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看到女兒滿臉的不高興,試著問了一句,只是做出委屈的表情,眼淚直在眼里轉(zhuǎn)悠,卻又不好意思哭出聲來,再問,說:“你去問媽媽吧,媽媽欺負我!”,我心情穩(wěn)定,是家庭內(nèi)部矛盾,不做任何表態(tài),繼續(xù)追問:“媽媽怎么欺負你了?”“你還是問媽媽吧!”女兒暫時不愿表達,一來情緒不太穩(wěn)定,二是擔心如果自己先說,如果表達不準確,被媽媽抓住把柄,會使自己更加被動或引起新的不快!再說讓別人先說也是一種禮節(jié),這一點我還是比較佩服女兒的,在這種情緒比較激動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分清是非,注重禮儀,應該說這是孩子成長與教育的結(jié)果,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矛盾不可避免,關(guān)鍵看你如何處理,尤其是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何認識孩子的錯誤或問題這很關(guān)鍵。我慶幸自己在孩子出問題的時候,還能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可貴之處,這使我處理事情的時候,會更加心平氣和,不帶任何負面的、主觀的或感情化的東西夾雜在問題之中,否則問題的結(jié)果不會被孩子接受,效果也不會理想。既然女兒高風格讓媽媽先說,那我就問問妻子到底她是怎么欺負我女兒的吧!妻子正在廚房做飯,我一問,妻子沒好氣地說:“你去問她吧,讓她先說!”你看,這娘倆還叫上勁了!干脆我不問了!待妻子做好飯,我們一家人開始吃飯,大家都默不作聲,我也不會自討沒趣。飯后,妻女一看沒人問她們的事,反而你一句與我一語地把事情說開了,剛開始有些火藥味,我示意:“注意說話的語氣與聲調(diào),否則有理也是沒理!”然后她們又開始說起各自的理由來,我再次提醒:“可以辯論,但一次只能一個人說話!”結(jié)果,我聽出個所以然來了:女兒前幾天因為腿受傷,向老師請假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了,可現(xiàn)在腿好了,又想?yún)⒓恿耍易约阂呀?jīng)與老師說好了,可妻子不同意!原因就是這樣沒法坐班車,自己下了班還得接孩子,負擔太重!我知道妻子既要上班,還要負責家務,照顧孩子,真夠難為她的,可孩子的事情更重要!孩子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是好事,班級里只有幾個體型出格的孩子沒有參加,而她一直是班里比較優(yōu)秀的孩子,孩子不愿脫離集體,她要維護自己在老師與同學心目中的光輝形象,這是積極上進的表現(xiàn),我們做家長的必須大力支持!一考慮妻子的實際情況,我便自告奮勇地把這份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接過來了。然后我又做了她們的思想工作,對孩子來說,主要是在主張自己的權(quán)利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用詞,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不能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對妻子主要是要注意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延緩做出決定,盡量避免與孩子較勁,注意緩沖對方不良情緒,因為孩子畢竟正處于青春期。結(jié)果,妻女都滿意,妻子的負擔沒有增加,女兒心愿達成,女兒說我是一個“好人”。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為了孩子(原創(chuàng)) [2009-02-21 09:23:00]
- 閃離(陶道武) [2009-04-07 14:15:00]
- 責任(陶道武) [2009-05-18 14:56:00]
- 《愛與接納》張惠娟 [2009-05-19 08:42:00]
最近訪客