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改進溝通的技巧
1、給予清楚明確的指示
指示要清楚明白
◎對嬰幼兒:
“不行!”
“不能咬!”
◎對學齡前兒童:
“不能在屋里奔跑!”
“把麥片粥吃掉?!?br /> ◎對學齡期的兒童:
“現(xiàn)在就進屋?!?br /> “坐在椅子上,不要動來動去?!?br /> ◎對青少年:
“把音響的音量關小一點?!?br /> “在家里不準說臟話。”
句子盡量短而簡潔 如果有孩子不了解的字眼,那么要對他解釋。如果孩子已經(jīng)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大概3歲開始就具備這種能力),那么你可以要求他重復一遍你的指示,這樣孩子更能了解你的意思,也更能記得住。
【提醒】
如果孩子好像無法或不愿意照你的指示做,稍等一下,大概1分鐘后,再使用別的技巧:對2歲以下的孩子可以使用“分心法”,2~12歲的孩子可使用“面壁思過法”,對青少年則使用“剝奪權利法”。
2、有效地使用肢體語言
父母的肢體語言是對孩子傳遞訊息的重要方式。如果你希望強調某件事,或者下達某個命令,那么首先要確定你的肢體語言和你的口語表達內(nèi)容一致。有時候,父母以一種輕松的態(tài)度下達命令。例如,父母一面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或讀報,一面下指令,指令的內(nèi)容可能是:“不要在屋里丟球!”或:“不準打你妹妹!”這些口語的內(nèi)容態(tài)度很強硬,但肢體動作卻顯得很微弱、漫不經(jīng)心。只要你的話語和肢體動作不一致,你所傳遞的就是一種混淆的訊息?;煜挠嵪⒘钊嗣曰?、無所適從,也就是說,孩子不太可能因此停止不適當?shù)男袨椤?/font>
3、說“不行!”時態(tài)度要認真
孩子通常會針對父母說話的口氣做出響應,所以父母在說“不行”的時候,口氣應該嚴肅,態(tài)度應該堅定明確,音量最好比平常提高一點,但不必大叫(除非情況緊急)。
4、以冷靜的態(tài)度和孩子說話
5、做個好的傾聽者
6、試著解決問題
有時候孩子不適當?shù)男袨樵从谝粋€無效的情境,也就是這個情境中有必須解決的問題存在。因為父母年紀比較大,經(jīng)驗比較多,所以父母通常能在這方面給孩子提供協(xié)助。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三段式步驟,能夠用于幫助父母解決行為問題。
注意:在你開始之前,必須先確定你處在冷靜和思慮清楚的狀況下。不要在和孩子爭吵的情況下嘗試解決問題。
父母解決問題的簡單三段式步驟
◎步驟一:界定問題
用清楚簡單的詞句來界定問題。注意的焦點一次放在一個問題上。
例如:7歲的凱蒂有時會忘了做她該負責的家務。
◎步驟二:腦力激蕩
盡量思考各種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如果孩子年齡夠大,可以讓他參與,我建議你們坐在一起進行腦力激蕩,把點子記下來會更有幫助,還可以考慮每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
◎步驟三:選擇解決辦法
在選擇解決辦法上,父母盡可能讓孩子有較多的主導權。借由這種方法,父母能夠爭取到孩子合作的意愿。在上述例子中,父母和孩子同意按照下面的辦法來做。
凱蒂要列下每一周“要做的事”。這張清單包括每周她負責的家務,以及其他必須記住的重要工作。她要把這張清單貼在衛(wèi)生間的墻上、廚房的冰箱上,以及學校的課桌上。
通常,只是責罵或處罰孩子的不適當行為是不夠的,父母也許還要自問:“到底問題出在哪里?”“我要怎樣做才能夠幫助孩子?”
7、知道如何使用威脅的方式
在使用威脅的方法時,必須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他不照做,會有什么后果。后果不能含糊籠統(tǒng),那樣孩子不會明白,也不會接受。例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他今天放學后不直接回家,那么星期六就不能到游樂園玩。
8、制訂行為契約
9、舉行家庭會議
10、尋求家族治療
相鄰博客
- 身體語言密碼:職場、商場、情場溝通寶典 [2009-12-07 00:15:00]
- 10種避免與孩子發(fā)生沖突的技巧 [2009-12-07 14:33:00]
- 兩道選擇題 [2009-12-08 12:00:00]
- 名人名言 (人生) [2009-12-08 16: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