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首頁部分顯示#
一個初三的學生說道:“媽媽不信任我,她總是懷疑我的每一句話,考試丟了分,我說粗心了,她說:‘不是吧?是不是喜歡上誰了?’我去女同學家,她說‘不是吧?是男同學家吧?’真沒辦法,弄得我丟了分就緊張,要出門只有撒謊。
此案例中的家長是敏感型家長,不信任孩子,而且忽視了孩子被信任、被理解的需要,進而也說明此家長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孩子。
妨礙此家長了解孩子的原因是家長的主觀隨意性、忽視溝通、拒絕溝通、胡亂猜疑。
信任是一種激勵,與成人相比,孩子更需要在溫暖可靠的信任和理解中去學習和探索。在信任中去克服幼稚和錯誤。如果激勵的力量孩子得不到,允許失敗的寬容得不到,那么要求孩子積極探索、勇于上進同樣很難辦到。
有教育家說道:“善于相信孩子的父母是高明的父母?!?/span>所以,是否信任孩子,家長應該有一種基本態(tài)度:對孩子某件事、某句話在沒有證實它是謊言、是欺騙之前,你應該假定它是事實而給予信任。這樣做也能避免孩子學著撒謊。
此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就可以避免輕信猜疑、主觀隨意下結論了:
?。薄⑼ㄟ^觀察了解孩子;
?。病⑸朴趦A聽;
3、通過具體事件了解孩子;
4、借助老師的評價和孩子同伴的反映了解孩子;
?。?、通過對孩子活動作品如繪畫、日記、作文或其他作品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評定孩子的思想、學習等方面情況的一種方法;
?。?、借助心理測試及其他測試。
相鄰博客
- “爸爸、媽媽,我恨你們” [2008-11-01 00:52:00]
- 科學定會戰(zhàn)勝迷信 [2008-11-03 12:42:00]
- 關于教育的一些名人名言(二) [2008-11-06 12:59:00]
- 關于教育的一些名人名言(三) [2008-11-06 13: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