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楊在幼兒園里,看到口吃的小朋友說起話來“結結結……巴巴巴……”覺得挺好玩。于是,就跟著口吃的小朋友學。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小楊楊說話也結巴起來。一開始,只是在偶爾的一兩句話中帶一點結巴,也沒有引起媽媽的重視。但后來,口吃現象越來越嚴重了,平時與小朋友或老師說話,一開口就會結結巴巴。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特別是回答別人的問題,或是在人多的場合說話時,結巴的現象更加明顯,有時甚至急得滿臉通紅,直蹬腳。就這樣,小楊楊時常被小朋友笑話或遭到冷落,以致于都不敢主動與小朋友一起玩耍了,變得不愛說也不愛笑,總是一個人玩。小楊楊的父母感到很煩惱,帶著他來到兒童心理門診。
案例點評:
小楊楊的表現是“兒童口吃癥”。據統計,口吃的孩子大約占兒童總數的5,男孩比女孩多2-4倍,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
口吃可以由多種原因形成,但大多都是在5歲以下形成的,特別是在2-3歲時容易發(fā)生口吃。因為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形象記憶的效果要高于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說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但掌握的詞匯卻較少,并且也不牢固。當他們很想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常會因一下子找不到適當詞匯,加之發(fā)音器官尚未成熟,對某些發(fā)音會感到困難,而神經系統調節(jié)言語的機能又差,由此形成口吃。
口吃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影響較大,這樣的孩子往往情緒不穩(wěn),容易激動,害怕在大庭廣眾中講話,害怕被別人提問,害怕被別人譏笑,所以不大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常會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的個性。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在2-4歲時出現的口吃是一種暫時性現象,屬于正常。隨著年齡增長,口語能力的提高,口吃現象會逐漸消失,父母不要特別予以糾正或指責,否則會在無形中強化了口吃的作用,使孩子對口吃越注意、越擔心、越緊張,口吃也會變得越明顯,越嚴重。
引發(fā)兒童口吃的5個原因
目前,對于口吃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推測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1.家族遺傳影響
通常,口吃患者家族中的口吃發(fā)生率較高,大約達65左右,因此認為與遺傳有關。遺傳學家詹尼斯調查了大量口吃患者家族的狀況后發(fā)現,口吃可由決定聲帶音質的遺傳因子,遺傳給下一代。幸好這種遺傳優(yōu)勢并不厲害,且經過訓練可以糾正過來。
2.模仿他人形成
很多口吃的孩子,都是因模仿他人口吃而形成的??诔缘母腥拘院軓?,由于兒童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響,如經常與有口吃的人接觸,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講話,都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口吃。
3.突然精神刺激
如父母爭吵、家庭不和、環(huán)境突變、突然強烈的驚恐刺激等,都會使孩子感到很緊張。如果父母未能及時有效的緩解孩子的緊張心理,也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口吃。
4.父母要求過急
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發(fā)音不準或咬字不清時,父母急于做過多矯正,以致于孩子一句話還沒說完時,就經常打斷說話,進行糾正。結果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壓力,一說話就會緊張,擔心說錯話。越怕說錯話心理壓力越大,精神越緊張,也就越容易說錯話。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跟不上思維的速度時,就可能出現口吃。
5.強行糾正左利習慣
父母或老師強迫孩子左利習慣時,也會使部分孩子產生口吃。我們知道,人們習慣于把控制說話能力的半球稱為優(yōu)勢半球。習慣于用右手的人,優(yōu)勢半球在左側;習慣于用左手的人(左撇子),優(yōu)勢半球在右側。如果父母強迫左利的孩子改用右手拿筷子吃飯,幼兒園老師強迫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拿剪刀做手工,都可使大腦在形成語言優(yōu)勢半球的過程中出現功能混亂,導致口吃發(fā)生。
兒童口吃的4大表現
1.難發(fā)性口吃:第一個字發(fā)不出。
2.連發(fā)性口吃:第一個字重復。
3.中阻性口吃:說話途中一個字發(fā)不出。
4.重復性口吃:無意義重復發(fā)聲,重復發(fā)出與詞句無關的音。
患兒在口吃時,常伴有口頰肌、面肌、頸肌、胸肌、腹肌等肌肉緊張,甚至四肢肌肉也會緊張。因此,患兒在講話時常會面紅耳赤、張口結舌、伸頸昂頭、握拳蹬腳,甚至出現拍大腿等緊張動作。不過,患兒在唱歌、背兒歌或大聲朗讀時,口吃??蓽p輕或消失,但在大庭廣眾發(fā)言、有準備講話或情緒激動不安時,口吃癥狀往往會明顯加重。
矯治兒童口吃7對策
口吃兒童的語言器官發(fā)育并無異常,神經系統發(fā)育也無異常。只要及時治療,口吃是完全可以矯正的——
1.多聽美好的語言
美好的語言包括聲音優(yōu)美、表達流暢、簡潔明確的語言,如兒童故事、幼兒詩歌等。如果父母能與孩子一起念一起講,則會效果更好。
2.耐心地多與孩子交談
要多給孩子做示范,少做糾正,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壓力。要讓孩子在說話的過程中,輕松自然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糾正。
3.與孩子說話時語速放慢些
如果孩子一時沒有接上來,不要急于提醒,而要讓他自然地往下說,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談的氣氛中。讓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說話。切忌在孩子說話時不斷打斷、不斷糾正、不斷指責。讓孩子減慢講話的速度,這樣既可減少口吃,又可使人聽得清楚,當孩子不再有口吃時,再慢慢提高說話速度。
4.幫助孩子建立治愈口吃的信心
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生活與語言環(huán)境,以減輕他對口吃的注意力。還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經常能與說話流利的孩子一起玩的機會。同時,老師和父母要對與口吃孩子一起玩的小朋友進行教育,讓他們不要譏笑、挖苦口吃的孩子,給以心理支持,幫助消除緊張情緒,建立起治愈口吃的信心。
6.對孩子進行語言糾正訓練
*說話平穩(wěn):說話時情緒要穩(wěn)定,肌肉要放松,呼吸要均勻。
*說話緩慢:說話時語速要放慢。要想好了再說,不要邊想邊說。
*聲音清晰: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發(fā)音,一個字一個字地朗讀,特別是每句話的第一個字,要輕輕地慢慢地說。
*延長元音:a、o、e、i、u等元音要延長。
*平時多練:要在不同的場景中,如在家里、幼兒園里、學校里讓孩子多唱歌、多念兒歌、多講故事或復述自己的愉快事,以鍛煉說話連貫性。
7.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
多數患兒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但對于焦慮癥狀較重的口吃患兒,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小劑量抗焦慮藥,如佳靜安定等。
有助于矯正口吃Ti:
1.發(fā)現孩子出現“口吃”時,如果馬上糾正,就可以防止養(yǎng)成習慣。
2.父母可在孩子高興的時候,和他一起說兒歌,或說繞口令。
3.口吃的孩子大多對第一個字發(fā)音有困難,發(fā)音過急過重容易引起口吃。讓孩子說話時放低聲音,輕柔、緩慢地發(fā)出第一個字音,然后向第二個字輕輕滑動,以防止發(fā)生口吃。
4.俗話說“唱戲無結巴”,再嚴重的口吃在唱歌時都能和常人一樣流利。如果孩子卡在第一字上,也可讓孩子唱出頭一個字。
5.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鼓勵表揚,這樣可使口吃現象盡快糾正過來。
6.在家里、托兒所或幼兒園,配合音樂、舞蹈,培養(yǎng)孩子掌握不急、不慌、有節(jié)奏的動作,對矯正口吃很有效果。
7.當發(fā)現孩子出現口吃跡象時,盡量避免與口吃患兒的接觸,以免相互影響,使口吃加重。
8.孩子出現口吃時,應溫和地讓孩子模仿成人的發(fā)音再說一遍,一有進步時馬上給以表揚。
9.千萬不要重復或模仿孩子的口吃現象,這樣會在他的大腦皮層上強化口吃的興奮點,使口吃不易糾正。
10.要避免孩子出于好奇心,去模仿有口吃的人講話。
來源: http://www.51edu.com/shaoer/2009/0424/article_33026.html
相鄰博客
- 沉迷殺人網游的青少年:一個冤魂的控訴 [2009-10-29 14:14:00]
- 中學生狂玩網游《魔獸》“坐以袋幣” [2009-10-29 14:19:00]
- 想成功 就要學會控制情緒 [2009-10-30 10: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