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與陌生人說話”,雖沒納入小學生守則,但各校教師及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經(jīng)常反復強調,時間一長,小學生很容易地就認識并做到:無論如何,也不能理會陌生人,否則自己會很危險!
有一次,我到學校找孩子,問了幾個學生都沒人理我,而且看我的眼神都是怪怪的,有一個學生看見我,我啥都沒說,他就已改變了方向,這個學生不僅做到了不和陌生人說話,而且更進一步——遠離陌生人!我想,完了,學生肯定把我列為壞人了,我能理解,自己臉上又沒貼著好人的標簽,反過來說,即使貼著好人簽,恐怕也沒人會相信,好人還用自己貼標簽?
我無奈,我思索:陌生人都很可怕么?我們哪個人沒有得到過陌生人的幫助?究竟應不應該與陌生人打交道?難道只有到了需要求助的時候,才去喊“叔叔、大爺”么?如果我們這個社會都不與陌生人打交道,我們的社會又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是不是會變得很可怕?退一步說,你從小讓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大了再讓孩子去與陌生人打交道,那孩子還能適應并融入社會么?
凡事不能太絕對,小孩子自身沒有辨別能力,讓他學會自我保護無可非議,但我們還是要告訴孩子,雖然好人壞人不好分,但世上好人要比壞人多得多,讓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擁有健康正常的心理同樣重要,不能讓孩子從小就認為孩子滿眼都是壞人,滿世界都是壞人,而感到自己好像無法生存!日本一位教育家提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孩子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閱歷的不斷加深,讓孩子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才是上策!
附:(轉)
一段時間以來市面上充斥著“危險的陌生人”之類的故事,似乎任何一個從你孩子身邊經(jīng)過的陌生人都是潛在的陰謀分子。盡管不能否認其背后的真實素材,然而多數(shù)故事被人為夸大了。
當然,你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拒絕不相識的人給予的禮物以及食物,并且不要跟隨自己不認識的人走。但如果你的孩子從小拒絕與任何不認識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則不利于孩子今后在這個社會中生活。
其實,養(yǎng)育子女的一大樂趣就是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對你和孩子更加開放了!過去互不相識的兩位母親會因為都帶著小孩子,而停在路邊交流彼此的育兒經(jīng)驗;平時不會注意的老奶奶會突然跑過來和善地告訴你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與陌生人交談起來既輕松又快樂,那么為什么不讓孩子分享你的樂趣呢?
追問養(yǎng)鴨子的老先生他的飼養(yǎng)心得,或是與停車場見到的同齡人唧唧咕咕一番,這都是屬于孩子的樂趣。只要能保證處于父母的監(jiān)控之下,不妨多給他們一點自由交往的空間。對孩子們來說,這個世界大著呢?。▽ξ覀冏约河趾螄L不是如此呢?)
相鄰博客
- 憶童年(陶道武) [2009-01-22 08:29:00]
- “別有用心”(原創(chuàng)) [2009-02-28 09:30:00]
- “二人轉”(原創(chuàng)) [2009-03-01 15:33:00]
- 轉:小學生不同階段心理特點 [2009-03-03 10:4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