩子到處去找。這可培養(yǎng)他追尋和探求的興趣。
③ 語言訓練
9個月的孩子不但要教他聽懂詞音,而且應該教他聽懂詞義。家長要訓練孩子把一些詞和常用物體聯(lián)系起來,因為這時小兒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已經(jīng)會用動作來回答大人說的話了。比如,家長可以指著電燈告訴孩子說:“這是電燈”。然后再問他:“電燈在哪兒?”他就會轉向電燈方向,或用手指著電燈,同時可能會發(fā)出聲音。這雖然還不是語言,但對小兒發(fā)音器官是一個很好地鍛煉,為模仿說話打基礎。
家長還可以聯(lián)系吃、喝、拿、給、尿、娃娃、皮球、小兔、狗等跟孩子說簡單的詞語,讓他理解并把語言和物體與動作聯(lián)系起來。
10個月:
① 給10個月小兒選擇玩具
10個月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學走路了,可以給他選購能夠拉著走并發(fā)出聲響的玩具,如拖拉鴨子,以提高孩子學走路的興趣。
不要給嬰兒選購容易破碎或有尖銳棱角的玩具,也不要給他太重的玩具,以免受到意外傷害。更不要給他玻璃瓶、鉛筆、火柴、體溫表這類的東西當玩具,以免發(fā)生危險。
② 動作訓練
10個月的孩子大部分的運動仍是爬,有時扶欄站立和橫走。身體很好的孩子,往往有獨自站立的要求,扶著欄桿站立起來之后,會稍稍松手,以顯示一下自己站立的能力,有時他能夠站得很穩(wěn),甚至還會不扶任何東西自己站起來。這時,家長不要去阻止他,隨他去站好了。為了訓練他獨自站立,家長可以先訓練他從蹲位站起來,在蹲下再站起來。開始可以拉他一只手,使他借助一點力。獨自站立是小兒學走的前奏。
家長要訓練孩子配合大人穿衣服、穿襪子、洗練、洗手和擦手等動作。因為這時小兒已經(jīng)能夠模仿大人動作了,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了。
③ 感官功能的訓練
可以用人物及動物的色彩鮮艷的圖片,讓小兒觀看,并結合看到的東西講給他聽,這時孩子雖然說不出,但完全看得懂。
④ 語言訓練
10個月嬰兒已經(jīng)能夠聽懂成人的話了,應該教他模仿成人發(fā)音。模仿語音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小兒要看成人的嘴,模仿口形,要聽聲音,注意發(fā)音過程中口形的變化,協(xié)調發(fā)音器官唇、舌、聲帶的活動,控制發(fā)聲氣流等。這么多的環(huán)節(jié),需要聽覺、視覺、語言、運動系統(tǒng)協(xié)調,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育差,都給發(fā)音帶來困難。家長教小兒說話時,一定要表情豐富,讓孩子看清成人說話時的口形、嘴的動作,加深對語言、語調的感受,區(qū)別復雜的音調,逐漸模仿成人發(fā)音。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多聽些兒童歌曲,使他們感受音樂藝術語言。
11個月:
① 動作訓練
11個月的孩子如果已經(jīng)站得很穩(wěn)了,就該訓練他跨步向前走。開始,大人可以扶著他獨立跨步。如果孩子膽小,大人可以保護他,使他有安全感。開始練走時,一定要防止孩子摔倒,以便使孩子減少一些恐懼心理,等他體會到走路的愉快之后,他就會大膽邁步了。
若趕上冬季,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太厚,以免孩子行動起來很方便。孩子的鞋要輕,合適,不要太大或太小,訓練孩子走路的地方要平坦,每次訓練時間不要過長,不要太勞累。
② 語言訓練
對11個月的孩子,家長要給他創(chuàng)造說話的條件,如果孩子仍用表情或手勢、動作提出要求,家長就不要理睬他,要拒絕他,使他不得不使用語言。如果小兒發(fā)音不準,要及時糾正,幫他講清楚,不要笑話他,否則他會不愿或不敢說話了。
③ 培養(yǎng)孩子語言美
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聽見罵人的話也模仿,11個月孩子頭腦中還沒有是非觀念,他并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當他第一次罵人時,家長就必須嚴肅地制止和糾正,讓他知道罵人是錯誤的,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可愛,認為說出罵人的話也挺好玩,就慫恿他。這樣,小孩會把罵人的事當作好玩的事來干,養(yǎng)成壞習慣。
12~14個月:
1歲左右的孩子,各方面較前都有了進步,不能再只讓孩子玩玩彩球、彩帶,搖搖嘩啷棒了。這時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接觸生活實際,了解周圍環(huán)境,發(fā)展認人認物的能力,獨立行走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上,
1歲左右的孩子能站立了,但行走還不夠穩(wěn),這時可以給孩子買幾樣帶輪的帶響聲的玩具。如學步車、小推車、一拉就叫的小木鴨等,以提高孩子學走路的興趣。在這一階段孩子視野開闊了,所見到的、聽到的、會說出來的就更少了,因此需要大人反復地教,把玩具或某種東西放在他的面前,告訴他這個東西叫什么,是做什么用的,鼓勵孩子說出來。如在吃飯前把桌子放好,再擺上吃飯用具筷子、勺、碗等,教孩子認識,再結合可口的飯菜,能很快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這樣孩子學起來容易,如果拿一些很抽象的詞教孩子,沒有實物,孩子不易接受。
1歲以后,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認識事物,可以到動物園去看看各類動物。周歲左右的孩子對一些事物非常喜歡,不但想看,而且還想摸。家長可讓他摸摸家養(yǎng)的貓、兔、小鳥、但不要用動物嚇唬孩子。
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家長認真堅持教孩子學習,比如,孩子每天吃水果之前,家長可把蘋果、梨、香蕉、桔子等水果拿給孩子看,給他講其形狀、顏色、味道等,然后再給孩子吃。另外,還可以給孩子選購一些嬰兒畫冊,要內容簡單、色彩鮮艷、圖形較大的,一邊看一邊講給孩子聽,時間不能太長,一般5~10分鐘即可。在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免不了要摔跤,有時還把衣服弄得很臟。父母不要責怪孩子,要鼓勵孩子,讓他自己站起來,不要怕,要勇敢地繼續(xù)往前走。在教孩子學說話時,不要操之過急,慢慢來,更不要哄嚇。因為學習說話并不是教得多孩子就學得多,還要靠語言中樞神經(jīng)的發(fā)育逐步成熟。當然如果到了語言中樞發(fā)育成熟階段,沒有人教孩子話說,他也不會說的。如果教孩子說話過于著急,甚至恐嚇,容易使孩子發(fā)生“口吃”。
這么大的孩子,可以與大人玩簡單的游戲了,孩子們都愛玩捉迷藏,一旦捉到,孩子高興得直叫。也可以把玩具藏到不易找到的地方,讓孩子去找,他會很認真地尋覓“狗熊哪去啦?”“汽車放在哪啦?”他會東轉轉,西瞅瞅,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找到了,他會表現(xiàn)得極為高興,連喊帶叫。這些令孩子愉快而有趣的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智能和身體感覺,體驗空間的位置,這是發(fā)展孩子空間知覺的重要方法。
1周歲的孩子,小手更加靈活了,不但能拿到東西,而且還能松開,這也是一大進步。還能用拇指和食指準確地捏取大米花或線繩,能把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上,還會把小玩具塊放在小桶里收起來。
在這一段時間,主要訓練孩子獨自站立、蹲下、邁步及走路。在冬季,室內要盡量安排出寬敞安全的活動區(qū),注意將花盆、熱水瓶、火爐放好,注意電插孔要封好,防止碰燙著孩子,防止孩子小手放進插孔內觸電。天氣好時,最好在室外活動。
15~17個月:
① 增加孩子玩的內容
15~17個月的孩子,活動范圍增大,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小鏟、小桶、小圓環(huán)等玩具,從而增加孩子玩的內容,開發(fā)孩子的智力,為了鍛煉孩子的手腦協(xié)調能力,在家長的監(jiān)護下,可以用一個小瓶裝上一些五顏六色的扣子,讓孩子將扣子倒出來再裝進去,還可以給孩子準備兩個小方盒,里面放一些小木棍和小玩具,讓孩子把木棍和玩具從這個盒子里拿到那個盒里。孩子喜歡玩水和土,在夏天可以給孩子準備一盆水,一個小碗,再放上一些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讓孩子盡情地玩。也可以給他準備一盆沙土和一個小桶,他會把沙土裝進小桶,裝滿后再倒出來,然后再裝再倒,多次反復地玩耍。此時千萬不要因為怕弄臟孩子而限制他的活動。
② 和孩子一起游戲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戲,如給孩子帶上小貓或者其他小動物的頭飾讓孩子學這些動物叫,然后家長帶上其他小動物的頭飾去找。孩子會玩得非常高興和開心。這樣也能鍛煉孩子的思維、想象、和尋找能力,同時也能發(fā)展孩子的空間知覺。
③ 語言訓練
在語言上,孩子在學說話的時期,常以詞代替意思,大人很難理解,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比如叫“媽媽”,可能是要媽媽與自己一塊玩,也可能要吃的或喝的;說“上外”,可能是要上外邊玩,也可能要要到商店買冰棍,影響與成人的思想交流。因此,大人們從一開始教孩子說話時,不要用小兒語教。所謂小兒語是指“貓貓”、“狗狗”、“吃飯飯”、“喝水水”等,這樣教習慣了,對以后說話的準確性有影響。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教孩子說完整準確的句子,開始說一些很短的句子,以后再說長一點的,慢慢就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的準確性。
在教孩子說話過程中,采取從一些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入手??梢越o孩子帶上一個小狗的頭飾,讓他汪汪叫,問他:“你是誰?”他回答:“小狗”。大人可以糾正他說:“我是小狗”,孩子就會跟著學說一遍。家長再問:“你喜歡吃什么呀?”孩子會說:“骨頭”。家長可以教他:“我愛啃骨頭”。這樣反復說幾次,玩幾次就能掌握了。又比如可以結合一些動作教孩子說話,讓孩子學小白兔蹦蹦跳跳,大人問他:“你是誰呀?”孩子回答:“兔”,大人可以教他說:“我是小白兔”。家長問他:“小白兔怎樣走路呀?”孩子會說:“蹦”,家長可以教他說:“一蹦一跳地走路”,孩子會跟著學。有的孩子學得慢一些,家長千萬不要嚇唬他,責備他,要耐心,以免孩子內心緊張,有負擔,反而對孩子語言發(fā)育不利,有的操之過急會引起口吃。
總之,教孩子學東西方法要多樣話,以他喜歡玩的形式來教,增進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性,這樣才容易吸收、學會。另外孩子也有私心,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時常搶玩具,互不相讓。在這方面要教育孩子有玩具一起玩,和小朋友要友好。
18~21個月:
1~3歲是人的幼兒時期,是小兒智力發(fā)展非常迅速的時期。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外界事物、周圍環(huán)境都相當敏感;家長的言行、穿戴、情感等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對孩子過于放任,孩子就會散慢;過于溺愛,會使孩子任性;過于嚴厲,又會使孩子呆板。只有教育得當,孩子才能在日后成才。
① 語言訓練
1歲半的孩子喜歡與成人講話,家長應該把握時機,通過畫片、實物等耐心、反復地教孩子認識事物,增加詞匯,使孩子有知識面加寬,增加語言的內容,但1歲半的孩子記憶力有限,所以也不能教得太多。對于口齒不清的孩子,家長要用標準語音給孩子糾正,反復教他念。
② 動作訓練
1歲半的孩子已經(jīng)會跑了,已經(jīng)訓練他做許多大運動的活動,如跳舞、雙腳跳、快跑、踢球等,還可以訓練他單獨上、下樓梯,以增強肌肉的力量。
22~24個月:
① 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2歲的孩子,可以教他自己穿衣服、戴帽子、洗手、洗臉等。當孩子做的時候,家長可以在一旁給予指導和必要的幫助,但不要包辦代替。
還要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早晚洗臉,晚上睡前洗腳、洗屁股、經(jīng)常洗澡、洗頭。飯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勤換衣服等。若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習慣,隨時要糾正,如不讓孩子用手揉眼睛,不準把臟東西放進嘴里,不隨地大小便,不隨地亂扔廢棄物等。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就可以放縱不管,要知道,好習慣都是從小養(yǎng)成的。而多年養(yǎng)成的壞習慣,將來改起來也很困難。
② 語言訓練
快2歲的孩子,已經(jīng)很喜歡說話了,但是詞匯量還不夠表達他的意思。這時,家長要想方設法幫助他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然后讓孩子重復,這樣做能鍛煉孩子的語言和思維記憶能力。家長還可以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如玩“打電話游戲”,通過打電話教孩子說自己的姓名、地址、爸爸媽媽是誰、正在做什么等。家長還可以教孩子說兒歌,以豐富孩子的詞匯。
若是孩子到2歲仍不能流利地說話,要考慮是否言語發(fā)育遲滯,最好帶孩子到醫(yī)院檢查一下,聽力是否有問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是否健全,也可能孩子一切發(fā)育正常,只是缺少語言訓練罷了。
③ 空間知覺的訓練
快2歲的孩子應逐漸發(fā)展空間知覺,小兒一般是先學會分辨上下,而后是分辨前后,最后才懂得左右。
為了發(fā)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例如:“把桌子底下的圖片揀起來”“把床上的毛巾被遞給我”這樣做可使孩子理解上和下。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時,一邊跑一邊喊:“后邊有人追來了,咱們快往前跑吧!”或者說:“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讓孩子掌握前和后的概念。戴手套的時候,一邊戴一邊說:“先戴左手,呦,右手還沒戴手套呢!咱們在戴右手吧。”穿鞋、穿襪子時也這樣,一邊穿一邊說。脫襪子時也告訴他:“先脫左腳呢!這是右腳!反復訓練,孩子很快也會記住左右。
掌握空間概念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只是空洞地講,孩子很難理解,必須結合實際,反復訓練,才能逐漸掌握。
④ 認識能力的訓練
2歲小孩的兜里,什么破爛都有;糖紙、瓶蓋、石頭子、畫片等,他們把這些破爛都視為“寶貝”,也正是通過玩這些“寶貝”,發(fā)展了孩子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
家長可以結合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教孩子認識事物特征。例如:這張?zhí)羌埵峭该鞯?,這張?zhí)羌埵遣煌该鞯模贿@個瓶子是圓的,那個瓶子是方的,這個瓶蓋是塑料的……無形中就能夠教給孩子很多知識,培養(yǎng)了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另外,帶孩子上街、上公園時,一路上見到的東西,都可以講給孩子聽。如:這是公共汽車,這是卡車,這是小汽車,這是松樹,那是楊樹……等等。還可以教孩子識別顏色。這一切都會使孩子的觀察能力逐漸的敏銳起來。
⑤ 培養(yǎng)小兒數(shù)學的概念
很多孩子到2歲已經(jīng)會數(shù)1、2、3、4、5甚至更多了,但他們根本不理解數(shù)字的概念。因此必須聯(lián)系與 有關的生活小事,反復訓練,才能逐漸對數(shù)字有所認識。
家長可以拿兩個蘋果,告訴孩子:“這是幾個蘋果?。俊边€可以拿其他的實物或玩具,反復訓練,讓小兒感知1和2的實際意義。等他對1和2的概念明確了,再教3……
⑥ 動作訓練
快2歲的孩子已經(jīng)走得很穩(wěn),跑得很好了,應該訓練他單腳站立,開始會站不穩(wěn),因為他還掌握不了身體的重心變化。訓練一段時間后,他就會站得很穩(wěn)了。還可以訓練他蹬小三輪車,騎車的時候,眼睛要平視前方,手要扶車把,腳要蹬,身體要坐正,哪一點沒有弄好,車都無法前進,這使全身肌肉都必須協(xié)調,同時也鍛煉眼睛,鍛煉頭腦的靈敏度和反應能力。
⑦ 和孩子一起涂涂畫畫
1歲多的孩子很喜歡涂涂畫畫,可以給孩子一根細木棍讓他在沙土地上畫,也可以給他一支鉛筆或蠟筆,讓他在紙上畫,家長可以先向孩子示范一下如何畫直線、畫圓圈、畫螺旋形,讓孩子學著去畫,即使他亂畫也不要去管他。當他畫了圓圈,雖然不圓也要鼓勵他,每天讓他畫1~2次,每次10~15分鐘,孩子會越畫越好,對自己手和手臂的控制力也就會越來越強。亂涂亂畫是學習書寫、畫畫的萌芽階段,它能夠訓練孩子的手靈活、精巧,并能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腦的同一功能的關鍵期也不完全一致,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在腦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平衡性。發(fā)展快的和發(fā)展慢的,大約相差4個月左右。任何超前或滯后的教育都是違背孩子的大腦發(fā)育規(guī)律的。所以我們應該在早期教育中抓住關鍵期,在此期間為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環(huán)境,給予孩子各種刺激及教育機會,讓孩子的各種能力,包括視覺、聽覺、知覺、語言都在相應的階段得到及時的發(fā)展,使得孩子學得快,掌握得快,最大程度地挖掘大腦的潛能。
相鄰博客
- 《錯誤的價值》給我的啟示 [2009-04-15 22:35:00]
- 無題 [2009-05-08 13:28:00]
- 親子溝通其實很簡單 [2009-05-12 15:25:00]
- 孩子抱怨的背后 [2009-05-16 21: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