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積極的養(yǎng)育:孩子的一天
文明讓父母扮演了一個老愛唱反調(diào)的人的角色,必須對很多小孩子的強烈愿望說“不”:不許吮吸大拇指、不許撫摸生殖器、不許挖鼻孔、不許在臟地方玩、不許吵鬧,等等。對于嬰兒來說,文明是冷漠而殘忍的:沒有了柔軟的乳房,它給你一個硬硬的杯子;沒有了隨時可以方便的溫暖的尿布,它給你一個冰冷的便器,還要求你自我克制。
如果孩子想成為一個社會上的人,有些限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父母在扮演文明警察時,不能太過了,以免引起本可避免的怨恨、抵觸和敵意。
第一節(jié) 好的開始
父母不要每天早上去叫醒上學(xué)的孩子,孩子討厭打擾他們的睡眠、破壞他們的美夢的父母,他們害怕父母來到他們的房間,掀開他們的被子,歡快地說:“起床刷牙去。”讓鬧鐘叫醒孩子是比較好的方法,對孩子來說,鬧鐘比盯著他們看的“鬧鐘媽媽”或“鬧鐘爸爸”要好多了。
八歲的埃米莉早上從床上起來總是很艱難。每天,她都希望在床上再多待幾分鐘,而這幾分鐘最好永遠也不要結(jié)束。她的媽媽對此有時脾氣很好,有時會發(fā)脾氣,而埃米莉卻總是一副樣子:慢慢起來,吃早飯的時候很不高興,討厭去上學(xué)。每天的爭吵讓她的媽媽感到很累,也很不滿。
可是當(dāng)媽媽給了女兒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一個鬧鐘——后,情況卻有了顯著的改善。在禮物盒里,埃米莉發(fā)現(xiàn)了一張紙條:“給埃米莉,你不喜歡別人早上太早叫醒你?,F(xiàn)在你可以自己作主。愛你的媽媽?!卑C桌蛴煮@又喜,她說:“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歡別人叫醒我?”她的媽媽微笑著說:“我算出來的。”第二天早上,當(dāng)鬧鐘響了之后,媽媽對埃米莉說:“親愛的,太早了,你怎么不多睡五分鐘呢?”埃米莉從床上跳起來說:“不,我上學(xué)要遲到了?!?
孩子不容易醒,不能說他懶;孩子沒有馬上起床刷牙,不能說他脾氣壞。不要奚落早上很難活躍、很難有熱情的孩子。與其讓他們卷入爭吵,不如讓他們再繼續(xù)享受十分鐘的睡眠或者白日夢,可以把鬧鐘調(diào)得稍早一點。我們的話要傳達同情和理解:
“今天早上起床很難?!?
“躺在床上做夢真舒服?!?
“多睡五分鐘吧?!?
這樣的話讓早晨變得歡快,制造出一種溫暖、親密的氣氛。相反,下面憤怒或者嘲笑的話只能帶來冷淡、陰沉的氣氛:
“起床,你這個懶蟲!”
“你馬上從床上給我起來?!?
“天哪,你是另一個里普?萬?溫克爾(美國作家歐文筆下的主人公,嗜睡?!g者注)。”
或者擔(dān)憂他們的健康:“你怎么還在床上?你病了么?有什么地方痛?肚子痛嗎?頭痛?讓我看看你的舌頭?!彼羞@些話都在向孩子建議:接受溫柔、關(guān)懷的方法就是生病。孩子可能還會覺得如果他們否認父母如此和藹地列出來的疾病,父母會覺得失望,因此孩子不得不裝病。
第二節(jié) 時間表的專制:高峰期
當(dāng)孩子覺得倉促時,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大多數(shù)情況下,當(dāng)父母說“趕快!”時,他們反而故意拖拉,以此來反抗大人。表現(xiàn)出無效率是孩子在現(xiàn)實中反抗不屬于他們自己的時間表專制的非常有效的武器。
孩子基本上不需要催促,而是要給他們一個現(xiàn)實的時間限制,把守時的任務(wù)留給他們自己:
“校車還有十分鐘就到了?!?
“電影一點鐘開始,現(xiàn)在十二點半了?!?
“晚餐七點鐘開始,現(xiàn)在六點三十分了?!?
“你朋友十五分鐘后就到了?!?
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正面的預(yù)期有時候能提供幫助。舉個例子,我們可以說:“只要你準備好了,你可以看卡通,直到我們?nèi)W(xué)校?!?
第三節(jié) 早餐:沒有道德說教的進餐
吃早飯的時候,不是教育孩子普遍哲學(xué)、道德原則,或者禮貌舉止的好時機。對父母來說,這時只適宜給孩子準備有營養(yǎng)的食物,幫助他們準時出發(fā)去上學(xué)。
通常來說,早餐是一天中比較困難的時刻。很多時候,父母或者孩子都睡眼惺忪的,情緒也不好,爭論很容易就演變成訓(xùn)斥和責(zé)備,就像下面這個例子:
黛比(在冰箱里亂翻,一樣?xùn)|西一樣?xùn)|西地亂丟):早飯吃什么?這個房子里從來沒有什么東西可吃的,你從來不給我買任何我喜歡吃的東西!
媽媽(很不高興,辯解):你說我從來不給你買你喜歡吃的東西,你什么意思?你喜歡吃的東西我都給你買了,是你自己不知道該吃什么?,F(xiàn)在我要你坐下來吃你面前的東西,然后去上學(xué)!
黛比的行為讓她的媽媽很生氣,她用讓女兒更生氣的方法回敬了女兒,兩個人去上班、上學(xué)時的情緒都很糟。
不要讓孩子決定父母的回答或者情緒,這一點很重要。黛比的媽媽可以不反擊,她可以承認女兒的抱怨,維持一個愉快的早晨。
媽媽:今天早上,你好像找不到你喜歡吃的東西。
黛比:沒有,沒有我喜歡吃的東西,我也不是很餓,就吃一根香蕉好了。
另一位媽媽講述說:“在以前,一些小事都可以對我和孩子造成傷害。小題大做的事情每天都要發(fā)生好幾次。不過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學(xué)會理解孩子的信息,并且同情地回答他們了。就像前幾天,吃早飯的時候,在飯桌上,我五歲的女兒雷蒙娜拒絕吃早飯,開始訴苦?!?
雷蒙娜:我的牙齒累了,它們覺得根部想睡覺。
她的媽媽沒有奚落她,而是承認了她的訴苦。
媽媽:哦,你牙齒根部還沒睡醒。
雷蒙娜:不是的,這顆牙齒做了一個惡夢。
媽媽:讓我看看,哦,親愛的,這顆牙松了。
雷蒙娜:它會掉到我的麥片粥里嗎?
當(dāng)她的媽媽向她保證那顆牙齒還不會脫落后,雷蒙娜的情緒好了起來,拿起勺子開始吃麥片粥。
斯坦的父親講了下面的事情:“我對任何意外都會反應(yīng)過激,使得矛盾進一步激化。然后我試圖撲滅我自己燃起來的火,就像一個聰明的人知道如何從一個洞里面出來,而一個明智的人一開始就不會掉進洞里去。最近,我決定要做一個明智的人,而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當(dāng)孩子惹了麻煩時,我不再責(zé)備他們,而是提供幫助,就像最近我做的那樣。最近,十歲的兒子保羅想自己準備早餐。一天早上,我聽到他在廚房里低聲抽噎,原來他在煮兩個荷包蛋,其中一個掉地上了。我沒有喊“瞧你做了什么!一團糟!你怎么就不小心點呢?”而是對他說:“你輕手輕腳地起床,自己做了這么漂亮的荷包蛋啊,有一個掉地上了?!?
保羅(膽怯地):是的。
父親:你餓了吧。
保羅(看上去高興點了):但是盤子里還有一個雞蛋。
父親:那你先吃一個雞蛋,我再給你煮一個。
第四節(jié) 抱怨:處理失望情緒
父母會不停地遇到孩子的抱怨,這通常都會讓父母很生氣。為了避免反抱怨或者辯解引起怒氣更甚而陷入爭吵,父母需要學(xué)會承認孩子的抱怨,以此作為對孩子抱怨的回應(yīng),例如:
塞爾瑪:你從不給我買東西。
媽媽:你有什么東西想讓我給你買吧。不要說:你怎么能這么說?上個星期我還給你買了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呢!你從來不感激我對你做的任何事,這就是你的問題!
朱立安:你從不帶我出去玩。
父親:你想去哪兒?不要說:你在最后總是跟我吵架,我怎么還能帶你去?
扎伽利:你總是遲到。
媽媽:你不喜歡等我。不要說:你就從沒遲到過?你只是不想記得每次我等你的時候。
杰西卡:你不關(guān)心我發(fā)生了什么事。
父親:你喜歡在你摔倒的時候,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在那兒。不要說:我做這么多事,就是為了讓你高興,你怎么還能這么說呢?
“決不”和“總是”是孩子最喜歡用的詞語,他們生活在極端的世界中。但是父母已經(jīng)知道,灰色比黑色和白色要普遍得多,父母應(yīng)該能夠用上面的表達限制孩子,來教育孩子。
第五節(jié) 穿衣服:鞋帶的戰(zhàn)爭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和孩子每天都要為了鞋帶的事吵架。父親說:“每當(dāng)我看到兒子鞋帶未系時,我就想把它系上。我想知道我們該不該逼他系上鞋帶,或者就隨他這么邋遢地走來走去。也許他是高興了,但是我們難道不應(yīng)該教他責(zé)任嗎?”最好不要把系鞋帶和教育孩子負責(zé)任聯(lián)系在一起,要想避免爭論,可以給孩子買一雙易穿易脫的懶漢球鞋,或者對于小孩子,只需給他系上,不要做任何評論。接下來基本可以肯定,孩子遲早會學(xué)會把鞋帶系上,除非他的同齡人不這么做。
孩子不應(yīng)該穿他們最貴的衣服去上學(xué),也不應(yīng)該為了保持衣服整潔而擔(dān)憂。孩子跑、跳或者打球的自由應(yīng)該要比外表的整潔受到優(yōu)先考慮。當(dāng)孩子穿著臟了襯衫回家時,父母可以這么說:“你看起來今天很忙啊,如果你想換,壁櫥里還有一件襯衫?!备嬖V孩子她多么邋遢,看上去多么臟,我們多么討厭給她洗襯衫,熨襯衫,這樣說是沒有用的。現(xiàn)實的方法并不依賴于孩子把整潔置于玩耍之上的能力。相反,它接受孩子的衣服不會長時間干凈的現(xiàn)實。一打便宜的免燙襯衫比十二次關(guān)于清潔的說教更利于孩子的精神健康。
第六節(jié) 上學(xué):幫助比長篇大論更好
在早上的匆忙中, 孩子可能會忘了拿書本、眼鏡、午餐盒,或者午餐的錢。最好的處理辦法是把孩子忘了的東西遞給孩子,不要增加任何有關(guān)健忘啊、不負責(zé)任啊等等之類的說教。
對孩子來說,“你的眼鏡”比“我希望能活到你記得戴眼鏡的那天”更有幫助?!斑@是你午飯的錢”比諷刺性的問題“你要拿什么買午飯?”更能讓孩子感激。
在孩子上學(xué)之前,不應(yīng)該給他一長串的忠告和警告。分別時說一句“祝你今天愉快”,比一般的警告“不要惹麻煩”要好。對孩子來說,“兩點鐘我去接你”比“放學(xué)后,不要在街上閑逛”更有指導(dǎo)性。
第七節(jié) 放學(xué):提供熱情的歡迎
孩子們希望放學(xué)回家后,父母或者其他關(guān)心他們的大人能在家歡迎他們。不要問孩子那些只會引起無精打采的回答的問題——“學(xué)習(xí)怎么樣?”“還行?!被蛘摺澳憬裉熳隽耸裁矗俊薄皼]做什么。”——父母可以說一些話,表達他們對學(xué)校里的麻煩事以及困難的理解:
“看來你這一天過得不輕松。”
“我打賭你已經(jīng)等不及學(xué)校放假了?!?
“你好像很高興回家。”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陳述比提問更可取。
現(xiàn)在有很多單親家庭,以及母親要上班的家庭,許多孩子不再有父母在家親自迎接他了,但是寫一張紙條可以減輕父母不在家給孩子帶來的痛苦。許多有學(xué)齡孩子的父母會利用信和紙條來加深他們和孩子的感情。對父母來說,用文字表達感激和愛也更容易一些。有些父母把話錄在錄音機或者錄像帶上,孩子可以一遍遍地聽父母的話。這樣的信息傳達能夠鼓勵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意義的交流,減輕孩子從學(xué)?;氐娇帐幨幍募視r的孤獨感。
第八節(jié) 回家:在一天的最后階段重新和孩子交流
當(dāng)工作一天的父母晚上回到家時,他們需要一個安靜的過渡階段,從社會的需要轉(zhuǎn)到家庭的需要。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不應(yīng)該在家門口遭到連環(huán)炮似的抱怨和請求,或者一大堆的要求和責(zé)問。一段“不許提問題”的時間可以幫助創(chuàng)造寧靜的綠洲氛圍,大大增加家庭生活的質(zhì)量。孩子從很早的時候就需要教他們知道,當(dāng)辛苦的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父母需要一段平靜、舒適的時間。不過,晚餐時間,應(yīng)該是父母和孩子的談話時間。談話的重點應(yīng)該少放在食物上,多放在精神食糧上。盡量不要評論孩子的吃相,不要評論孩子在吃什么,少一點訓(xùn)誡,以及其他許多過時的談話技術(shù)。
第九節(jié) 就寢時間:戰(zhàn)爭還是和平
在很多家庭里,就寢時間是一段混亂的時間,父母和孩子兩方都會受挫。孩子希望盡可能晚睡,而父母希望他們盡快睡覺,夜晚變成了父母主要的嘮叨時間,孩子運用戰(zhàn)術(shù)逃避的時間。
學(xué)前孩子需要媽媽或者爸爸給他們掖好被子,可以利用就寢時間跟每個孩子說說親密的話,那么孩子就會盼望就寢時間,他們喜歡和媽媽或者爸爸有“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如果父母很認真地聽,孩子會慢慢學(xué)會跟父母分享他的擔(dān)憂、希望和心愿。這些親密的接觸能夠緩解孩子的不安,讓他們平靜地進入甜美的睡夢中。
有一些大一點的孩子也喜歡爸爸媽媽給他們掖被子,他們的心愿應(yīng)該得到尊重,應(yīng)該滿足他們,父母不應(yīng)該因為這些看上去“孩子氣”的希望嘲笑或者批評他們。大一點孩子的就寢時間可以靈活一點:“就寢時間是八點到九點(或者九點到十點),你自己決定什么時候睡覺。”時間的范圍由父母來決定,在這個范圍內(nèi),具體的時間由孩子決定。
當(dāng)孩子說他“忘了”上廁所或者她想喝杯水時,最好不要和孩子爭吵,但是,如果孩子不停地讓父母回到他的房間,那就應(yīng)該跟他說:“我知道你希望我多陪你一會兒,但是現(xiàn)在是媽媽和爸爸該在一起的時間了。”或者說:“如果我能多陪你一會兒就好了,但是現(xiàn)在我該準備上床睡覺了?!?
第十節(jié) 父母的特權(quán):不需要孩子的許可證
在有些家庭里,孩子有禁止父母來去的權(quán)力,父母晚上出去要得到幾個孩子的同意才行。有些父母不去電影院或者劇院,就是因為擔(dān)心回家會爆發(fā)戰(zhàn)爭。
父母如何過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得到孩子的批準或同意。如果孩子因為父母晚上要出去而哭起來的話,不要去譴責(zé)孩子的恐懼,但是也不要服從孩子的愿望。我們可以理解并同情他不愿意被留在保姆那里的愿望,但是沒有必要從孩子那里換取一個娛樂許可證。我們可以同情地對哭泣的孩子說:“我知道你希望我們今晚不要出去,你希望我們和你待在一起,但是你媽媽和我今晚要去看一場電影(或者看望朋友,或者參加晚宴,或者參加舞會等等)?!?
孩子反對、請求,或者威脅的內(nèi)容可以不去考慮。我們的回答應(yīng)該堅決而親切:“你希望我能陪你,但是這次我該出去了?!?
第十一節(jié) 電視:裸露和死亡
對孩子一天生活的討論,如果沒有評估電視對孩子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就是不完整的。
孩子喜歡看電視,許多孩子更喜歡這樣的活動,而不喜歡看書,聽音樂,或者聊天。對于廣告商來說,孩子是最完美的觀眾,因為他們?nèi)菀资苡绊?,相信商業(yè)節(jié)目,他們學(xué)習(xí)白癡般的廣告短歌的能力非常驚人,非常喜歡用那些愚蠢的廣告詞煩父母。他們對節(jié)目的要求極低:不需要創(chuàng)造性,不需要藝術(shù)性??植赖摹⒒蛘哒^型的男女主角才吸引他們的眼球。就這樣,連續(xù)幾個小時的、一天一天的,孩子眼前看到的都是暴力和兇殺,夾雜著短歌和廣告。
父母對電視有兩種態(tài)度:電視占據(jù)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再惹麻煩,這一點,父母喜歡;但是他們又擔(dān)心電視節(jié)目可能會對孩子有害。
電視節(jié)目會助長暴力,使感情淺薄,使思維僵化,破壞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另外,電視占據(jù)了孩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時間更多地花在了電視機面前,而不是和他們的父母在一起。即使那些性和野蠻的場面僅僅是為了單純的取樂,也使孩子遠離了更有建設(shè)性的活動。一位著名的心理學(xué)家注意到,人們在觀看電視的時候完全沒有稱之為“心流”的最佳體驗。成長的最好環(huán)境是當(dāng)“一個人的技能完全用于戰(zhàn)勝一個剛好能夠掌控的挑戰(zhàn)時”。對孩子來說,可能意味著寫詩,或者寫小故事;用黏土雕塑,或者用磚頭砌城堡;可能需要和兄弟姐妹演戲,或者和朋友去冒險。成長和滿足更容易從專注的努力中獲得,而不是不動腦筋地看電視。
在有些家庭,孩子只準一天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有的家庭,孩子只能在特定的時間段看特定的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都是在父母的同意下挑選出來的。有些父母相信,電視就像藥物治療,必須在指定的時間服藥,劑量也要正確。
兩位著名的兒科醫(yī)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在孩子三歲之前,看電視一天不能超過半個小時。三歲之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可以再增加半個小時看電視?!?
越來越多的父母覺得電視節(jié)目的選擇權(quán)不能完全留給孩子,他們不希望那些有問題的人物影響自己家的孩子。孩子并不需要避開所有的悲劇,只要避開那些把人類的殘忍不視為悲劇、而視為公式的娛樂節(jié)目。
對父母來說,只是監(jiān)督兒童媒體節(jié)目的質(zhì)量和性質(zhì)是不夠的,父母可以通過健康的感情關(guān)系、快樂的嬉戲和令人滿意的業(yè)余愛好,為打開孩子學(xué)習(xí)、交流和貢獻之門。
相鄰博客
- 應(yīng)試教育下的孩子出路在哪里? [2009-07-24 23:33:00]
-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吉諾特博士10 [2009-11-04 10:40:00]
-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吉諾特博士11 [2009-11-04 10:41:00]
-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吉諾特博士13 [2009-11-04 10:5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