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小孩子其實很簡單,孩子哪里用得著去打罵呢。每次小沖突都是他的一個學(xué)習(xí)機會,家長耐心而真誠地去解決一個小沖突,也就解決了此后一系列的問題。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后來又有一次,這家的男老鄉(xiāng)無意中說起最近把讀初中的兒子打了一頓,因為兒子把剛買的一千多元的進口山地車丟了,車子才騎了一個月。
唉,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嗎?這時我想到,我剛花7000元買的攝像機,鏡頭被圓圓不小心摔壞,換一個就花去2000元,而我一句都沒說她。甚至都沒說一句“以后注意點”這類提醒的話。摔壞的一瞬間,孩子看出來我有多難過,她自己也很難過,這就夠了。難道因為我沒給她一個告誡和提醒,她以后就不知道要小心嗎。家長少說廢話,孩子才會認(rèn)真對待你有用的話。
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為什么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奈下所犯的錯誤呢?而且,孩子闖了禍他自己心里就很痛苦,有內(nèi)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他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體諒他,心里生發(fā)出逆反情緒,同時也失去內(nèi)疚感——經(jīng)常這樣來“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不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對什么都滿不在乎呢?
我開玩笑地問這位老鄉(xiāng),你上次丟了手機,那手機好像挺貴的吧,回家后老婆打你沒?他知道我是針對他打兒子的事說的,笑了,說:怎么能把我和兒子放到一起說事,他是孩子,我是大人啊。打他是讓他記事,是為他好——家庭教育中這種強盜邏輯很多,打孩子說成是“為孩子好”,撒惡氣說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還要把這說成是“愛”,讓被打的人來領(lǐng)情——天下有這么不講理的嗎?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dǎo)。你必須要把他當(dāng)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dāng)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家長當(dāng)然都不是圣人,會經(jīng)常因孩子的問題有情緒起伏。但我們一定不能任性,要學(xué)會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就打罵孩子。家長要確立一個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時候,因為任何原因,都不打罵孩子。要記住,凡通過打罵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態(tài)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打罵孩子也可以形成一種習(xí)慣,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
一位小學(xué)生的家長來找我咨詢。她經(jīng)常打孩子。她對我說,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氣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氣,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關(guān)疏導(dǎo)后,說了幾句比較刺激她的話:你可以非常誠實地在內(nèi)心想一下:單位領(lǐng)導(dǎo)惹你生氣時,你會去罵他嗎?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讓你不高興時,你會動手去打嗎?其實,人在做出一個行為時,往往瞬間就能把結(jié)果判斷出來。家長如果說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氣,因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頓,既能解氣,他又不會把你怎樣。你在孩子面前是權(quán)威,是主人,你不用擔(dān)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總是“忍不住”。
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種人際關(guān)系,在這樣一種關(guān)系中所體會到的東西,或好或壞,都會給孩子留下終身印象和一生影響。我猜測上面這位家長在童年時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挨打受罵,雖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長大后多半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同樣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不會愛,缺少愛的能力。常聽到人們說:我脾氣不好,遺傳了父母的脾氣。仿佛這“脾氣”是娘胎里帶來的。事實上“脾氣”不是來自血脈的生物遺傳,是來自生活體驗的心理傳遞。來源:齊魯晚報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后來又有一次,這家的男老鄉(xiāng)無意中說起最近把讀初中的兒子打了一頓,因為兒子把剛買的一千多元的進口山地車丟了,車子才騎了一個月。
唉,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嗎?這時我想到,我剛花7000元買的攝像機,鏡頭被圓圓不小心摔壞,換一個就花去2000元,而我一句都沒說她。甚至都沒說一句“以后注意點”這類提醒的話。摔壞的一瞬間,孩子看出來我有多難過,她自己也很難過,這就夠了。難道因為我沒給她一個告誡和提醒,她以后就不知道要小心嗎。家長少說廢話,孩子才會認(rèn)真對待你有用的話。
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為什么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奈下所犯的錯誤呢?而且,孩子闖了禍他自己心里就很痛苦,有內(nèi)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他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體諒他,心里生發(fā)出逆反情緒,同時也失去內(nèi)疚感——經(jīng)常這樣來“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不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對什么都滿不在乎呢?
我開玩笑地問這位老鄉(xiāng),你上次丟了手機,那手機好像挺貴的吧,回家后老婆打你沒?他知道我是針對他打兒子的事說的,笑了,說:怎么能把我和兒子放到一起說事,他是孩子,我是大人啊。打他是讓他記事,是為他好——家庭教育中這種強盜邏輯很多,打孩子說成是“為孩子好”,撒惡氣說成是“教育孩子”。打了人還要把這說成是“愛”,讓被打的人來領(lǐng)情——天下有這么不講理的嗎?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dǎo)。你必須要把他當(dāng)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dāng)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家長當(dāng)然都不是圣人,會經(jīng)常因孩子的問題有情緒起伏。但我們一定不能任性,要學(xué)會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就打罵孩子。家長要確立一個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時候,因為任何原因,都不打罵孩子。要記住,凡通過打罵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態(tài)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打罵孩子也可以形成一種習(xí)慣,一旦形成了,也不好改。
一位小學(xué)生的家長來找我咨詢。她經(jīng)常打孩子。她對我說,每次打完孩子都非常后悔,但自己脾氣不好,一遇到孩子惹她生氣,就控制不了。我在做了一些相關(guān)疏導(dǎo)后,說了幾句比較刺激她的話:你可以非常誠實地在內(nèi)心想一下:單位領(lǐng)導(dǎo)惹你生氣時,你會去罵他嗎?你的兄弟姐妹或同事讓你不高興時,你會動手去打嗎?其實,人在做出一個行為時,往往瞬間就能把結(jié)果判斷出來。家長如果說在孩子面前忍不住脾氣,因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頓,既能解氣,他又不會把你怎樣。你在孩子面前是權(quán)威,是主人,你不用擔(dān)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總是“忍不住”。
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種人際關(guān)系,在這樣一種關(guān)系中所體會到的東西,或好或壞,都會給孩子留下終身印象和一生影響。我猜測上面這位家長在童年時代多半也遭受了不少家庭暴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挨打受罵,雖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長大后多半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同樣顧及不到孩子的感受。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不會愛,缺少愛的能力。常聽到人們說:我脾氣不好,遺傳了父母的脾氣。仿佛這“脾氣”是娘胎里帶來的。事實上“脾氣”不是來自血脈的生物遺傳,是來自生活體驗的心理傳遞。來源:齊魯晚報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媽媽教育方法的不同 可能影響孩子一生(二十二) [2009-06-26 00:36:00]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電子書 [2009-06-26 00:45:00]
- 《愛與自由》和《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電子書 [2009-06-26 00:53:00]
- 感覺統(tǒng)合訓(xùn)練 全面提升智慧 [2009-06-26 01:3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