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的一個朋友約我聊天,她是帶著一個問題來的,為她單位一個女同事。
她的這位女同事也是她非常要好的一個朋友,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問題,苦惱得要命。我的朋友就想和我專門聊聊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的話題從她單位這位女同事開始。
她的這位女同事畢業(yè)于一所名牌大學,工作出色,人也漂亮,為人處世都不錯,是個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個理想主義者,在愛情上奉行寧缺毋濫,一直蹉跎到36歲才結婚?;楹笥辛藗€兒子,中年得子,愛得要命。這些年同學們的孩子已一個個上小學,甚至上中學了,大家聚在一起經(jīng)常感嘆孩子如何難教育。她當時在旁邊聽著覺得不相信,小孩子會那么難教育嗎?
當她的孩子還在襁褓中,她就給他讀唐詩。她讀了很多家教方面的書,知道早期啟蒙特別重要。孩子剛學說話,她就天天用漢語、英語兩種語言和他說話。她兒子確實也表現(xiàn)得聰明伶俐,上幼兒園后,有一家心理研究所來幼兒園采集數(shù)據(jù),對孩子們進行了智商測驗,結果當然是保密的。但后來園長悄悄告訴她,她兒子是全園第一名。她覺得自己是個成功的家長,相信自己傾盡全力,一定會教育出一個出色的孩子,甚至是個神童。
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大到說話如何發(fā)音標準,小到如何抓筷子,如何玩耍,都進行著認真指導,只要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就立即指出來,并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做。如果孩子的一個缺點重復犯了三次,就要受到批評,三次以上,就每犯一次打一下孩子手背。孩子每天手背挨打的事總會有,比如打翻飯碗,牛奶沒喝完就玩去了,見了阿姨沒問好,昨天學的單詞今天有一半沒記住等等。她說,我打他手背一下又不痛,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嚴格教育讓孩子長記性,她自信在這樣的要求下孩子會越來越完善。
我的朋友說,她去過幾次這位女同事的家,發(fā)現(xiàn)同事對孩子那真是用心。雖然人在和你說話,但感覺她的心總是在孩子身上放著,不時地告訴孩子一句什么,比如“到寫作業(yè)時間了”,“手上的水沒擦干凈,再去擦一下”,“別穿那雙鞋,這雙和你的衣服搭配好看”。
朋友感嘆說,當媽的都做到這個程度了,可不知為什么她的孩子越來越差。剛上小學時,是班里前三名的學生,到小學六年級畢業(yè)時,成了倒數(shù)第三名?,F(xiàn)在這個孩子已上初中,各方面仍然毫無起色,即使是從小就學習著的英語,成績也總是很差,總之根本沒有一點高智商的痕跡。而且性格特別內向,既不聽話,又顯得很窩囊。他媽媽實在想不明白,自己嘔心瀝血地教育他,怎么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她覺得這是命運在捉弄她。
朋友問我:你說這問題出在哪兒,這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想想說:問題還是出在媽媽身上。改善的方法很簡單,但我懷疑,這位媽媽恐怕難以做到,或者說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做。在朋友疑惑的目光中我告訴她,這位好強的媽媽,她的問題就是對孩子管得太細太嚴。治療的方法就是“不管”。
“不管?”朋友睜大眼睛。
我說,可能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對孩子管得特別細特別嚴的家長,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動機在他們的生命中始終比較強,他們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業(yè)上屬于那種放哪兒都會干好,都會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樣,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們成功心更迫切,也很自信,把對自己的管理,都拿來套用到孩子身上??墒?,他們基本上都失望了。
朋友點頭說,對對對,是這樣,可這是為什么呢?
我說,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兒童不是一塊石頭,成人刻刀所到之處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單方面的想法。作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這種互動性,漠視兒童的感覺,那么一塊璞玉在他手中也會變成一塊頑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這種互動性,就談不上尊重兒童。不尊重兒童最典型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對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
朋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相鄰博客
- “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一) [2009-06-25 00:27:00]
- 是個“小事” ,不是個“錯事”——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二) [2009-06-25 00:31:00]
- 不是管得少,是管得太多——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四) [2009-06-25 00:36:00]
- 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十五) [2009-06-26 00:2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