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小生越來越任性、自私,厭倦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本身?為什么越來越不尊重師長,蔑視甚或無視社會構(gòu)成必需的公共道德?為什么小小年紀屢屢發(fā)生極端事件,自殘抑或傷人,造成社會恐慌?為什么……
■年長一代成長成人之際,日里夜里,夢著醒著,父母言傳身教,老師耳提面命,鄰居善意提醒,始終有一個聲音在糾纏和包圍:成績可以差些,做人不能欠缺。
■教育孩子做人,不是狹義的指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而是指如何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方式對待紛繁復雜的自然和社會,包括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寂寞與喧囂;如何體味獨處與協(xié)作,感情與理智;如何習與思考,觀察與分析,等等。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天真可愛,隨著年齡增長,小寶貝不見了,變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的 "小霸王"
劉培鋒:我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父親是一個基層領導干部,在70年代末撥亂反正時,很多人到家里來找父親。家里給我的教育是:來的都是客,無論誰來,都要有禮貌地接待;回到家里,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必須和客人打招呼。"這是最起碼的做人的禮節(jié)。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現(xiàn)在不一樣了。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虧、受委屈,所以不斷地給孩子灌輸怎么保護好自己,不要上壞人的當,遇到危險怎么避開等等。這并沒有錯,但這種以防范別人為核心的教育,卻可能導致孩子從小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人與人之間不能一有矛盾就斗爭,應該首先有善心、善舉,堅持合作、助人。
李華:為了一個U盤不回實習單位,離開實習單位不打招呼,工作有失誤經(jīng)不起批評,這是實習單位對大生的普遍反映?,F(xiàn)在一些單位談到實習生就會對校說:生能力不強可以理解,但做人一定不能差。
其實在校園里,這樣的事一直在頻頻上演:和老師搶著上電梯;見了面不主動打招呼;與老師對話時眼睛看著別處;從不給家人寫信,用電話或短信代替了親情的交流方式,或者一打電話就是張口要錢,從不談在校的學習和生活。
學習好不等于一好百好,尤其是不能等到了大學再補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課,再教育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家人?,F(xiàn)在的好多大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棄之不學,對國外的文化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則津津樂道,趨之若鶩。
馬文杰:我經(jīng)辦的案子中,有一起是兩個大學生打架,致其中一人死亡。受害人的父母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悲痛欲絕。獨生子女問題正在凸顯,很多家庭承受不了子女遭受意外傷害的風險,這導致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態(tài)發(fā)生扭曲,對孩子能不能打罵、批評都成為問題。
許多家庭實行表揚教育,導致孩子的自信心過度膨脹,也使許多孩子心理脆弱,承受不起挫折、磨難。儒家學說強調(diào)"度",我們可以不贊同"棍棒教育",但對孩子一定要適度批評,不經(jīng)常施加點壓力,稍有意外,孩子就會崩潰。
60后、70后的孩子,父母更多關注養(yǎng)大的問題,而且所有家庭的道德標準比較一致,教育孩子要聽話,懂禮貌,孝順,而現(xiàn)在更多關注的是孩子成人的問題。80后的孩子都是改革開放后出生的,很多父母本身對孩子的教育很茫然,可以說100個家庭就有100種教育方式,這也直接導致了教育理念和道德底線的雙重模糊。
王愛琴:每個孩子小時候都特別天真可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市場經(jīng)濟社會對學校的影響,一些孩子學習不夠靜心,思想浮躁,以前可愛的小寶貝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的"小霸王":對上不尊敬師長,對下欺凌同類;對己自由散漫,對人苛刻以求;小天地里恣意橫行,大場合中毫無公德;小小年紀屢生事端,自殘抑或傷人,甚至造成社會恐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習成績之外,還有許多成人成己的事項要講。否則,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可能是跳蚤
郝江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最親近的朋友。始終把自己放在家長的位置,凌駕于孩子之上,做什么都以命令、教訓的口吻說話,就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平臺,作為孩子自然也因為懼怕父母的威嚴而不愿進行思想交流。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在成長,不愿意自己始終處在弱勢位置,希望有一個公平、舒暢的交流平臺,作為父母必須給他一個像朋友一樣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對孩子說該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待人接物,而自己并未按照同樣的方式做,一切的溝通不但沒作用,某種程度上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可信。身體力行比你講一千遍道理更有效。
李晶: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如果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交給學校那就完全錯了。現(xiàn)在學校教授的多是自然科學知識和專業(yè)知識,道德的教育在學校里還遠遠不夠。學校基于應試教育的考量,精力過多集中在考試、成績、升學率上,在課程安排上自然側(cè)重于科學知識,減輕了道德培養(yǎng)的分量,也就忽略了學校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作為家長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孩子是第一代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同時又是第一代在電腦面前長大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不把自己孩子的道德教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來,成為孩子道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師,而盲目地把它推給學校、社會甚至讓孩子放任自流,那將是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更大失職。
王愛琴:對孩子的思想教育,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不能把孩子的教育推給他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他的優(yōu)劣體現(xiàn)了父母教育的成敗,所以要從讓座位、過馬路等一點一滴的小事去影響他。這個優(yōu)劣不只是學習成績,重要的是思想道德水準和為人處世的方式?,F(xiàn)在很多家長只重視學習成績,孩子一進門就問:"考試考了多少分?"見了老師第一句話就是:"孩子學習如何?"卻少有家長會問:"這一段時間孩子表現(xiàn)怎樣?"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用塔來表示,最低層是身體,沒有健康的身體,什么也干不成,它是基礎。然后是心理,心理不健康,也是很可怕的。再就是學習,塔頂是思想品德,它是最高層次。一個人不管多聰明,沒有較高的思想境界,什么事也干不成?,F(xiàn)在社會競爭激烈,要想干得出色,必須重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蔣鵬: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有三個階段:求學、成家、立業(yè)。其中求學和成家在往兩頭發(fā)展,求學越來越早,成家越來越遲,立業(yè)力不從心。有人說子女像父母的財產(chǎn),父母不僅對其有撫養(yǎng)權,還有支配權和控制權。從出生開始到上學、工作、結(jié)婚生子,沒一件事是父母不操心的,父母幾乎把一輩子都搭進去了。家長的無知,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自我個性缺失,個人價值觀難以形成,明辨是非能力缺乏,生活不能自理,如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當獨立生活時,不能正確應對,一遇波折,很容易喪失自我,難以成人,更難談如何做人。播下龍種,收獲跳蚤,這樣的例子多了。
學校是傳播知識的地方,更是教授做人的所在。如果為人師表的老師都不堅守做人的底線,孩子小小年紀遭遇"污染",后果不堪設想。
焦惠生:最近收到一個提案,說太原市某小學老師開課外輔導班,班上有些孩子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耽誤了老師賺外快。老師對這些學生訓斥甚至侮辱。孩子年齡越小,對老師越尊敬,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在某些人生成長階段甚至超過家長。這樣"為人師表"的老師,自己變成反面教材的同時,還會貽誤孩子的前程。
李華:應試教育導致許多學校只追求學習成績,缺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這種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重書本知識,輕生活實踐體驗;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重特長培養(yǎng),輕情操陶冶的教育,弊端甚多,孩子豈能茁壯成長?
唯成績論英雄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我只要學習好了,就一好百好,可以不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不團結(jié)同學,不愛護集體,甚至輕視、蔑視學習不好的同學或者其他弱勢群體。
劉培鋒:在6+6+4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這個大多數(shù)孩子都要經(jīng)歷的固定的人生步驟里,一直都灌輸著應試的東西,沒有關注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比如從幼兒園開始,老師會獎勵孩子小紅花、小紅旗;上小學、初中、高中,每一步都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檢驗。
另一方面,孩子的每一步也是對家長的考驗,是對家長的關系、門路、辦法的考驗--500元一個座位,有錢的坐在前面,沒錢的坐在后面;以前老師家訪都是訪學習不好的學生家長,現(xiàn)在"家訪"都是聯(lián)系有權有錢的、對自己有利能幫助自己的學生家長。
陳繼光:一次出國旅游,看到一個場景:一位老師帶著學生在很認真地做善事。后來了解到,在一些國家,高中學生放假期間必須去做一段時間義工,這屬于必修的實踐課。許多40歲以上的人小時候也是這樣,幫助軍烈屬、五保戶,班里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個小組一戶,常年包戶。
現(xiàn)在的孩子也會去做所謂的善事、好事,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絕大多數(shù)都走了過場,應景、作秀的成分多,結(jié)果既沒有幫助了別人(有的甚至可能還影響了別人),也沒有讓孩子從中學到好的東西,相反可能養(yǎng)成虛榮、作秀、撒謊、不踏實等壞習慣。
很多偉人如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成了學校掛在墻上的擺設,需要時拿來一用,孩子們根本不了解他們身上的精神和品質(zhì)。
王愛琴:一個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不去耐心地、盡力地幫他改正,而是開除了事,這樣的學校是不負責任的,是不合格的。學校不只是傳播知識的地方,還是教授做人的所在,把犯錯誤的孩子當成包袱,只收合格的學生,這與教育的旨圭嚴重背離。
來源: http://bbs.club.sina.com.cn/thread-336-0/table-58172-1317.html
相鄰博客
- 柯云路:青春期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2009-07-19 18:53:00]
- 別把孩子當實驗品 [2009-07-19 19:08:00]
- 網(wǎng)癮孩子的心聲:我的網(wǎng)絡生活到電擊讓我生不如死 [2009-07-19 19:32:00]
- 【國外】在美國打孩子的后果有多嚴重 [2009-07-19 19: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