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一些自己還沒有完全獨立的80后“獨一代”年輕父母索性自己忙事業(yè),把孩子全天候寄宿在祖輩家中,將撫養(yǎng)孩子的責任完全轉(zhuǎn)嫁給祖輩。調(diào)查顯示,本市隔代養(yǎng)育比率高達88.9%,但“隔代親”暴露出“重養(yǎng)輕教”、“有愛無教”等種種傾向。在雙休日舉行的親孫教育讀本《樂爺爺?shù)膶O子兵法》首發(fā)式上,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提醒,“隔代親”可能不利于良好的“親子溝通”和“獨二代”的健康成長,年輕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本市隔代養(yǎng)育比率近9成
伴隨著“80后”三十而立,越來越多的“獨一代”開始為人父母。昔日被稱作“小太陽”、“小皇帝”的他們,將直面養(yǎng)育子女、培育下一代的重任。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約有一半以上家庭0至6歲孩子正在接受祖輩隔代養(yǎng)育,成為目前一種既普遍、又特有的家庭教育現(xiàn)象。
上海老年大學“孫輩教育班”的一項調(diào)查報告顯示,本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參與隔代養(yǎng)育的比率高達88.9%,近一半“獨生父母”家庭完全依靠祖輩照料孩子,比非獨生父母高出近20%。但事實上,“獨生父母”對老人隔代養(yǎng)育的滿意度卻很低。兩代人之間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的碰撞和矛盾時有發(fā)生,還容易導致媳婦和婆婆之間的各種矛盾。
缺失父教男孩易“娘娘腔”
家住普陀區(qū)新村路的毛毛一到寒假,就全天候寄養(yǎng)到奶奶家里。每周五,奶奶帶著毛毛到某早教中心上親子課。短短45分鐘的活動課上,毛毛動輒就大喊奶奶。而奶奶也忍不住待命在教室外隨叫隨到,對毛毛噓寒問暖:一會兒給他穿衣服,一會兒拿著牛奶、餅干擅自進入教室喂給他吃,不僅干擾了正常課堂秩序,也使老師尷尬不已。毛毛整堂課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
楊雄所長說,因為“吝嗇”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時間,這些“獨一代”錯失了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最佳期。男孩因為缺失父親的教育,與奶奶、外婆等女性接觸增多,易缺少陽剛氣質(zhì)。
專家:祖輩教育不越位不錯位
上海家庭教育資深專家樂善耀認為,老人為子女“排憂解難”共同養(yǎng)育“第三代”,在時間和經(jīng)驗上有獨特優(yōu)勢,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老人思想觀念陳舊、接受新事物較慢等。樂善耀還倡導,父母參與、親子同樂,使“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形成合力。由于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xiàn)代社會或多或少有差別,生理和心理上也會帶有老年人的特點,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難免會有負面影響,因此他建議祖輩在對第三代養(yǎng)育中要合理定位,當好稱職的配角,不錯位、不越位,擅用其長,以避其短,將兩代人的兩種教育優(yōu)勢加以互補。
來源:http://www.qzwb.com/edu/content/2010-02/10/content_3262515.htm
相鄰博客
- 如何利用錯誤施展家庭教育 [2010-04-02 19:22:00]
- 孩子與父母的心靈對話 [2010-04-03 13:35:00]
- 有問題和沒問題(蒔苡) [2010-04-28 22:0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