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說起自家的男孩時,經常會說到的一些話。是的,每家的小男孩都不“老實”,他們總會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感興趣,喜歡尋根問底;他們總會改造自己的玩具,把它們改造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超能玩具”;他們還喜歡拆開收音機,看是誰躲在這小匣子里說話、唱歌……其實,這些都是男孩探索心理的表現(xiàn)。
與女孩相比,男孩的好奇心更為強烈一些。同樣是玩變形金剛,女孩可能會給玩具安排一個動人的故事,而男孩卻可能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因為男孩希望知道這個玩具更多的用途,以及它是如何起作用的,而且,他們還希望自己能找到多種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如果他們對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就會理所應當?shù)匕淹婢卟痖_來看個究竟。這看似破壞的舉動,其實顯示著男孩的某種獨特能力——曾經有調查表明,在拼圖和組裝其他三維物體方面,男孩的速度比女孩快2倍,犯的錯誤比女孩少一半。
另外,這還與男孩某些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男孩的發(fā)育,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比女孩要慢一些,而且在形成責任感、義務感等心理品質方面表現(xiàn)得較差。所以,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差,當他強烈想知道“小鬧鐘是如何工作的”時,雖然他也知道父母會反對他的這種做法,但在強烈的好奇心和并不是很強大的責任感的稍微“斗爭”下,他就會很輕易地選擇滿足好奇心——把小鬧鐘拆開看個究竟。
此外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壞性”,但有時,他的“破壞性”并不是純粹的破壞。他會將一個小女生好不容易搭造的積木“宮殿”一舉摧毀,但是爾后他又會蓋起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筑”來補償那位女孩;他把爸爸的鬧鐘拆得一塌糊涂,然而不一會兒,他卻又奇跡般地把它重新裝好,還修好了其中的小毛病……因此,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在男孩這些破壞力的背后,往往會隱藏著呼之欲出的天賦。因此,用強制方法壓制男孩的“破壞性”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那么,家長應如何對待男孩的“破壞性”呢?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表示,男孩的“破壞性”有些是因好奇而破壞,也有一些是故意破壞。因此,家長要因孩子的“破壞”動機對他們區(qū)別對待。
對于男孩的探索精神,家長應先給予肯定,然后也要教育孩子要愛惜物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但是,有些孩子拆毀、摔砸物品,純屬破壞行為,如砸椅子、故意摔碗等。對此,家長切不可姑息,要在弄明白孩子破壞物品的原因后,讓他們自己承擔這種行為所引起的后果,如用自己的零用錢修理、購買新物品等。
給父母的建議
家里的男孩是“破壞大王”,喜歡刨根到底地問問題、喜歡拆東西、喜歡搞破壞行動……做家長的不要著急。一般來說,如果父母能夠把孩子的這種帶有探索性的“破壞行為”引向正路,任何一個男孩長大后,都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方法一:尊重男孩的“破壞能力”
漫畫家蔡智忠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趁父親不在,溜進書房玩耍。
看到桌子上瓶瓶罐罐里的墨汁,蔡智忠玩興大起。他拿毛筆沾滿紅墨汁,東尋西找“作畫”的地方。最后,他選擇了客廳通往書房的墻壁作為畫板。片刻之間,一個個小圈圈組成的小人躍然墻上。
父親回來后看到了蔡智忠的大作,不由得火冒三丈。他追著兒子,看樣子要大打出手。然而,父親后來并沒有這么做,他只是罵了蔡智忠兩句,然后居然給他買了一塊小黑板和一些畫筆。
蔡智忠喜出望外,從此,這塊小黑板成了他藝術想象力自由馳騁的天地。
如果蔡智忠的父親沒有給兒子買小黑板和粉筆,而是給他一頓打罵,那也許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就會因此而夭折。因此,每一位家長都要正確地對待男孩的“破壞能力”,千萬不能讓天才消失在自己的棍棒下。
男孩往往都會這樣,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聽你的話,從而用正確的方法、手段去探索事物。
因此,對待男孩的“破壞性”,家長應客觀地分析其動機,在尊重、鼓勵其探索能力的前提下,把孩子的“破壞性”引向正途。
方法二:發(fā)現(xiàn)并挖掘男孩“破壞性”背后的天賦
男孩的“破壞性”背后隱藏著很多天賦:探索能力、創(chuàng)造才能、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可小瞧孩子的“破壞行為”,如果家長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一定會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才能。
男子漢小波從小不喜歡汽車、手槍等男孩標志性的玩具,而單單對玩積木著迷。他會把別的同學蓋的“大樓”推倒,而后再幫人家設計一座“宮殿”;他會把爸爸的小皮箱挖個洞,給他的小白兔當臥室……
針對兒子的這種破壞行為,小波爸爸沒有過分地批評孩子,而是一點點地把孩子的愛好引向了正路,比如,經常有意識地帶兒子去參觀各種風格的建筑;給他買圖片書;跟他一起做搭積木游戲,并比賽看誰搭得又快又別具風格……這些正是小波所喜歡的,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導下,小波漸漸地對那些“小房子”著了迷。從此,研究“小房子”便成了他的業(yè)余愛好。
更讓爸爸欣喜的是:在一次兒童比賽中,小波自己設計的建筑竟然獲得了特等獎。并且,由此開始,小波有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以后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建筑師。
父母僅僅不打擊孩子的“破壞”行為還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畢竟還小,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才能和天賦。再加上男孩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遇到一點困難,便會打“退堂鼓”,如把小鬧鐘拆開了,但裝了一會兒沒有裝上便不管了。因此,家長們要采取積極的手段,把孩子“破壞性”背后的天賦引導出
相鄰博客
- 4~5歲小兒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09-06-27 13:44:00]
- 孩子喜歡吃手怎么辦 [2009-06-27 13:46:00]
- “心理”單親更易讓孩子受傷 [2009-06-27 15:21:00]
- 不要那么重視“教育” [2009-06-27 22: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