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拖拖拉拉(3)
換句話說,有習慣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一定是因為父母用成人要求的效率方式來對待、訓練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被大人以對效率的需要所控制的,因為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是敵人;對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價很高,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
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著給他們時間),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的動作慢,就是被大人對效率的一味要求所逼。要想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首先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關注和要求。
例如孩子在吃的方面出現(xiàn)問題,通常是因為父母太關注所造成。
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口味上總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嘮叨地吩咐孩子“應該吃什么”“多吃什么”“快點吃”之類。這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和選擇的判斷能力,制約他們味覺和嗅覺的神經(jīng)感受,而不能品味食物的美味,慢慢地,孩子會以厭食方式對抗父母的關注。
父母最好的態(tài)度是,一貫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內容、用餐時間、向孩子表現(xiàn)出愉快而津津有味地享用食物的榜樣即可。
其次要提供給孩子判斷和選擇的機會。
孩子之所以依賴、無助、拖拖拉拉,主要是因為父母完全左右甚至取代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沒有從小開始培養(yǎng)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他們學會自己作選擇。例如,在穿衣、玩耍、寫家庭作業(yè)等事情上,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父母就應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行為態(tài)度:我們提供了很多選項,決定怎么做(或什么時候做)是 你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對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嘮叨不休,拼命命令要求,甚至使用“罰你寫十篇生字”的處罰手段,孩子則可能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對抗、利用父母。
再次是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并一貫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范。
在孩子的行為上,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孩子需要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當他們知道允許的行為界限時,他們會覺得安全,并會養(yǎng)成行為上的自律性。
我們應該清楚知道,父母可限制孩子的行為,但不能限制孩子的愿 望和情緒。對于孩子的愿望、感受、情緒,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該接納并獲得理解和尊重,而消極的行為則可以加以限制和糾正。
以培養(yǎng)準時為例,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時間限制,將守時的責任交給他們,像“離上學還有十分鐘”“只要你準備好了,就可以看卡通直到我們吃晚飯”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孩子才能有所了解、掌握準則,知道該怎么管理時間。
另外父母也可以盡可能給孩子較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自由負責。必要時候,也要用心設計一套訓練孩子自制力的計劃,幫助他們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
父母不僅要要求孩子,自己也要親身參與,至少在孩子面前應 該表現(xiàn)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諾,充滿責任感。
☆ 習慣便利貼
1.不要打!再多責備、懲罰無法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
2.威權恐嚇孩子改掉拖拖拉拉惡習,不如聆聽他們的愿望和情緒,并適時加以滿足。
3.給孩子機會做判斷和選擇,培養(yǎng)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來源:QQ群
換句話說,有習慣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一定是因為父母用成人要求的效率方式來對待、訓練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被大人以對效率的需要所控制的,因為效率對孩子來說,是束縛是敵人;對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價很高,它可能耗損孩子的才智、抑制興趣,可能會造成情感的壓抑和性格的極端任性。
因為孩子需要試驗、探索、努力的機會,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著給他們時間),需要在沒有催促和訓斥的情況下學習,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的動作慢,就是被大人對效率的一味要求所逼。要想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首先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關注和要求。
例如孩子在吃的方面出現(xiàn)問題,通常是因為父母太關注所造成。
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口味上總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嘮叨地吩咐孩子“應該吃什么”“多吃什么”“快點吃”之類。這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和選擇的判斷能力,制約他們味覺和嗅覺的神經(jīng)感受,而不能品味食物的美味,慢慢地,孩子會以厭食方式對抗父母的關注。
父母最好的態(tài)度是,一貫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內容、用餐時間、向孩子表現(xiàn)出愉快而津津有味地享用食物的榜樣即可。
其次要提供給孩子判斷和選擇的機會。
孩子之所以依賴、無助、拖拖拉拉,主要是因為父母完全左右甚至取代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沒有從小開始培養(yǎng)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他們學會自己作選擇。例如,在穿衣、玩耍、寫家庭作業(yè)等事情上,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父母就應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行為態(tài)度:我們提供了很多選項,決定怎么做(或什么時候做)是 你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對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嘮叨不休,拼命命令要求,甚至使用“罰你寫十篇生字”的處罰手段,孩子則可能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對抗、利用父母。
再次是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并一貫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范。
在孩子的行為上,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孩子需要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當他們知道允許的行為界限時,他們會覺得安全,并會養(yǎng)成行為上的自律性。
我們應該清楚知道,父母可限制孩子的行為,但不能限制孩子的愿 望和情緒。對于孩子的愿望、感受、情緒,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該接納并獲得理解和尊重,而消極的行為則可以加以限制和糾正。
以培養(yǎng)準時為例,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時間限制,將守時的責任交給他們,像“離上學還有十分鐘”“只要你準備好了,就可以看卡通直到我們吃晚飯”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孩子才能有所了解、掌握準則,知道該怎么管理時間。
另外父母也可以盡可能給孩子較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自由負責。必要時候,也要用心設計一套訓練孩子自制力的計劃,幫助他們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
父母不僅要要求孩子,自己也要親身參與,至少在孩子面前應 該表現(xiàn)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諾,充滿責任感。
☆ 習慣便利貼
1.不要打!再多責備、懲罰無法改變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
2.威權恐嚇孩子改掉拖拖拉拉惡習,不如聆聽他們的愿望和情緒,并適時加以滿足。
3.給孩子機會做判斷和選擇,培養(yǎng)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來源:QQ群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壞習慣影響孩子未來--做事情拖拉1 [2009-03-16 10:54:00]
- 壞習慣影響孩子未來--做事情拖拉2 [2009-03-16 10:56:00]
- 壞習慣影響孩子未來--自私自利1 [2009-03-16 10:59:00]
- 壞習慣影響孩子未來--自私自利2 [2009-03-16 11:0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