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心導讀:成功學的書教我們要用“積極思維”來“自我肯定”。但是,這種簡單易學的方法,往往會讓人產(chǎn)生更多的挫敗感。
赫德(Hud)從來就不是個特別自信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下,身材瘦弱,長得也絲毫不出眾,再加上與生俱來的沉默寡言,在學校里的同齡人中,他可算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了。
赫德的父親卻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不能忍受兒子在學校里沒有過人之處,尤其對兒子不溫不火的生活態(tài)度不滿?!昂盏?,”他咆哮道,“每天早晨起床,你要像我一樣,對自己說:‘我很棒,我很聰明,誰不愛我?’這樣你就能精神飽滿地戰(zhàn)斗一天了?!?/font>
赫德每天照做,但是他私下卻對自己的朋友抱怨道:“這簡直太荒謬了,我覺得惡心?!?/font>
成功就像吃快餐?
自從在20世紀50年代初葉,那本名為《積極思考的力量》的暢銷書席卷美洲大陸起,類似“積極思考”等簡單而易于操作的概念就成為了自助文化浪潮中一股最為基礎(chǔ)的信條。它們以“主流”之名寄生于高節(jié)奏的社會,在半個多世紀中不斷制作出一條又一條成功的秘訣。人們從各種媒體渠道不斷受到這種自助文化的浸潤。這些以自我肯定為基本信條的所謂“成功秘笈”至今依然很流行。翻開任何一本成功學的書,幾乎都能看到提倡自我肯定的段落:“在我所從事的領(lǐng)域,我是出類拔萃的”,“我有足夠的時間、能力、智慧來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愿望”,“誰說我比別人差,既然我們考入同一個學校,就證明我不比別人差”,“每天我都激勵自己去實現(xiàn)人生目標”,“我建立了積極、健康的自我形象”,“我找到了自信、熱情的自我”??
但是,這些鼓勵自己的話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呢?且不論某些斷言存在十分明顯的邏輯錯誤,例如,考入同一個學校的學生怎么就一定在個人能力上沒有差別了呢。就算是那些非常籠統(tǒng)的褒獎,例如,“我很棒,我很出色”這樣的話,又會對普通人的心理產(chǎn)生什么具體的刺激?
越鼓氣越泄氣
盡管數(shù)十年來人們對自我鼓勵普遍認可,卻很少有人用嚴格的方法考察這些溢美之詞的效果。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系的喬安妮·伍德(JoanneWood)和她的同事們決定探索一下這個課題。他們在2009年7月份的《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Science)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對自我肯定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疑,并設(shè)計了一個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伍德讓一組志愿者接受一份衡量個人自尊及自我認同度的標準化測試,并對結(jié)果量化,進而篩選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小組。隨即,她讓兩個小組的被試同時抄寫一份材料,在抄寫過程中,每隔15秒鐘會有鈴聲響起—而在開始抄寫之前,伍德會預(yù)先給每個小組中隨機抽取的一半成員這樣一條指令:當鈴聲響起時就對自己默念一遍“我討人喜歡”。抄寫完畢之后,所有志愿者立刻接受另一份情緒和自我認定的量化測試。
試驗的另一部分與此類似,只不過對實驗者下達的指令略有不同。伍德會請這一批志愿者中的一半在默念“我討人喜歡”這句話的同時努力思考,尋找這句話成立的依據(jù);而另一半則從正反兩方面去分析用這句話描述自己究竟是不是合適。
實驗的結(jié)果非常清晰,而且具有諷刺意味。抄寫材料的先后兩次答卷分數(shù)顯示:對那些本來較有自信、自我認同度也高的被試而言,每15秒鐘一次的自我肯定對他們的情緒確實稍有提升。而那些本來就不滿意或者不認同自我的被試就沒那么走運了,他們的情況更加糟糕,情緒變得抑郁,對自己也更加苛刻。但是最有意思的結(jié)果是,那些拼命想著該如何證明自己討人喜歡的實驗者在第二次的情緒和自我認定測試中的平均得分要比另一批被試低—雖然后者不但分析了自己的優(yōu)點,也并沒有回避自己不那么讓人欣賞的缺點。
這大概可以解釋赫德的反感了。從理論上說,要在兩種相互抵觸的理念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是很困難的,我們并非不可以對自己說出違心的表揚,然而大多數(shù)人內(nèi)心深處還是容易深深抗拒與真實自我不相符的判斷。強迫著自己說一些表揚的話,反而會讓人想起實際上自己的本質(zhì)和這些溢美之辭是多么不相符,而不切實際的褒揚也許就像是在火上澆油,增添了負面思維的力量。這力量可能會強大到足以讓人的自信心開倒車,并且完全碾碎所有虛假的口號。
承認缺點更成功
也許飽滿的自信確實能夠改善情緒,并且提高工作表現(xiàn),但是它應(yīng)該建立在一個真實而全面認識自我的基礎(chǔ)上。承認自己有一個缺點,比起刻意對之否認和反駁來說,對此不愉快因素的強化效果反而?。ㄟ@也是為什么在喬安妮·伍德的第二組實驗中全面反思的被試情緒較好的原因)。而且,清醒地認識自己,在要去完成具體任務(wù)時能讓人最大程度地根據(jù)特點選擇最優(yōu)解決方案,而不會如刻舟求劍一般,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困惑。
(本文來源:新知客 作者:謝維、插畫:蓋永仕)
|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孩子常挨父母打影響智商 [2009-10-19 10:44:00]
- 即興講話的基本技巧 [2009-10-19 10:46:00]
- 我聽到的最好建議 [2009-10-19 11:03:00]
- 我們?yōu)槭裁纯奁?/a> [2009-10-19 11:1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