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一:
小凡從幼兒園回來后對媽媽說:“我一點也不喜歡大龍。”
媽媽回答:“別這么說,大龍是個好孩子。”
分析:
媽媽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與他人友好相處。但孩子畢竟是在向你表達觀點,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認他對小伙伴的判斷力,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斷他人、發(fā)展人際關(guān)系的能力。
建議:
孩子不喜歡他人總有一些理由。還是同孩子聊聊吧,問問他:“大龍對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讓你不高興了?下次碰到他準備怎么辦?”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事例二:
樂樂從幼兒園回來悶悶不樂,因為小朋友嘲笑他有個大蒜頭鼻子。
媽媽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媽媽就喜歡你這個樣子。”
分析:
媽媽當然知道自己不過是在寬慰孩子??墒?,孩子就真的不知道嗎?他甚至可能會因為你不理解她的傷心,從而把不快壓在心底,造成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現(xiàn)心理障礙。
建議:
家長應先問問他,是不是在和誰做比較。然后告訴她每個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無法比較的,多說幾次孩子就會習慣于接受現(xiàn)實。對于能夠改變的現(xiàn)實你可以給孩子提出積極的建議。千萬不要一上來就亂安慰。
案例三:
3歲半的小漁兒由于早期錯過了涂鴉的敏感期,對涂鴉不是很感興趣,也是因為孩子身體發(fā)展的原因,涂色涂不好。今天在涂色的時候,又把顏色涂到邊框外邊去了,自己生氣的說:“媽媽,我不涂色了,我不要彩色筆了?!泵鎸⒆拥倪@樣的情緒,家長應該怎么做?
建議的做法:
我走過去,看到小漁兒涂得畫,小漁兒把米奇的圖案全部涂成了藍色的,而且涂到邊框外面很多。
我用吃驚的語氣說:“呀,涂得不錯呀!顏色也好看,就是涂到外面去了,沒關(guān)系的,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都不會涂色呢,你比媽媽強多了,慢慢的鍛煉,涂得會愈來愈好的,來媽媽把著你的手再試試,我們經(jīng)過努力和多涂色,一定把米奇涂得很漂亮的,你喜歡米奇,米奇也愛你?!闭f著我把著孩子的手一起涂起來,邊涂邊說“我們來用多種顏色為米奇涂色,這阿姨那個看起來會更漂亮的,你喜歡給米奇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孩子聽到我的話,很高興,說:“我要涂藍色的,讓米奇穿藍色的衣服,我喜歡藍色的,米奇也會喜歡的。”
我們一起涂完色后,我在涂色畫旁邊寫上了年月日和兒子的名字,并用紅色的筆寫了一個大大的100分,兒子興奮了起來,還要再涂一張。
錯誤的做法和語言:
1、家長:“你把顏色都涂到外面去了,畫都變樣了,多難看呀,就不會慢慢涂嘛?”家長隨手把孩子涂得畫撕掉了。
2、家長:“不涂就不涂吧,你也涂不好。玩其他的玩具吧!”家長為了安慰孩子的情緒,把孩子帶走了,轉(zhuǎn)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3、家長:“米奇的臉怎么是藍的的呢?多難看呀,你就不能換種顏色涂嗎?”
分析:
孩子在幼兒期間,尤其在3-6歲期間,會出現(xiàn)完美敏感期,凡是都想做的最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會表現(xiàn)得很煩躁,況且3歲多的孩子,由于手腕的用力程度有限,把握不好用筆和用力,這時候如果家長不會安撫孩子的情緒,家長只注意到孩子不足之處,不了解孩子的身體發(fā)育狀況,用激進的語言和孩子這樣說,孩子對做的這件事的信心會大打折扣,幾次下來就沒興趣了。為了增加孩子做事的自信心,家長要耐心的用各種智慧喝技巧來引導孩子做好,這樣就保護了孩子對做事情的興趣和自信心了。
事例四:
孩子在幼兒園回來高興的和家長說:“今天在幼兒園老師夸獎我讀出《靜夜思》了,媽媽我也給你讀一下吧”,當孩子讀的過程中少讀了一個字或者讀錯了一個字時:
媽媽(嘲笑的表情):“就你這水平,你們老師還表揚你,是不是他也是文盲呀”;或“都讀錯了,別讀了,先認明白字,再讀吧”;這樣大大的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下次不敢也不愿意在你的面前閱讀了。
建議的做法:
媽媽(欣賞的表情):“是嗎?我的寶貝這么優(yōu)秀呀,快讓媽媽也欣賞一下吧?!碑敽⒆幼x錯的時候,媽媽并沒有當時指出,而是在孩子讀完詩后說:“寶貝,你讀的的確很好,也能讀出這首詩作者的情感,不但老師表揚你,媽媽也要表揚你呢?!保≌f完把孩子拉到懷里,在小臉蛋上親了一口,并和孩子緊緊的擁抱了一會,隨后媽媽接著說:“剛才在寶貝讀詩的時候,好像有個字讀錯的不正確,也許是媽媽沒有聽清楚,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疑是地上霜’的‘疑’字?!焙⒆痈吒吲d興的把書翻開,又確認了一下錯誤的字。這位媽媽的做法不但積極的促進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讓孩子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錯誤改正過來,值得學習!
事例五:
4歲的寶寶平日里乖巧得很,可就在那天,他突然說出的一句話,氣得你目瞪口呆,瞠目結(jié)舌!小家伙是有心,抑或無意?
臨睡前,棒棒想玩橡皮泥,奶奶便教她包‘餃子’。棒棒看著包出來的“餃子“覺得很好玩,就跟著模仿,很快做出了一個歪歪扭扭的‘餃子’。奶奶表揚棒棒的小手很巧,棒棒也很得意。玩著玩著,棒棒有些不耐煩了,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混雜在一起然后搓了一根細條。
媽媽故意湊過去問,“棒棒,你做的是什么啊?”
“是奶奶拉的便便。”
奶奶一聽樂了,不禁伸出右手食指輕輕點了點棒棒的前額,。“你這個小東西!”
棒棒看奶奶樂了,也跟著樂了,站起來走到奶奶跟前,也用食指點了點奶奶的前額,笑著說 “你這個老東西!”
媽媽聽了一愣,然后臉色大變,大聲對棒棒呵斥起來……
看著媽媽和奶奶的臉突然變得憤怒陌生,聽著媽媽大聲的斥責,棒棒茫然不知所措,幾秒鐘后便委屈地大哭起來。
分析:
棒棒會用反義詞了
“你這個老東西”,只是棒棒無心簡單的模仿,可喜的是,孩子能把“小”和“老”這二者的對應關(guān)系應用得如此準確,說明棒棒不只是簡單地重復性模仿,而是有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只不過她不了解這句話是有諷刺意義的,所以這樣的無心惡語對寶寶而言是很無辜的!
媽媽的惱怒呵斥,使棒棒對媽媽是否愛自己產(chǎn)生了困擾,從而委屈地大哭。
碰到這種情況時,有的父母可能會哈哈大笑,覺得好玩,反復向他人描述這件事,又加深了寶寶的記憶,造成寶寶不斷重復這種無心惡語。
建議的做法:
家長碰到類似情況,先不要急于制止孩子,孩子的模范力是很強的,棒棒也是從奶奶的話里學來的,所以,家長先淡化孩子的言行,不要太在意。然后,以此為誡,以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事例六:孫子掌奶奶嘴巴
周日,因房屋拆遷一事,李婆婆與老伴意見不統(tǒng)一,兩人話不投機吵起來。一氣之下,李婆婆說了句臟話,被4歲孫子強強聽見?!澳阏f臟話,我要抽你嘴巴?!睆姀娙碌馈R妼O子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李婆婆蹲下身子,讓強強抽了幾下嘴巴,表揚他監(jiān)督得對,并保證:今后再也不說臟話了。兩老伴也不再吵鬧。
李婆婆出生于教師世家,喜歡讀書看報,收集了很多育兒心得。今年上半年,她從報上看到一篇文章,稱要教育好孩子,最好與孩子交朋友。受此啟發(fā),李婆婆嘗試與強強交朋友,并覺得不錯。一天,強強從幼兒園回來,突然冒出一句怪話,李婆婆馬上嚴厲制止孫子不準說臟話。強強覺得好玩,又重復了幾遍。一氣之下,李婆婆抽了強強兩嘴巴。原來,強強聽其他同學說臟話,覺得好玩,就跟著學。
打完孩子的李婆婆感覺不對,決定采用“朋友教育”法,先向強強認錯,請強強原諒,并與強強約定:今后如聽到婆婆說臟話,可以抽婆婆嘴巴。
家庭教育指導師建議談避免這類不良的家庭教育教養(yǎng)方式?
在孩子剛剛說粗話臟話的時候,往往只是一味地模仿,根本弄不清楚這些話的含義。這時,如果家長覺得有趣或是表現(xiàn)出過度緊張或氣憤的樣子,孩子可能會誤以為臟話是一種很有趣或是很特別的話語,從而重復地練習與模仿。因此家長要理智地淡化孩子的這種表現(xiàn)行為,切不可采取暴力的方式教訓制止孩子。
這時家長較好的方式是,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也可能是很不滿意,我理解你。但是,你剛才那些話是不該說的?!薄耙驗?,是不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希望被別人罵?”“如果別人罵你是不是很受傷害?”等等。同時,家長可以想出幾個表達情緒的語句教給孩子,如:“我很生氣”“我非常反對”“我不喜歡這個”……也可以把這一過程變成游戲:和孩子比賽說出表達不滿的詞語。類似的簡單競賽可以在未來的日子幫助孩子發(fā)泄怨氣,緩解壓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情況下,如果明確表明家長對不喜歡詞語的態(tài)度,特別是家里都是用規(guī)范的詞語交流,罵人話的出現(xiàn)只是暫時的,一定會消失的。對偶爾說臟話的孩子,家長應以文明的語言把孩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重復說一遍,形成正確示范。如孩子經(jīng)常津津樂道重復一些臟話,家長應嚴肅地告訴孩子這句話不文明不好聽,爸爸媽媽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聽,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喜歡的、尊敬的成人以及小英雄們是怎樣說話的。利用榜樣的力量,可使孩子產(chǎn)生說臟話不好的感情。
相鄰博客
- 犯罪心理學家忠告: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并養(yǎng)成親子依戀 [2010-01-02 13:22:00]
- 從案例中分析家長的言行 [2010-01-02 20:48:00]
- 如何讓孩子聽話 [2010-01-02 21:4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