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園園回到家里,還未進門,媽媽就問:“作業(yè)做完沒有?課文讀熟沒有?”園園原本想看看卡通片,再做作業(yè)。經(jīng)媽媽這么一問,很不情愿地做起作業(yè)來。媽媽為了鼓勵園園做好作業(yè),帶著寬容的神情說:“做好作業(yè),可以看半小時電視?!眻@園不無激動地快速拿出作業(yè)本,以便能早些看卡通片。
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每次作業(yè)得優(yōu)秀,就無須要求孩子課外閱讀。甚至有些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會增加孩子的負擔。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籍需要成年人陪伴和指點,不如把孩子交給電視清靜,以便騰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情。還有的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是孩子逃避課業(yè)的幌子,課外書讀多了,會影響孩子正常的課程學習。另外一些家長認為,小學生還沒有必要讀課外書籍,或者這種課外閱讀能力尚未形成,不必強行要孩子讀課外書。
抱有以上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家長的這些觀念對孩子的影響是顯著的,以致于許多孩子討厭讀書。長此下去,必然會養(yǎng)成孩子的思維惰性,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具體說,其危害有四個方面。
首先是孩子不僅厭倦讀書,還會由此衍生出厭學情緒。園園是個愛學習的孩子,每次做作業(yè)之前,總要看看自己的課外書籍。媽媽看見了很生氣,不是大聲呵斥,就是強行沒收。園園弄不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也不清楚媽媽如此做的意圖。園園漸漸地討厭媽媽,也討厭媽媽坐在旁邊監(jiān)督自己做作業(yè)。對作業(yè)開始馬馬虎虎,老師反映園園最近成績直線下降。
其次是造成孩子視野狹隘。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傳授給學生基本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重視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以便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學校教給孩子的知識不僅是有限的,而且還存在更新的問題。如果孩子不在課外多讀點書報、雜志,那么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豐富變化會感到無所適從。
第三是造成孩子社會交往的障礙。明明是個很乖的孩子,父母老師都很喜歡他,但明明總是悶悶不樂。原來,明明與小伙伴有隔膜。當小伙伴們津津有味地講著他們從書上看來的故事時,明明竟感到很陌生,無法插話補充或修正。明明只能當個乖巧的聽眾,他沒有什么新奇的故事告訴別人。為此,明明下決心要沖破爸爸下的禁令,多讀課外書,并打算把自己讀過的課外書籍介紹給別人讀,把別人認為好的兒童讀物借回來自己讀。
第四是親子感情淡漠。試想一下,一個從未給孩子講故事的爸爸,一個從未和孩子一起看小人書的媽媽,一個從未對孩子幼稚而熱烈的朗誦表示由衷的贊美的奶奶,怎么可能贏得孩子質樸的童心呢?實際上,家庭讀書活動不僅是增長孩子和家長的知識,也是溝通感情的重要途徑。我們往往看到,當一家人為一本書中的某個人物的悲慘命運頓首扼腕時,這家人在心靈上引起了共鳴;當一家人為書報上的某一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時,他們才有真正的精神交流。如果在一個家庭里從來聽不到這種由衷的嘆息和激烈的爭論,我想,親子感情就需要作為一個問題加以考慮了。課外閱讀,可以使孩子的心靈敞開一扇別致的窗戶,感受到外界的繽紛和多彩。孩子有了感觸,必然會產(chǎn)生與家長或伙伴探討的內(nèi)在愿望。這無疑給增進親子感情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會,對于豐富家庭的精神生活是有意義的。
由此看來,家長對于孩子的課外閱讀存在許多錯誤的理念,進而產(chǎn)生了許多不恰當?shù)膿鷳n。為了正確地指導孩子的讀書活動,家長必須從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在配合學校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制訂切合實際的家庭讀書計劃??紤]到許多家長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欠缺,我們從如下幾方面談談家庭讀書指導的基本要求,一是你的孩子適合讀什么書,二是讀書環(huán)境的布置和讀書時間問題,三是如何與孩子一起讀書,四是如何評估孩子的讀書效果。我們相信,通過家長的自覺實踐,能形成一套符合孩子和家庭狀況的行之有效的家庭讀書計劃。
來源:http://youth.114study.com/baby/article353458.html
相鄰博客
- “逼讀”一些名著有益 [2009-11-07 13:56:00]
- 做孩子讀書的“導師” [2009-11-07 13:59:00]
- 孩子需要一個好的讀書場所 [2009-11-07 14:05:00]
- 選書的注意事項 [2009-11-07 14:0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