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誤解家長怎么辦?
我女兒小學期間,曾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一所學校上學。那里有一幫男孩,天天以欺負女同學為樂。女兒是轉學生,普通話講得又不標準,成了他們的首選攻擊目標。孩子受了欺負回到家,就給她媽媽訴苦。媽媽也沒招,氣急敗壞:“你自己窩囊嘛。你不會罵,不會打嗎?你不會找老師嗎?”
從此以后,女兒不再求助媽媽,想找我傾訴。我當時在青島二中當教導主任,一天到晚忙得暈頭轉向。我晚上回家,孩子已經睡了;我早上出門,孩子還沒有起床。委屈一天天積壓下來,女兒就變得謹小慎微、患得患失、疑神疑鬼了。直到離開青島,來到人大附小,她才一天天陽光起來。
多年以后,女兒考上北大。我逗她:“在青島上了三年小學,你不回去看看?”
“那是我的傷心地,我不想回去!”
“有那么嚴重嗎?”
她說:“老爸,你不知道:那段日子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場噩夢?!?/font>
原來有一次,她實在被欺負得受不了了,回家跟媽媽哭訴。她媽媽找到校長,哭哭啼啼地告狀。校長一聽也挺氣憤,再轉到班主任去處理。
班主任回到班里,做的第一件事,是抓住我女兒的紅領巾,把她拖到教室的后面,罰她站著聽講。
第二節(jié)課,班主任讓那幾個欺負她的小男孩掐著表,看著女兒跑圈。直到今天,女兒談及此事,依然淚眼婆娑:“我當時不敢跟您說,爸爸。我做錯了什么呢?本來是我被欺負了,為什么還要我接受這樣的懲罰?”
過去,我們家兄弟姐妹七個,為了爭一點東西,經常打得鼻青臉腫的。一覺睡醒,第二天還是好弟兄。物質生活雖然匱乏,人的心理還是挺堅強的?,F在的孩子一家一個:負面情緒如果不能向父母發(fā)泄,又沒有手足,家里的路就給堵死了;假設老師不能主持公道,同學間交流又各自為政,學校的燈也就滅掉了。所以,家長不要指望孩子是不敗金剛,更不要在他們面前失控、失態(tài)。
在美國一個小鎮(zhèn)上,發(fā)生了一起銀行搶劫未遂案。劫匪被保安困住了,竟然抱起一位五歲小男孩,把他當人質來要挾警方。最后,狙擊手將劫匪當場擊斃,鮮血濺落在男孩的身上,孩子目瞪口呆。
就在此時,談判專家迅速把孩子抱入懷中,面對蜂擁而來的人群高聲喊道:“演習結束!”大家都愣住了,隨即明白了他的用意,一齊大聲夸獎小男孩的勇敢,心照不宣地保護著孩子未萌的童心。
我接到過一位1989屆學生的求救電話。
他說:“孩子現在上小學五年級了。有一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學校,指出了孩子目前存在的三大問題,要我全力解決。我也不敢耽擱,在家里‘整頓’了一個多月,就是不見起色。王老師,您幫幫我吧!”
我問:“班主任談了你孩子的哪些問題?”
他張口就來:“其一:會做的題經常出錯,這是孩子粗心馬虎的表現;其二: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方法有問題;其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課堂紀律?!?/font>
我告訴他:“首先,老師說孩子會做的題經常出錯,是粗心馬虎的表現。我以為這是一種誤判,會做的題經常出錯,一般是基本技能不過關。而基本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步能到位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font>
“其次,孩子學習效率不高是學習方法不當。這話沒錯。但老師不能僅僅是孩子問題的發(fā)現者,還要是問題的解決者。恰當的學習方法是什么?老師告訴你了嗎?”
學生回答:“沒有。”
我說:“顯然,這位老師還存在著指導不到位的問題?!?/font>
家長既應該尊重老師的意見,又不能盲從老師的結論。每一位老師一年有幾十上百個學生,一輩子下來,教過的孩子成千上萬,對于某些孩子有偏見或者誤判,當屬合情不合理。可我們每一位家長,只有一兩個孩子。為什么不能自己去了解、去判斷你的孩子呢?老師一批評,家長回去就拍桌子瞪眼睛,跟孩子勢不兩立。我不以為這是教子有方,倒更像一種推卸責任。它的潛臺詞是:我對孩子已經沒轍了;老師怎么說,我就怎么干。孩子再出事,那也是老師教我的。
如果老師誤判在先,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再對孩子一頓修理,這無異于雙重摧殘。所以,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是孩子心靈的保護神;不要讓孩子在自己最親近、最信賴的人身上,看到絕望。盡信師不如無師。家長必須主動觀察,獨立判斷,尋求解決。
相鄰博客
- 尊重是前提溝通要技巧 [2009-11-23 15:42:00]
-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孩子的苦誰理解! [2009-11-23 15:44:00]
- 該如何教孩子“道歉” [2009-11-23 15:52:00]
- 孩子發(fā)脾氣父母如何溝通 [2009-11-23 18: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