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有分寸
今天兒子破天荒的沒有看電視,早早鉆進自己的臥室寫作業(yè).
由于兒子特別喜歡數學,加之近一段時間數學練習冊已經超前做了20多頁,從而連續(xù)幾次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表揚讓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在歡喜孩子學習盡頭的前提下,我也有深深的擔憂:那就是害怕兒子偏科.兒子在數學的學習上一直游刃有余,多次表示想上數奧班,但考慮到學習數奧對于孩子初中的數學學習沒有好處,怕增加孩子負擔一直沒有同意.在文科上孩子相對弱一些,近幾次英語考試成績不理想,征求孩子意見后,他選擇上了新概念英語.從周六上了課到現在,可以說我還沒有正式看到兒子背在輔導班中學習的單詞,所以不免催促了幾句:“兒子,你該把英語單詞背一背了,否則老師檢查時你過不了關,你肯定不想出現這種情況吧?”聽了我的話兒子抬起頭說:“媽媽,我有分寸的,你不要被我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你見過我背單詞嗎?”“沒有呀.正因為媽媽沒見過你背,所以媽媽才擔心呀.”“每天睡覺前我都背會兒的,媽媽我有自己分寸的,你放心,別催了.”兒子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我也只好說“好,你放心從現在開始媽媽保證不再催促你,如果你什么時候需要媽媽幫忙檢查單詞可以說,你有分寸就行.”
說實話我沒有想到兒子嘴里會說出:“媽媽,我有分寸”這句話.現在認真琢磨兒子這句話不覺有幾點想法和幾絲感情.
1欣喜之情:孩子成大了,有了自我意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小男子漢不斷會冒出新奇的語句,他對事物的認識有了自己的評價,不再是唯老師和家長的話為金玉良科,時不時對老師和家長的做法給出自己的意見.比如昨天因學校三個處室連續(xù)開會,布置的任務又多又急,所以感覺心情很糟.我回家后把自己的郁悶一股腦的傾倒給了兒子,他勸我:媽媽,想點別的事,把注意力轉移一下.不行就別當班主任了,去找校長說說.就這樣不斷的勸我并出著主意.當然我也不失時機的表露接受勸告和意見,讓他體會到自己的成就感.當然除了語言上的變化外,在行動上也不再嚴格的按著家長和老師要求的步調走了,他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來安排自己的行動,雖然有時會走彎路,但他自得其樂,還會從失敗中調侃自己.比如有時會說:你說我怎么辦這么糊涂的事?你說,我的小腦袋這是怎么了…
2迷茫之惑:孩子成長中,我很好的把握了分寸嗎?
從兒子口中的“分寸”,我不免想到自己家教中的分寸把握.通過學習家庭教育我知道了,家長的教育分寸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審時度勢,寬嚴皆愛;不審時度勢,寬嚴皆誤.”現在想想在孩子學習上可以說我犯了一個“過寬”的錯誤.由于自己一直帶初中,看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三)那些目標明確的孩子們的奮斗,其中艱辛讓人心疼,但在升學的指揮棒下,家長和我們這些做老師的也只有把心頭的疼痛隱藏在深處,繼續(xù)著無邊的題海,不盡的試卷.基于初中三年的艱苦,就一直想讓孩子有一個毫無學業(yè)負擔的小學,所以只要做完學校少量作業(yè)就萬事大吉.(未做過課外練習,未上過輔導班)現在再歸結兒子英語不理想的原因,其實和自己在學習上對兒子的過寬放縱不無關系.現在兒子已經6年級了,我也采取了適當的“緊縮從嚴”政策,還好孩子能輕松接受.所以現在經常告誡自己:以后遇事一定要注意分析孩子自身情況,多考慮以后成長面臨的問題,采取適度的寬嚴,掌握家教的分寸,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
3愧疚之感:缺乏對孩子的了解和信任.
記得前幾天,兒子對我說:媽媽,你這個人有時很死板,做事不靈活.當時我還為自己辯解,說那是因為媽媽教數學,這個學科決定了媽媽做事必須1是1,2是2,不能走樣子的.其實現在認真想想孩子的話是對的.我經常習慣為孩子安排做事的時間,以便于孩子在我面前展示自己完成的一切,感覺只有這樣才放心.當自己做了安排就希望孩子去做,而很少給孩子變通的方式.就像今天背英語單詞一樣,覺得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背了,并且檢查過去了,這才真正是完成了.而孩子已有自己的安排,我卻總是對這種安排不能輕松釋懷,擔心孩子到時完不成或完成的質量不高.其實自己的這種不敢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缺乏了解,對孩子行為缺乏信任的表現.
說實話,我不知道孩子最終這個“分寸”把握的怎么樣,但不管結果如何我相信這對我的家庭教育是一次很好的契機.現在我想自己應該做的是:面對4天以后的結果(兒子是自己背過了很好完成學習任務,還是沒有把握好分寸為令一種情況)我將如何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從現在起我就該準備了.
相鄰博客
- 反思能力作業(yè):感恩節(jié)里的反思(原創(chuàng)) [2008-11-27 23:29:00]
- 一個學生留給我的遺憾(原創(chuàng)) [2008-12-06 21:37:00]
- 家教啟示錄:被喂飽的熊(轉) [2008-12-22 21:16:00]
- 告訴孩子: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轉) [2009-01-05 21:3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