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吃飯的煩惱(蒔苡)
小小今年18個月了,是一個很調皮好動的孩子,經常惹得媽媽忍不住發(fā)脾氣。有一次,小小跑來跑去,不好好吃飯。
不提倡的做法:
媽媽:“再跑,媽媽就生氣了,不要你了!”
小小一聽,馬上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分析:
1、2歲左右的孩子都很膽小,有些家長由于孩子調皮,不好管教,就用一些“老巫婆來了”、“妖怪來了”、“警察來了”等語言嚇唬孩子,如果經常使用這些語言,會導致孩子心理脆弱。
2、12——18個月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都很強,孩子最擔心媽媽離開自己,所以有的媽媽就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不要你了”“不管你了”等以母愛為條件的管教方式來管孩子。這樣說,不僅會加重孩子不安的情緒,孩子更怕離開媽媽,也會阻止孩子獨立探索世界的勇氣。所以說,家長不能為了糾正孩子的一個小錯誤,而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3、孩子不肯吃飯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家長了解后就要進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⑴孩子不餓。家長要檢查孩子是不是中間吃了什么東西。
⑵孩子貪玩。就要讓孩子體會一下不吃飯肚子餓的結果。
⑶沒有興趣。鍛煉孩子自己動手吃飯。
⑷不愛吃。媽媽就要了解孩子飲食的特點,并變換花樣,讓孩子喜歡吃。
提倡的做法:
媽媽:“寶寶,我們該吃飯了。現在不吃,一會兒就沒有吃的了?!?br />
相鄰博客
- 事例:唱反調的孩子(蒔苡) [2010-06-17 13:16:00]
- 事例:拼圖(蒔苡) [2010-06-17 13:21:00]
- 美國 67%家庭有游戲機 父母支持孩子玩游戲 [2010-06-23 09: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