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分寸”,因為大家都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就拿孩子看電視來說,這已不是新鮮而入時的話題,許多父母也都明白,看電視過多對孩子的智力和道德發(fā)展是有害的。有專家發(fā)現(xiàn),過分沉湎于電視的兒童,其行為和思維方式逐漸脫離了現(xiàn)實世界,在適應社會方面產生了嚴重障礙。這種因看電視成癮而導致的適應障礙,被稱作“電視病”。有一些指標可以用來測量孩子是否有“電視病”:
接觸量過多,平均每日接觸4個小時以上;
不加選擇地看電視;
除了看電視,對其他活動大都不感興趣,不愿意與人交往;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表現(xiàn)得懶散、麻木和消極。
但是,電視里豐富的社會信息和生動的知識對孩子色彩、空間的知覺訓練是有益的,優(yōu)秀的動畫片、文學影視對孩子道德情操、智慧發(fā)展也是有幫助的,那么,孩子究竟看多少電視有益而無害?父母該怎么控制孩子看電視?一般情況下,父母要考慮如下幾點:
一、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這是父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孩子基本上能夠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作業(yè)和玩耍,不會被電視控制,那么家長不必嚴格控制他們,讓孩子自己去指揮電視的開關,就是偶爾的一次看的時間長了,家長也不必去責怪.
有的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視,開電視不是不可,試想想孩子在學校里上一天課了累不累?回到家適當?shù)匦菹⒁幌乱彩怯星榭稍?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看個沒完沒了,怕孩子上癮,總是采取嚴"堵"嚴"控",沒有緩松的余地,讓孩子覺得父母真是不可理喻的,沒有感情的人,嚴重的會討厭學習.這時候,家長要有變被動為主動的能力,孩子提出來休息一下再寫作業(yè),可以.但要和孩子約定好休息多久,最好讓孩子自己說,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到時間時,家長的提醒也容易起到作用.
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差,不能獨立地安排好作業(yè)、課外閱讀、鍛煉等重要事項,老是迷戀電視,缺乏自制力,或電視已經影響了孩子做作業(yè),那么家長必須參與控制,幫助孩子從迷戀電視中擺脫出來,嚴控看電視的時間,必要時,讓孩子與電視完全隔絕.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齡前兒童及低年級的孩子,是比較容易聽進和接受家長的話,對于小學及中學的孩子,思維意識和主觀意識已逐步形成,這時,家長就要注意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方法.以尊重為前提,與孩子協(xié)商達成統(tǒng)一.讓孩子明白,家長不是"管你","約束你的自由",只是在幫助你克服缺點和困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反復,家長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寬容,相信孩子,相信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必然的.
二、孩子的閱讀能力.
較強的閱讀能力是孩子順利完成學業(yè)的必須條件.心理學家提出"智能被動化"就是指看電視時間過長,人的大腦長時間處于被動的結果.
如果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前后還不能獨立閱讀一般的少年讀物,家長就必須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逐漸地增加閱讀量,讓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如果孩子閱讀能力強,有很好的讀書習慣,家長最好能讓孩子自己安排看電視的時間.
三、電視的內容和語言
果是色情片、暴力片,就一定不能允許孩子看,如果是有積極意義,能提高修養(yǎng)與認識的 節(jié)目,家長就不要強加干涉.
四、孩子的健康情況
看電視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例如,視力開始或已經近視了,家長就應該嚴格控制.如果影響孩子睡眠了,則必須在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安排看電視的時間.
還需要靈活掌握的是,平時和假期可以看電視時間多一點,但不要一次看得時間過長,對眼睛不利.考試前夕和學習緊張的時候就要山看或者不看.
相鄰博客
- 懂得與人分享 [2008-12-09 13:00:00]
- 生活這座山 [2008-12-10 23:55:00]
- 如何應對偷錢的孩子 [2008-12-12 13:28:00]
- 如何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2009-08-19 18:3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