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人遭遇失衡時就會憤怒
接下來,讓我們直接跳到三四十年后。成年后的我們,絕對比在嬰兒時期更能夠左右自己的生命事件;我們能表達我們的意愿,也多少能掌控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既然如此,維持恒定這件事為什么仍然會是個問題呢?
現(xiàn)在,請各位想象一下:你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你臨時接到通知,說你那八歲的女兒在放學后有個吃點心的小聚會,你必須在她聚會結(jié)束后開車去接她,但這件事并不在你原本的行程表當中。你告訴自己:別慌別慌,你可以請鄰居幫忙照顧你四歲的兒子。安排好了以后,你驅(qū)車上路,要到五英里外的地方去接你女兒。
沒想到,種種意料外的狀況開始發(fā)生。一起車禍,令交通陷入癱瘓,你被卡在車陣當中動彈不得,既無法前進,也無法改道而行。忽然,儀表盤上的某個燈亮了,表示你的車子目前可能正處于過熱狀態(tài),你只好關掉冷氣。沒有多久,車內(nèi)的溫度已經(jīng)攀升至攝氏35度,而且潮濕得叫人感到窒息。這個時候你才發(fā)現(xiàn),啊,你剛剛太急著出門,水壺和手機都忘了帶。
你感到又熱又渴,無法動彈,又沒辦法和外界取得聯(lián)系。你不曉得你會被困在此地多久,但是你很清楚一件事:你女兒正在等你,而且可能已經(jīng)等得焦躁不耐、坐立不安了,這讓你覺得備感壓力。你無法聯(lián)絡到任何人,讓他們知道你此刻身在何處。簡單來說,你此刻最迫切的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的恒定狀態(tài)遭受嚴重威脅,你自然開始發(fā)火!
過了不曉得多久,終于,交通事故解除了(金屬碎片散落一地,還好沒有人受重傷)。你的車開始緩緩前進,儀表板上表示過熱的燈也暗了下來,于是你再度打開冷氣,清涼的風吹送過來,你頓時覺得暢快無比。一會兒,你注意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加油站,旁邊有一部公共電話和一臺自動售貨機。你馬上停車,到公共電話前撥電話給女兒就讀的那所學校,告訴他們你馬上就到,接著再撥電話給幫忙照顧你兒子的那位鄰居,說你隨后就回家。講完電話,你掏出硬幣,到自動售貨機前買了一罐冰涼的飲料來解渴。試問,你的生理狀態(tài)此時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由于外在狀況有所改變,你再度取回了主導權(quán),以及你正常運作及處理狀況的能力。你的內(nèi)在平衡感恢復了,你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火氣也逐漸消退。
成人憤怒的生理基礎——壓力荷爾蒙
讀到這里,你或許會猜想,憤怒應該不只是嬰兒式行為在成人身上的翻版而已吧?你猜得沒錯。從生物的角度而言,心臟怦怦跳、手心出汗、過度激動等不舒服的感受,以及想要捍衛(wèi)自己地盤的沖動,和生物天生的另一種自保機制有關,那就是: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每當我們的安全或舒適突然面臨威脅時——譬如碰到駕駛闖紅燈,或同事轉(zhuǎn)告你“老板要見你”——我們的身體就會自動調(diào)整至備戰(zhàn)狀態(tài),好動員我們?nèi)砩舷滤械纳碣Y源,以迎戰(zhàn)可能的危險。這便是所謂的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從演化的角度看,此種反應其實是人類老祖宗的遺傳——當人類的老祖宗在面臨極可怕的威脅時,譬如有老虎在一旁虎視眈眈,他們必須立即做出判斷:是要留下來跟對手決一死戰(zhàn)呢,還是要趕快溜之大吉,尋找掩護?人類腦中一個叫杏仁核(amygdala)的地方,此時會啟動一連串的生化變化,好讓身體做好迎戰(zhàn)或快跑的準備。
那么,當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啟動時,我們的身體究竟會發(fā)生什么事呢?首先,腎上腺素和皮質(zhì)醇(cortisol)這兩種壓力荷爾蒙,會迅速釋放到血液中。結(jié)果,我們的身體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產(chǎn)生急劇的變化,好讓我們能夠清楚察覺并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生理挑戰(zhàn)。于是,我們的出汗量增加,心跳加快,大肌肉和四肢處的血流量大增(好讓我們能夠迅速行動),腸胃的血流量則明顯減少(身體在面臨危險時,消化得好不好并非第一要務),瞳孔放大,所有感官都進入高度警戒狀態(tài):視覺變得更敏銳、反應時間縮短、對周圍狀況的察覺力也提高。然而與此同時,我們有一種感覺反而變遲鈍了——那就是痛感。當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正在積極運作時,我們對任何身體不適感的感受力會比平常遲鈍許多。仿佛,我們的身體正在告訴我們:“你待會兒要喊痛有的是時間,現(xiàn)在,我們有更要緊的事情必須去做?!?/font>
各位或許聽過一些很戲劇化的例子,說某某人在面臨危機時展現(xiàn)了不可思議的力量,譬如,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困在車里,忽然使出神力將車子抬起;某某人碰上意外事故,身受重傷,卻能夠走上一大段路去求救。類似的狀況,或許你自己也經(jīng)歷過,因此你可能有第一手的經(jīng)驗,知道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啟動時究竟是什么感覺——腎上腺素的激增,讓你忽然變得像頭猛獸,天不怕地不怕,只為了保護你自己或你所愛的人。
可是,有一點我們必須了解:在本質(zhì)上,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迅速進入備戰(zhàn)模式。這時候,我們的理性思維,也就是仔細評估各種方案并謹慎尋求解決之道的能力,可能會忽然停滯。也就是說,當我們被大量的腎上腺素所驅(qū)使時,我們在乎的是短時間內(nèi)能不能生存,而不是我們的行動就長遠的眼光而言會造成什么后果。明辨慎思,思考這些決定會對我們自己或我們所愛的人造成什么影響,在這個當下并不是什么要緊的大事。
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在盛怒的當下,也就是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飆升到最高點時,做出或說出我們事后會后悔的行動或話語出來,以上所說正是原因之一。我們偶爾會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叫人匪夷所思的新聞,像是某某人因為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比方說被人插隊、餐廳的服務生送錯了餐點,結(jié)果失去理智,做出極端的反應來。當然,這些畢竟是少數(shù)的特例,更常見的情況是,我們會先瘋狂咆哮一陣子,之后才回過頭來問自己為何如此歇斯底里;如同前面的黛比和保羅一樣,在盛怒的當下,口無遮攔地用各種刺耳、惡毒的話來指控自己所愛的人,壓根兒沒想到這些字眼兒聽起來有多刻薄、多傷人,或可能造成什么影響。
還有一點很重要:在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所引起的過度激發(fā)狀態(tài)底下,我們是處于一種警戒狀態(tài),因此會特別留意危險的存在,很多平日里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東西,此時在我們眼中都可能成為威脅。就生理上而言,敏感度的提高是合理的,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更加警戒(畢竟,剛剛那只老虎此刻說不定還埋伏于某處)。但是從實際的效用來講,這樣的狀態(tài)其實有其缺點。因為,在當下,我們的恐懼會被放大,以至于對一個最輕微的負面字眼甚至人家一個白眼都會過度反應,因為,這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把許多事情都看成是威脅。
此外,在面臨威脅時,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更容易被我們的偏見和不安全感所主導。假設,今天有個17歲的青少年開車從后頭撞上了你的車尾巴。在這個驚險的時刻,你所有關于青少年如何不負責任的信念可能將全部浮上心頭。于是你開始破口大罵:現(xiàn)在的父母怎么都不好好管教子女,任他們?yōu)樗麨?;現(xiàn)在的青少年怎么老愛奇裝異服,光刺青還不夠,還喜歡在身體上隨便穿洞,真是不倫不類;你家附近那些青少年怎么成天在便利商店附近鬼混,而且舉止粗魯莽撞。終于,你冷靜了下來,知道沒有人受傷,還發(fā)現(xiàn)這個撞你的年輕人其實相當禮貌善良,還不斷地向你道歉賠罪,你才有辦法用比較客觀正確的眼光來看待整件事??傊?,當火氣消退以后,我們才能把事情看得比較清楚。
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一旦啟動,往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會解除。當我們對眼前的威脅做出因應的行動之后,我們的心跳加速、敏銳度提升、痛覺變得遲鈍等生理反應,會逐漸消退。我們的身心已經(jīng)對危險做出了反應,于是開始慢慢恢復正常。
古老的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能應付現(xiàn)代生活的挑戰(zhàn)嗎
顯然,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是大自然的一種設計,為的是幫助生物在生命安全遭受威脅時能更有效地抵御外侮、保護自己。這樣的反應,在自身安全面臨真正的威脅時確實有無比的價值。然而,存在于現(xiàn)代生活的種種威脅,幾乎沒有一個像眼前出現(xiàn)猛虎那般立即讓人恐怖?,F(xiàn)代人比較可能面臨的威脅是:交通阻塞、上司脾氣暴躁、同事不講道理、計算機死機、孩子驕縱難以管教或成天不見人影、和配偶大吵一架等等。盡管這些狀況并不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卻足以讓我們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頓時蕩然無存。
現(xiàn)代人面臨的這種種壓力,多半不會造成生命危險,卻照樣會啟動我們的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使我們跟老祖宗在看見野獸時一樣,分泌出大量的壓力荷爾蒙。然而,如果你的問題在于老板脾氣暴躁,不管戰(zhàn)斗或逃跑都不是有效的因應方式。相反的,冷靜評估當下的狀況并妥善擬定對策,往往是上策。如果你因為計算機死機而氣得暴跳(要是你擔心重要的檔案可能毀了,你的反應一定更激烈),對著計算機破口大罵不會有半點兒幫助。只要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一啟動,我們可能會變得劍拔弩張、反應過度,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刺激我們,令我們很難冷靜下來客觀評估我們的行為可能造成什么長期后果,而且更容易沖動行事。套用最近一本暢銷書《決斷2秒間》(Blink)的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Malcolm Gladwell)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的心會變得盲目?!闭媸莻€叫人頭痛的難題?。【驮谖覀冏钚枰3掷碇?,最需要審慎思考自己的行為終將造成什么后果時,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反而開始運作。
前面提到過,憤怒的情緒有時候隱藏了恐懼的成分。當我們感到生氣時,我們其實是在對某個我們在主觀上認為可能危及我們恒定狀態(tài)的威脅做出反應。注意,我在這里講的是認為。假設你今天是個十來歲的青少年,又覺得有個男生正在“釣”你女朋友,恰巧你在這段關系中又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哪個青少年不是如此?),那么你這時候的反應很可能是:啟動你所有的防衛(wèi)機制來挑釁你的情敵。事實上,在你的心底深處,你很害怕這個情敵會搶走你的心上人??謶指鷳?zhàn)斗或逃跑反應所引起的過度激發(fā)狀態(tài)一樣,會擾亂我們的判斷力。在看不清楚的情況之下,我們可能會誤判情勢,或者杯弓蛇影,把所有看起來像是威脅的東西都視為真實的威脅。這時候,你要是看到人家一個不屑的眼神,就覺得自己受到了侵犯:那個人在打什么主意?他想傷害我嗎?其實,人家瞪的根本不是你,而是你隔壁那個人。
研究顯示,光是談論一個令我們生氣的事件,就足以讓我們發(fā)怒,而且此時的生氣程度和該事件發(fā)生時的生氣程度相比,有可能高達一半之多。這種現(xiàn)象可見諸許多文獻記載。有研究者請心臟病患回憶最近一件令他們火冒三丈的事,結(jié)果,這些病人雖然只是對著兩個披白袍的醫(yī)療專業(yè)人士描述那個事件,其心跳穩(wěn)定度和效率卻變得更差。為什么光是回憶就會引起如此強烈的生理反應?這是因為,我們那套做出戰(zhàn)斗或逃跑反應的生理系統(tǒng),雖然可能救我們的命,卻也對危險信號非常敏感。就算只是聽到上司語氣不屑地“哼!”一聲,聽到新聞報道說財產(chǎn)稅將要調(diào)漲,或收到一張我們認為裁決不公的交通傳票,便足以使我們體內(nèi)的壓力荷爾蒙激增。說到底,我們在這方面其實跟原始人相去不遠,因此在面對監(jiān)理處的時候,我們可能很像老祖宗在面對野狼時那般兇狠。
相鄰博客
- 精彩連載第二:憤怒的因與果——人為什么會憤怒? [2009-07-19 22:46:00]
- 精彩連載第三:什么是憤怒?嬰兒的哭聲里有答案 [2009-07-19 22:50:00]
- 向孩子學習之禮物(周玉萍) [2009-09-25 22:44:00]
- 廣東廣州 班主任令全班以流鼻涕跳級小學生為作文對象 [2009-09-25 23: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