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不按時做作業(yè)(蒔苡)
某個周末下班回家,明明光惦記著跟小朋友玩,把作業(yè)忘得一干二凈,只在學校做了一點點。
錯誤的做法:
媽媽怒從心頭起,霎時沉下臉來。
明明大約是見慣了媽媽的這種面目,用祈望的眼神、滿臉討好向媽媽央求:"媽媽,明天是星期六,明天我再做作業(yè),可以嗎?"
媽媽冷冷地說:"可以啊,后天不做也可以,永遠不做都可以!"
明明聽完后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但莫名的屈辱令他下決心不讓眼淚流出來。
看著他憤懣的表情,媽媽仿佛被電擊了一下。
提倡的做法:
媽媽沒有像往日一樣對明明大喊大叫,而是不動聲色地對明明說:“明明,你想什么時候做作業(yè)呢?”
明明:“媽媽,明天是星期六,明天我再做吧!”
媽媽:“哦,你的學校作業(yè)多不多?”
明明:“不多,很快就能做完!”
媽媽:“我們定好明天要去看望奶奶,你覺得是今晚完成了好,還是等明天擠時間完成?”
明明:“哦,那還是今天完成了比較好?!?/font>
分析:
"可以啊,后天不做也可以,永遠不做都可以",這語氣、語調(diào)中含有諷刺、挖苦的味道,所以讓孩子很難接受媽媽的話。加上孩子可能經(jīng)常受到這樣的冷言冷語,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這給媽媽和孩子之間造成了難以繼續(xù)交流的障礙。
而第二位媽媽的做法是一改往日的嚴厲沖動的本色,看似不管,其實是在引導孩子去想問題:作業(yè)今天完成好,還是明天完成好?孩子選擇明天。那么,明天有事情,是今天完成好,還是明天擠時間完成好?孩子覺得還是今天比較好。如果孩子還是選擇明天,這位媽媽仍然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媽媽這樣做,既尊重了孩子,沒有再因為學習控制不住情緒沖孩子發(fā)火;又殷殷善誘,引導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后果,把學習慢慢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
相鄰博客
- 理財教育22個點子 [2009-09-29 09:46:00]
- 20個帶著愛的鼓勵 [2009-09-29 10:04:00]
- 視頻:普通話教程 15 [2009-10-07 14:12:00]
- 視頻:普通話教程 16 [2009-10-07 14: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