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朋友晚上好,很高興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解讀家庭教育,促進孩子成長》,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天的交流。
作為一位母親,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作為一名教師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孩子和家長,在這期間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感悟??梢哉f我們每個人都對延續(xù)我們生命的孩子寄予了深深的厚望。當我們以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財力、物力為孩子投資的時候,當我們以更多的目光來關注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卻好像發(fā)現了很多問題,于是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或常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怎么越來越不聽話了,孩子怎么越來越懶了,怎么越來越自私了,怎么成績越來越差了……許多的“越來越”讓我們心生焦慮,繼而訓斥、責罵,有的家長甚至放棄孩子任水自流,從而導致一些教育惡性事件的發(fā)生。那么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呢?其實是我們對教育的認識有了偏差,是我們對孩子認識不夠全面,是我們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了。下面我們首先來談談家長應該怎樣正確的認識家庭教育。
一.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家庭教育。
任何人的成才都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結果,可是現今社會浮躁,處處充滿著誘惑,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可謂令人擔憂,大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無法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我們可以調控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間創(chuàng)造和諧,達能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下面我們先用心的看一組數據調查。
調查數據:
一項有說服力的調查:
北京一項按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劃分進行的調查,調查對象:680名初中、小學生的家庭,調查內容:在校表現與家庭教育水平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
家庭教育水平很好的,其孩子在校表現優(yōu)等生的占95%,基本沒有后進生;
而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其孩子在校為中等的占2/3,并有15%左右為后進生。
而教育水平不當的家庭,其孩子在校為后進生的卻高達85%,幾乎沒有優(yōu)等生;
這項調查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我們把不當的家庭教育提高到一般水平,則后進生就會相應減少五倍左右;如果我們把一般的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則優(yōu)等生增加三倍左右。
從上面數據我們不難發(fā)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
錯誤家庭教育三部曲: 1).0-10歲幼兒和小學初期:不管,他還小呢。2).10-15歲小學后期和初中前期:不信,老子管不了你。3).15歲后:老師,我管不了了,你看著辦吧。
以上的三部曲可以說形象的展示了家庭教育中觀念的誤區(qū)、方法的誤區(qū):首先0-10歲以為孩子還小不用管,常把孩子交與爺爺奶奶帶,從而錯失了最佳教育期,沒有和孩子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和親情紐帶,自然也就忽略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沒有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孩子沒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小學成績不理想,問題開始逐漸的顯露端倪,這時家長就開始發(fā)揮自己的權威作用,讓孩子一切服從自己,在孩子學習上開始加壓,可是許多辦法想盡了,孩子還是外甥打著燈籠---照舊,甚至是問題愈發(fā)嚴重,好在孩子這時還小,還不敢反抗。等升入了初中,到了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若家長的方式還不改變,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很嚴重,說不定會和家長對著干,自然在校表現也就很差了,有的甚至還會沾染一身惡習。
學生實例
今天當我們以理性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孩子問題時,是否能從中找到家教錯誤的三部曲呢?聽到這我們家長朋友是否在反思您的家庭教育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誤區(qū)?如果有,或者這樣事正在發(fā)生著,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作用,明確學校教育的地位,切忌盲目把孩子的教育全盤推給學校,也切忌把孩子的教育一切都納入家庭。然后我們做好家校配合,來教育、轉變我們的孩子。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反正孩子一天都在學校,老師孩子的教育就都靠您了。我們家長說什么孩子也不聽,只聽你們老師的,要打要罵隨你們。我們家長不會說什么,老師放心吧,孩子出什么事我們絕不給老師找麻煩。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做教育工作的老師們都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家長走后就無奈的調侃:孩子在怎么不行,我們也不打也不罵,真打罵出問題了,家長就反過來找你一身麻煩呀!調侃歸調侃,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給學校老師卻是讓人擔憂不已。另外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家庭都能承擔,使教育走上另一個誤區(qū)。
一位家長的故事
所以我們一定要正確全面的認識家庭教育,讓我們的家庭教育為學校教育提供豐富的滋養(yǎng),做好和各個教育的有效配合。有人曾這樣形容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系:沒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教育就是獨輪車注定走不遠,沒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教育就是單翼鳥注定飛不高。所以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善于做一個有心人,加
二.家長對孩子的認識要全面。
1.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放大優(yōu)點。
有的家長可能說了“我那孩子可不能表揚,你表揚一句就不是他了,他的尾巴就翹上天了?!逼鋵嵾@句話不正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嗎?不是我們的孩子不需要表揚,而是我們的孩子太需要我們的表揚了。表揚是干渴中的及時雨可以激勵孩子不斷克服困難,表揚是一縷柔和的春風可以一掃人的浮華,表揚是激發(fā)孩子昂揚斗志的助推劑。
江本勝的水實驗
我們家長們想想:我們看似沒有生命的水都如此何況我們的孩子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拋棄:優(yōu)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的錯誤認識,來欣賞我們的孩子。
那有的家長可能又會說了:我就看不到孩子有什么地方好,一身的臭毛病。學習不好,不講衛(wèi)生,不知心疼人,整天就知道看電視玩電腦…,你說沒有好怎么表揚他?這時該怎么辦呢?用放大鏡找孩子的好。
互動:黑紙中放大白點
從這個實驗中可以看到兩種家教觀念方法:關注一張黑紙的家長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缺點,他們對孩子的各種否定會滲透于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長期下去孩子只能是悲觀消極,自卑的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做事毫無主動性,為什么呀?因為怎么做也是不行,怎么做也達不到家長滿意,那干脆不做了;還有的心生叛逆破罐子破摔。而將目光集中于那一個小白點的家長就知道賞識的作用,處處會從孩子的問題中看到積極的一面,從中尋找孩子的哪怕是一點點優(yōu)勢,把這種優(yōu)勢不斷放大放大,時時給孩子以鼓勵,最終讓白色掩蓋黑色,成就孩子健康快樂,成就孩子光明的前途。所以說不管我們的孩子現在是什么情況,我們都要積極樂觀的教育引導他們,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言放棄。
2.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言放棄。
故事:給每一株野草開花的機會
從這個故事我們是否體會到了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有的花在春天早早開放炫目一時,有的在盛夏時節(jié)繁花滿枝,有的在秋天散發(fā)清香,有的在冬天傲放于風雪之中。縱觀人類歷史,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甘羅12為相可謂少年天成的典范,那么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不也是奇才嗎?可是因為家長的錯誤不照樣泯然眾人矣?二戰(zhàn)時期的丘吉爾65歲才得以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政治報負,而另一位傳奇人物肯德基的創(chuàng)始人哈蘭.山德士更是一生窮困潦倒不得志,直到85歲才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事業(yè)。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對于每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fā)展是不均衡的,有時間早晚上的差異,有特長愛好上的差異等等,所以不管今天您的孩子學習成績怎么樣,都希望您始終對孩子充滿信心,都不要輕言放棄:現實中對學習的放棄就意味著對孩子行為的放棄,對習慣培養(yǎng)的放棄,對道德的放棄,因為這樣的慘痛例子太多了。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不管今天孩子怎么樣,我們都要堅持。說不定您的孩子就是一株晚開的奇花,您千萬不能過早的把他鏟除了,而且您對事物的不言放棄,還會深遠的影響著您的孩子,甚至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俞敏洪父親的故事
3.用多維的眼光看待孩子,培養(yǎng)能力。
現今社會給人提供的發(fā)展機會是很多的,不是說孩子學習差了,孩子的一生就注定黯淡無光了,學習能力固然是能力的一種,而且可以肯定的說許多孩子學習差,并不直接或單純是學習素質的問題,隱藏在學習能力之后的堅強意志品質、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協(xié)調能力,與人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意識,不怕吃苦,對人真誠等等更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之根本。現在,讓我們在把話題回到俞敏洪身上。
俞敏洪的故事
所以不是說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有了出路,我們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要不斷促進孩子的發(fā)展,也許我們的孩子做不
三.家長要用正確的家庭教育引領孩子。
1.轉變觀念,做一個學習型的家長。
現今社會是知識信息時代,每個人都面臨著終身學習的挑戰(zhàn),我們知道教師上崗要有教師資質證,醫(yī)生看病要有醫(yī)師證,而有一項終生的職業(yè)沒有上崗證,那就是父母上崗證,但這并不說明我們的父母不需要學習,相反孩子的第一學校在家庭,第一
某省高考狀元的家教。(略)
2.改變方法,做一個引導型的家長。
現今有兩種錯誤的家教方法在流行,一種是溺愛,一種是專制打罵。
現在我們先來說說溺愛。法.盧梭曾說過:你知道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孫云曉也說過:獨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而這種愛卻有些過火,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是一種不恰當的,而且十分過火的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怕孩子吃苦,加上錯誤的人才觀作祟,只要孩子搞學習,其它的什么也不用孩子管,處處滿足孩子的一切愿望,迎合孩子的喜好,這樣做孩子不僅學習沒有搞好,反而造成孩子缺乏進取心,無感恩心,依賴性嚴重,任性固執(zhí)聽不得批評,唯我獨尊,這樣孩子走上社會肯定會處處碰壁的,所以溺愛是很錯誤的愛。
下面在來談談專制。有一些家長還奉行:不打不吃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封建教子觀念。只要孩子一出問題就有不絕于耳的嘮叨,繼而打罵嚇唬又登場,這樣只能起一時之作用,在家長的暴力下孩子從行動上收斂一時,可是思想問題,和錯誤的方法得不到改正,類似的問題還會出現。同時若長期采用這種教育,會給孩子身心造成很大傷害,甚至會扭曲孩子的心靈,造成說謊耍滑,怯懦自卑,逆反心理,雙重人格,懷疑仇視等等,會為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埋下惡果。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日常管理,在體驗中明確角色責任感,讓孩子知道他的一切都與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孩子才會做事理性,顧及父母與他人的感受,孩子才會少犯錯誤。而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家長應該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然后在通過語言,故事,行動等對孩子的問題做好分析,真正讓孩子認識到錯在了哪?只有這樣他才有改正的方向。當然這不是說不能懲罰,因為懲罰不僅僅打罵一種:取消零用錢,限制看電視,為家庭勞動等等都是懲罰。
3.調整期望,做一個理智型的家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這就需要每個家長對孩子要有一個合適的期望值。期望值分高、中、低三種。期望過高,孩子怎么努力也達不到家長的要求,那么孩子每天都會生活在一種挫敗的感覺里,這樣的孩子會不自信,喪失活力,性格會逐漸孤僻偏執(zhí),產生學習生活的焦慮,嚴重的還會導致惡性事件的發(fā)生。而期望過低,孩子會覺得自己做成什么樣都行,反正父母不會訓斥,孩子易于得過且過,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缺失拼搏上進的欲望。恰當的期望應該是適中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例如在學習上:家長在認真分析孩子的思想狀態(tài),能力,精力投入等等后,將孩子的學習目標定在一個合適的名次范圍內,讓孩子找一個在自己3、5之前的學生作為追趕超越的目標,和孩子一起分析和這個學生的差距,自己存在的優(yōu)勢和劣勢時時鼓勵孩子,讓他每天都充滿信心,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讓孩子對自己進行激勵,當小目標達到后,在樹立小目標…這樣遠比一次考試后,你下次讓孩子必須前進10名,20名要有效的多。
4尋找方法,做個智慧型的家長。
在講座剛開始我們談到過:我們有很多的抱怨,比如孩子怎么越來越不聽話了,孩子怎么越來越懶了,怎么越來越自私了,怎么成績越來越差了等等,現在我們知道了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辦法解決這些抱怨才是當務之急。就那孩子的學習來說吧: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以下三方面: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所以孩子成績差了,我們必須搞清楚孩子是差在了哪,然后在有針對性的通過教育彌補。例如在學習興趣,態(tài)度方面的培養(yǎng)上我們應該著眼小處從生活入手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感悟:我們可以帶孩子走入社會,去銀行,電信部門走走,到工廠轉轉,到早市、夜市去逛逛,孩子無形中會有一種比較、體會,然后家長在從工作環(huán)境,時間投入,工作報酬等給孩子做做分析;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知識給自己的今天帶來了什么,這樣孩子會和我們家長達成思想上的共鳴,因為這是他能切實看到的問題;用我們的親友成功的事例引導孩子;多買一些青少年的勵志讀物,和孩子溝通閱讀討論,從名人的成功中受到激勵。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生活中處處皆教育。再如學習習慣方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分解學習目標,加強有針對性的檢查、督促確保計劃的有效執(zhí)行,這是對孩子和家長意志的考驗,據科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強化訓練21天,所以家長在孩子習慣養(yǎng)成上要常抓不懈,切忌冷一陣熱一陣,直到孩子能自律為止。
今天我們主要交流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家庭教育、家長要全面的認識孩子、家長要用正確的家庭教育引領孩子。相信通過交流您會有很多的感悟和反思,請相信孩子的轉變來源于家長的轉變。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教無定法,每個孩子也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可能有一個方法,一個模式往孩子身上一套,孩子就優(yōu)秀了,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只有認真學習,轉變觀念,正確對待孩子成長路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能時時去感悟,時時去琢磨,時時去行動,時時有信心,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今天我和大家的交流到此結束,再次謝謝大家能抽出寶貴的時間和我交流!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議歡迎您和我繼續(xù)交流。
相鄰博客
- 優(yōu)秀是怎樣煉成的(原創(chuàng)) [2009-07-05 23:27:00]
- 怎樣幫助孩子找回做人的真諦:父親的考題 [2009-07-23 19: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