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表揚
賞識應(yīng)該是在我們了解到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秀,或者產(chǎn)生一些好的想法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等類似情形下,再予以充分地表揚和重視,以此來支持和引導(dǎo)孩子按他所喜愛、所擅長的方向發(fā)展,而不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和生搬硬套。否則一味地賞識會導(dǎo)致孩子無法正確地看待自己,使孩子容易產(chǎn)生一種自我滿足感,不思進取;不敢面對批評,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或者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不愿接受別人意見,還可能出現(xiàn)賞識“適應(yīng)”或賞識“疲勞”,使賞識的作用逐漸退化直至無效。
故事:做操、干家務(wù)
有這樣一位家長,在聽幼兒園的公開課時,孩子回頭看了她一眼,她立刻向孩子伸出大拇指,就在這種錯誤的賞識下,孩子屢屢回頭看她,以至于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后來,去做早操了,孩子特別活潑好動,這位家長看孩子這么開心很惹人注意,于是又伸出了大拇指對孩子贊賞道“你真棒!”孩子一開心玩耍得就更起勁兒了,也顧不得站好隊,老師的口令也充耳不聞,一味地表現(xiàn)著家長口中那種“你真棒”的行為,導(dǎo)致后來又挨了批評。
所以說,“賞識”不是簡單的鼓勵或贊揚,適當?shù)剡\用,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過多過濫、不合時宜、沒有原則、失去節(jié)制的鼓勵和贊揚,則如同過多過濫的批評與斥責(zé)一樣,都是有害的。
孩子就像蘋果樹一樣,如果把賞識的目光放在風(fēng)枝上,不但得不到收獲,反倒會阻礙孩子的成長,如果把賞識的目光放在果枝上,孩子則會碩果累累,伴隨著賞識的目光桃李芬芳。例如,我們夸一個小孩子漂亮,我們不應(yīng)該夸獎他長得如何漂亮或者穿的衣服如何漂亮,因為這些并不是經(jīng)過他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所得到的,這樣反而促發(fā)了孩子的虛榮心,幫了倒忙。不如夸獎她笑起來很迷人,或者他的衣服穿得很干凈等等,這樣的夸獎同樣會使他感到很開心,還能使他意識到對人微笑是一種禮貌,并能得到他人的喜愛和夸獎;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衣服整潔,也能獲得他人的稱贊和表揚,并將這種表現(xiàn)視為他今后繼續(xù)保持的目標和方向。我們說,這樣的賞識和表揚,才是正確地引導(dǎo),才能使孩子做得越來越好。
我有個同事,他兒子非常懂得心疼父母。經(jīng)常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幫助媽媽打掃房間和洗廁所等。他知道媽媽身體不好,每天又上班又打理家務(wù)很辛苦??晌疫@位同事看到孩子忙了無關(guān)學(xué)習(xí)的家務(wù)活兒后,很是氣憤,就對孩子責(zé)怪道:“這不是你該干的事情,你只管念好你的書就行了,甭故意找理由不學(xué)習(xí)。”孩子聽后很不高興,也沒說什么就進了屋。我們想象,孩子當時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是不是特失落,甚至后悔去幫助母親,今后還會不會有事沒事就去做家務(wù)了?一定不會了,因為他不想再被母親罵了,也不想受冤枉了,和母親情感溝通之門也就此封閉了。
暗示性語言
故事:智者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所學(xué)校來了一個智者,大家聽說他對神童、天才很有研究。老師便向他請教,問他班上有沒有神童。這位智者見推脫不過就隨意點了幾個。當時就有班里一位比較調(diào)皮搗蛋,學(xué)習(xí)成績很差的學(xué)生。大家都很懷疑他真的能有出息?但是,想到智者的話向來都很靈驗的,便開始對這位同學(xué)刮目相看了,家里人知道這件事情后很高興,開始注重對孩子的培養(yǎng)了。當這個孩子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xué)的關(guān)注后,一些壞習(xí)慣就收斂了很多,也不再只顧著貪玩,而忽視學(xué)習(xí)了。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當這位智者再次來到這所學(xué)校時,老師非常激動地拉著他的手說:“您的預(yù)言真是太靈了,上次您有點到一位學(xué)習(xí)成績很差的學(xué)生,如今已經(jīng)是全校第一名了。您能告訴我,是怎么看出來的呢?”智者聽后,哈哈大笑,隨后說道:“哪有什么靈不靈的,我對這些孩子根本不了解,當時就是隨意地選了幾個。之所以他們會成功,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大家的特別關(guān)注,并在賞識中逐漸激發(fā)起他們對學(xué)習(xí)的積極性的。”
這個故事告訴就我們,“如果一個孩子經(jīng)常被說成什么樣,經(jīng)常被看成什么樣,那么,不久的將來,這個孩子就會變成什么樣!”如果想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就不要去打擊和貶低孩子,要盡量從他們身上去找優(yōu)點和發(fā)現(xiàn)優(yōu)點,這樣孩子才會朝著您所期望的方向不斷發(fā)展。
描述式的語言
故事:孩子的畫、送花
我們需要用描述式的表揚,而不要用評價式的表揚。因為我們所說的表揚和贊賞,不僅僅是簡單地伸出大拇指和一句“你真棒”就可以了,長此以往會被孩子們看成是一種例行公事,或者與“哦”、“知道了、是嗎”這類語言所表達的意思相當,也就失去它的作用和價值了。例如我們表揚孩子畫的畫很好,我們可以說:“你的畫能注意到顏色的深淺變化,真是太形象了!使孩子更能清晰地認識到哪些行為是好的、正確的,潛移默化中起到了強化好的行為的作用。反之,如果過多的用到感受性的語言,如:你的畫真是太棒了!你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則會容易使孩子迷失自己。
記得有一次女兒捧著一幅畫對我說:“媽媽你看,我畫得漂亮嗎?”我當時很忙,便抽空看了一眼,隨后說道:“嗯,畫得真漂亮!”女兒不高興地嘟著嘴走了,爸爸問她:“怎么?媽媽說你畫得不漂亮?”女兒搖了搖頭,然后小聲說道:“媽媽根本沒說哪里漂亮,一定是騙我呢!”這時,我才意識到,我的敷衍態(tài)度已經(jīng)被女兒很敏感地捕捉到了,而以往的贊美語言在女兒聽來也似乎是在撒謊。所以,我及時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放下手里的活兒,把女兒的畫拿在手里仔細地看了一會兒,隨后認真地對女兒說道:“我女兒畫得可真漂亮!無論是顏色的搭配,還是線條的均勻,都非常巧妙,尤其花蕊畫得非常細致,如果再多畫上幾片葉子,那么畫面就顯得更充實了。”女兒聽后,開心地接過畫紙,很快就把幾片嫩綠的葉子畫好了??梢?,孩子們對描述式的表揚比簡單的評價更樂于接受,即便你提出了一些要求和不足,孩子們也會極力地去完成。
說道這兒,還讓我想起了今年“三八”節(jié)的一件事,當我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xué)時,女兒沖出教室后遞給了我一朵小紅花,滿心歡喜地對我說:“媽媽,節(jié)日快樂,這是我自己做的小紅花,是送給你的禮物!”當時我特別感動,我把花放在眼前仔細端詳了一陣子,然后連聲贊許道:“謝謝,我女兒的小手可真巧,不但花瓣做得又多又漂亮,還特別選用了綠色的紙來做葉子,很形象。媽媽好喜歡!”女兒聽到如此隆重的表揚,心里甭提多高興了,還特意指給我看:“媽媽你看,我把鐵絲的尾巴用紙包上了,這樣你就不會扎到手了!”聽女兒這么一說,我才發(fā)現(xiàn)了這個細節(jié),更為女兒的良苦用心感動不已。我想,女兒之所以會對我說這么多,是與我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和給予的充分表揚離不開的。如果我當時只是簡單的說聲謝謝后,就拉著女兒離開了,也許就錯過了這個細節(jié)的感動。這就是親子溝通的語言藝術(shù),不但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還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3. 如何滿足孩子的需求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孩子因達不到某種需求而不開心,傷心失望的時候,這時,我們怎么去安慰他、幫助他,使他盡快從不愉快中解脫出來呢?這就需要借用于語言藝術(shù),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最簡單的方式,達成最佳的效果。
感受式語言
故事:上樓
比如,當孩子向我們提出要求,而我們又無法滿足他時,我們可以采用感受式的語言。先與孩子產(chǎn)生共情,取得孩子的信任之后,孩子就很容易接受您的建議和要求了。就是說可以嘗試著用一種說出孩子的感受來取代你要表達的否定。很多父母通常不會這么做,是因為他們擔(dān)心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需求心也會更強烈。其實相反,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里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從而取得了他們的信任,這樣才更容易達成良好的溝通。
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她無法滿足女兒想要抱著上樓的要求時,女兒顯得很不開心,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放在以往,她也許會生氣,也許會無奈地答應(yīng)了女兒的要求。通過學(xué)習(xí)了家庭教育之后,她改變了以往的方式。于是,走到女兒的面前,蹲下來握著她的手,真誠地說道:“我知道,你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讓媽媽抱著,可媽媽也很累,不能抱你上樓,你一定感到很失望吧!這樣吧,媽媽拉著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省些力氣了。而且我們邊走邊說兒歌,還能分散注意力,就更不覺得累了,好不好?。”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一句簡短的話語,就達成一種共情效應(yīng),并博得了女兒的信任。于是,女兒接受了媽媽的意見,一邊唱著兒歌一邊和媽媽上樓了。
鼓勵式語言
故事:考試
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釋放不滿情緒的場所或者道具,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當他的情緒宣泄出來時,心靈就會因此得到慰藉。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可以悄悄地遞給他一張紙,讓他把自己的不開心任意地畫出來或者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讓他好好的冷靜一番,然后多站在孩子的立場,用感受式的語言與孩子進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這樣與孩子溝通起來就不是很困難了。
有一位父親,當得知女兒擔(dān)心考試得不了一百分而不愿去上學(xué)時,便就對孩子鼓勵道:“考試當然不會每次都能考得好,也不可能每次都拿一百分,只要你努力學(xué)習(xí),認真聽講了,考多少爸爸都會高興的!”孩子仍有顧慮地說道:“那我考個零蛋呢?” 這位父親竟幽默地回答道:“我女兒考個零蛋,爸爸就把它煮著吃了!”女兒聽后笑了起來,心理壓力一下子得到了釋懷,便高高興興的上學(xué)去了,從那以后就真的再也不怕考試了。這位父親就是運用了一種“鼓勵式的語言”緩解了孩子的壓力,從而化解了孩子的不良情緒。
幻想式語言
故事:吃餅干
例如,孩子非要吃餅干,可是家里沒有,無論我們怎么和他解釋,就是不聽。這時,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安撫他的情緒??梢哉f,有蘋果?。∧憧炊嗵?,多香。有香蕉啊,媽媽剝給你吃好不好?如果不行,可以對他這樣說道:“我知道你很想吃,現(xiàn)在家里沒有,你一定感到很失望。如果我會變魔術(shù),我就給你變出一大盒來,什么樣的都有,讓你吃個夠。”這樣,先博得了孩子的信任,讓他知道你不是故意不給他,原來你也很想滿足他。而后面的一些幻想式的語言,便是從心理上滿足了他的愿望。因為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后,就比較容易接受現(xiàn)實的。這時候,你再使用“轉(zhuǎn)移注意力”或者提供“其它選擇”的方式來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效果就會好多了,孩子也能很好的配合了。
結(jié)束語:孩子的心靈宛如一張純潔的白紙,父母最初的勾勒將是他們生命藍圖的底色。因此,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未來至關(guān)重要。有的人說孩子照書養(yǎng),有的人說孩子照豬養(yǎng)。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說,其實養(yǎng)孩子要有兩點,那就是:愛和技巧。希望大家都能在今后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領(lǐng)悟,充分掌握語言的技巧,伴隨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鄰博客
- :09年3月3日王英霞老師UC講座文稿2 [2009-03-06 16:33:00]
- :09年3月2日朱寶艷老師UC講座1 [2009-03-06 16:38:00]
- 09年3月1日黨萬民老師講座文稿 [2009-03-06 16:45:00]
- 《我的事業(yè)是父親》讀書筆記(轉(zhuǎn)自馬金龍家庭教育工作室) [2009-03-06 17: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