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游泳同樣能捕到魚
周 毅
誰都知道,西方的教育模式更強調(diào)素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經(jīng)常會提出一些讓學(xué)生“力不從心”的問題來刻意地“為難”他們。
一位法國的教師給五年級的學(xué)生出了一道難題。他捧著一個鉛球問:“誰能告訴我這個鉛球?qū)Φ孛娴膲毫τ卸啻?”孩子們雖然人人都有一個這樣的鉛球,因為上體育課正在學(xué)習(xí)投擲,但他們根本沒有學(xué)過物理,不知道什么叫“壓力”,更不知道重量有時就等于壓力。于是有個孩子說:我們還沒有學(xué)習(xí)有關(guān)“壓力”這門課。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沒有孩子能完成教師的這道作業(yè)題。教師并不失望,將他們帶到一個風(fēng)景如畫的湖邊,讓孩子們觀察鳥是如何捕魚的。孩子們看得很入迷,他們發(fā)現(xiàn)很多鳥都會游泳還會“跳水”,而且姿態(tài)優(yōu)美,一個猛子扎下去,叼著一條魚再悠然地從水中游出來。
突然有個孩子大聲喊道:看,剛飛來的那幾只鳥不會游泳,但他們同樣捕到了魚!教師一邊和孩子們欣賞湖面的風(fēng)景,一邊不失時機向他們“解說”:“這種鳥叫蒼鷺,天生就不會游泳,但它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的魚。怎么辦呢?捕不到魚就會餓死!于是,它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有的站在岸邊等著魚游過來然后咬住它;有的等漁民撒網(wǎng)的時候飛到湖面偷吃一條;還有的硬是練了一種本領(lǐng),輕輕地用腳點在湖面不停地揮動翅膀保持飛翔的狀態(tài),然后低下頭去叼魚??傊瑳]有哪一只蒼鷺因為不會游泳捕不到魚而活活餓死?!?
孩子們大受啟發(fā),第二天就爭先恐后地告訴老師鉛球的“壓力”是多少。有的說,他翻了書知道壓力就等于重量,于是在電子秤上稱了稱。有的說,當(dāng)他的雙胞胎哥哥告訴他壓力就等于重量時,他用哥哥練舉重的鐵圈一個個地與鉛球比大小,然后估計出它的重量。還有的說,他干脆跑到文體商店去問了售貨員。甚至還有孩子說,壓力有時不應(yīng)該等于重力,當(dāng)鉛球投出去時有“沖力”。因為有一次他沒帶門鑰匙,使了好大的勁兒才將門撞開,這說明除了自己的體重外,這股“沖力”也起了作用……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教師高興極了。
很多時候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時,我們都喜歡強調(diào)自己從來沒有學(xué)過也沒有接觸過,覺得無能為力就輕言放棄了。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并不僅僅局限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換種思維和方式,問題可能會解決得很好一不會游泳的蒼鷺同樣能捕到魚,不懂物理的孩子一樣能測出鉛球的壓力,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相鄰博客
- 魚心目中的鳥 [2009-10-30 12:55:00]
- 父愛陷阱 [2009-11-01 08:50:00]
- 傷口多了就是鋸 [2009-11-01 09:01:00]
- 非走不可的彎路 張愛玲 [2009-11-01 09:0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