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今天我先從這樣一個實事開始。
前幾天剛剛上班,就接到一位北京市某重點中學初三學生家長的求助,當媽媽的接通電話就哭,泣不成聲,從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中了解到:她三十多歲才生了這樣一個男孩,全家視為掌上明珠,孩子小的時候也特別的乖,很聽話,人見人愛,人見人夸。她也深以為驕傲,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開始時上學也一直不錯,三年級以前沒有讓家長費過心,每次考試都不錯。可是從四五年級開始,就不怎么聽話了,上了初中越來越不好,也經(jīng)常去上網(wǎng)吧,有的時候整夜不回來。這到初三了,馬上就要考學了,還不知道用功,幾門課的成績加起來才200多分,家長非常著急,這可怎么辦呢?
這是家庭教育中很典型的案例,我們很多的家長與這位家長有著同樣的煩惱,今天的話題就是探討這個問題出在了哪里,如何解決,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家庭教育中兩種極端的心理狀況的太多了,一是忽視不管;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這兩者都不可取。
學習、充實自己,持證上崗
開汽車先要考駕照,不懂規(guī)則是不準上路的,上路就要挨罰??上覀冞@家長當?shù)每商菀琢?,還幸福得不得了,你看:高高興興登記結婚,歡心愉悅之余懷上孩子,哇哇墜地給小家庭帶來了歡樂。做家長是不用參加考試不用拿資格證的,不用多少準備就上崗,還永遠不會下崗。當上家長時,你是否清楚肩上的擔子的沉重?為了孩子的光輝未來,也為了自己的幸福晚年,要勤于學習,勇敢承擔起幫助孩子設計未來的責任;做一個合格的家長,這也是我們不能推卸的天職。
為孩子的設計應該哪里開始?應該從零歲開始。孩子哇哇墜地,父母在高興之余就應該想怎樣去培養(yǎng)他。相信每個家長都抱著自己的孩子憧憬過孩子的未來,但是為孩子的設計不只是勾畫藍圖,最重要的是分階段的制定培養(yǎng)目標,而后腳踏實地的將目標落到實處。不懂可以學習,要持證上崗。
創(chuàng)設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一個月前,我上網(wǎng)搜過一次,輸入“優(yōu)秀生+出走”,你猜怎么樣?
相關信息是88960條,這是多么可怕的現(xiàn)實呀!
設計、創(chuàng)造安全愉悅的家庭氛圍,為孩子健康成長奠定基礎。設計未來重在細節(jié)。關愛孩子,使得孩子在家中有安全感,盡最大可能多陪伴和鼓勵孩子,不但使孩子有一個健壯的身體,更要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這應該是為孩子設計的首位。一個具有健康心態(tài)的孩子遠比一個只是學習好的孩子要有出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理解,他們需要更多寬松、寬容和民主的家庭氛圍。培養(yǎng)一個理智、懂理、講理的孩子,這就需要家長的智慧了。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我的一位搞民營教育的朋友,女兒六歲時就送到學校開始寄宿生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這孩子初中畢業(yè)就遠赴英國留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劍橋大學博士畢業(yè),在英國有了很好的發(fā)展。
一次與他談起孩子的教育,我問他教育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他說:“我沒有高招,就認準了一個理,要設計、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不講大道理,從小事要求做起。孩子還很小時,玩過玩具后要讓他自己收起玩具,不要怕,丟了東西,下一次再玩就會不方便;小的時候會用勺子了,吃飯自己來,飯撒了、扣了不要緊,還可以再盛嗎,也可能好吃的食品沒有了;孩子上學了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準備書包,開始會出現(xiàn)一些麻煩,收拾書包時有可能忘了橡皮、甚至是忘帶作業(yè),挨了老師的批評。出現(xiàn)問題不要大驚小怪。關鍵是讓孩子慢慢體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得不好要承擔責任’.‘責任感’正是從一點點的小事中慢慢感悟和培養(yǎng)起來的,我認為是關系孩子一生的大計劃,有了這份責任感,孩子心里認定學習就是他自己的事,不用別人再督促”。
培養(yǎng)責任感,讓孩子自主自發(fā)地學習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普遍經(jīng)驗。
我經(jīng)常問家長這樣一個看似很幼稚的問題:“你是怎樣教孩子走路的?”家長都會說,教孩子走路,應由孩子自己去學唄。還沒有哪一個家長說是代替孩子學走路的。可是孩子一生不能只會走路呀!其它的事情怎么辦呢?我們大部分的家長在那里大包大攬,孩子只要學習好,什么都不用孩子做。孩子已經(jīng)是小學高年級了,甚至是上初中了,媽媽還在給收拾書包,上了初中媽媽還在看著做作業(yè),都是高中生了還要家長催做作業(yè),生活方面的事就更不用說了,很大的孩子了媽媽還在給洗內(nèi)衣褲,還在給收拾被褥等等,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上到初中了,都不在外邊解大手,為什么?只因為自己不會擦屁股,在家都是媽媽給擦的!
想一想,孩子的頭腦本來是一張白紙,就是讓我們家長給填寫成了這樣的條律:所有這一切都是爸媽應該做的,做得不好就是爸媽的責任,孩子只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就只有“學習好”這么一個爸媽派給的任務。最后沒有學習好也是爸媽的責任。
培養(yǎng)做事情感興趣,動腦筋做好
去年,幾位朋友去到一老鄉(xiāng)家賀喬遷之喜,一進家門正好看到孩子在哭,一問才知道,朋友家大人在餐廳收拾飯菜,一不留神,裝修不久的新房客廳墻上就被上小學的孩子信手涂鴉,搞得一大片很亂的樣子,剛剛打了孩子幾巴掌。
飯后大家說起孩子的教育,我拉過她家的小孩,
問:“你喜歡不喜歡畫畫?”
孩子說:“喜歡,我畫得可好呢,昨天我還得了獎呢!”
家長在旁邊說:“那算什么獎!”
孩子不服氣,馬上跑到屋里拿來了獎狀,一看原來是他們班里上圖畫課時,孩子的一幅圖畫作業(yè),老師給了一個大的紅星,一年級孩子的畫說不上多好。但是難得的是孩子的那份樂趣!孩子人來瘋,就想在來人面前顯示她的畫,得到表揚,結果呢?
這樣的事情還少嗎?孩子小的時候,什么都樂意玩兒,對什么都感興趣,為什么越大越?jīng)]好奇心了呢?我們的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起碼是沒有適當?shù)囊龑В瑳]有有意識的去保護、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份興趣;更嚴重的是挫傷或者打擊了孩子的興趣感知的要求。
經(jīng)??吹剑?/wbr>
孩子在大人不注意時拆壞了一個小鬧表,家長就大發(fā)雷霆,有的還要揍幾巴掌;大人在說話時,孩子突然有個好奇的問題問家長,結果被回幾句“大人說話,不許瞎插嘴”;“小孩子家,不許問這個”。
怕挨訓、怕被打屁股,孩子再也不敢為滿足興趣去亂說亂動啦!就這樣原本一個好說、好動、愛動腦筋、好問問題的天才,被家長給他夭折了。
要培養(yǎng)孩子做事情的興趣,可以把帶孩子去吃麥當勞或肯德基的時間和金錢用來帶孩子去看一場舞劇、音樂會演出??偨o孩子講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長,激發(fā)孩子興趣的故事等等,通過引導,孩子的興趣會慢慢培養(yǎng)起來。
為孩子設計前程時要相信這一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孩子小的時候可能他的天賦不會一下子顯露出來,沒有問題,關鍵是他保持著那種旺盛的求知欲和興趣感。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每天在與孩子一起生活的過程中,要仔細認真地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方向,而后不失時機地引導,他的強項會越來越突出,那就要支持孩子沿著它發(fā)展下去。
設計、引導孩子有夢想
一位好朋友講過他孩子的事,當他的孩子和其他小孩一樣開始盲目追星時,他沒有壓制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尋找夢想的偶像,一起搜索偶像的各種資料,無意的(實際是有意的)搜集偶像的成長史、奮斗史、成就史,讓這些告訴孩子,成功必須付出辛勞和汗水。讓孩子去追夢,給孩子的圓夢計劃提供建議和支持,經(jīng)常提醒孩子踐諾,在孩子懷疑夢想是給孩子以鼓勵。結果呢,孩子真的圓了夢,成為當前國內(nèi)一流的歌手。
人類需要夢想,夢想是對生活積極進取的源泉,是對人生深深的期盼。有了夢想,才有了新中國的建立;有了夢想,才有了改革開放的今天;有了夢想,才有了神六、神七的上天;……。對孩子來說,夢想更有著無窮的魅力,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面對孩子的夢想,哪怕有些不可思議,家長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由此產(chǎn)生的強勁內(nèi)驅力是不可估量的。
諸位家長,我在《中國英才家庭造》一書中列舉了幾十位學生家長的設計成功之路,應該給我們以啟示。
我們要清楚認識到家庭教育只有愛是不夠的,要明智,要用心。因為在沒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對孩子的愛只能使孩子畸形發(fā)展。這種變態(tài)的愛有許多種,如嬌縱的愛,專橫的愛,贖買式的愛,這一切都可以斷送孩子原本美好的一生,也會斷送自己原本美好的晚年。但愿我的文字能給大家以啟發(fā),使得我今天開始講過的實例不再上演。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2408e0100cn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